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7月3日稿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65930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7月3日稿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7月3日稿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7月3日稿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7月3日稿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7月3日稿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7月3日稿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7月3日稿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再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之一何平(一)中国正在迅疾地城镇化。在这一进程中,中原儿女是弄潮儿,是创新者。过上更好的日子,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是河南人民发自心底最质朴、最热切的期盼。理解、顺应、引导这份期盼,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所在,是通过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所在。(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期盼;不同的期盼,有不同的内涵。20 年前,一位台湾游子回许昌农村老家探亲,返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寄钱回家,特别交待要建个“有屋顶的厕所”。20 年后,在城市闯荡的年轻人,春节回家,有的就住在县城宾馆里,他们已不习惯没有抽水马桶和淋浴的生活了。在豫北

2、农村,过去闺女出嫁有婚房就行;现在,娘家大都希望男方能在城里有套房。在县城一些新建社区,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成为购房的主要群体,他们是想让留守老人陪着留守孩子在城里读书。城市是现代文明的结晶。透过这些质朴的期盼,我们仿佛听到了农耕文明迈向现代城市文明的足音。(三)梳理这些期盼,其实并不复杂。在 21 世纪的今天,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今天,在生产力水平更高、人民生活变化巨大的今天,老百姓希望饮食更健康、环境更宜人、出行更便捷、机会更均等、生活更幸福。2012 年春节,许多河南人收到一则“新年十盼”的拜年短信:一盼上学不难,二盼就业不愁,三盼物价稳定,四盼看病不贵,五盼住有所居,六盼干有所值,七

3、盼寝有所安,八盼水碧天蓝,九盼晚年幸福,十盼更有尊严。这“十盼” ,表达了河南人强烈的价值取向: 不要牺牲环境、 “败家子”式的发展;不要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的发展;不要道德滑坡、精神荒芜的发展;不要形象不佳、尊严缺失的发展(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是河南这个“三农”大省数千万农民的梦想:他们梦想,有份满意工作,有份稳定收入,不再是四处游荡的“临时务工” ;他们梦想,有个立足之地,有个安定住所,不再是漂泊蜗居的“迁徙候鸟” ;他们梦想,接受良好教育,享受社会保障,不再是从事苦、脏、累活的“二等公民” ;他们梦想,发展机会平等,劳动拥有尊严,不再是被城市“榨汁”的“工作机器” 。这

4、些梦想带着泥土的芬芳,透着质朴的悸动,冲破羁绊、打破藩篱,梦想成真,正在路上。(五)城镇化正深刻改变着世界、改变着生活。马克思曾深刻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 。诚如斯言,世界城镇化的脚步,如同历史车轮从未停息。今天,全球城市居民已达 36 亿左右,发达国家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每月新增数百万城市居民。城镇化让世界千变万化,也让城里城外人更向往五彩缤纷的生活。承认或不承认,我们都在一天天被城镇化改变着。(六)挤压是双重的,选择是两难的。一方面,河南城镇化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历史和现实,长期扼紧着我们发展的咽喉;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

5、基本省情,长期困扰着我们崛起的脚步。另一方面,在一些走得稍快的城市,农民对城市的向往,又伴随着对城市的步步挤压,使城市压力越来越大;“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长期束缚着我们腾飞的翅膀,让我们难以摆脱“中部塌陷”的隐忧。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既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优势,又能避免前人的惨痛教训,从根本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堵在心头的块垒,让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压力重重” 。(七)压力既有外在的,更有内在的;既是农村的,又是城市的。2020 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是河南的奋斗目标。现实的图景,却让实现这一目标步履维艰在一些

6、城市,人们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在忍受“城市病”的困扰:一到下班,马路就堵成了停车场,开车不如骑车快,骑车不如走路快;一到开学,家长就挖空心思,找熟人、托关系, 40 人的教室能挤进 80 多个孩子;一到看病,挂号、就诊、检查样样排长队,走廊里也挤满了病床;一到下雨,街道积水成了“河” ,车在“河”里漂,人在水中趟在广大农村,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在承受“农村病”的烦忧:“有新房无新村” , “年年盖,年年翻,年年倒腾半截砖” ,农民攀比建房,路面七高八低,邻里纠纷不断;有的村庄基础设施很差,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刮风尘土飞扬,下雨满地泥浆;“种粮一年不如打工一月” ,青壮年外出务工,年迈的老人

7、饱受远离儿女之苦,留守的妇女承受家庭负担之重,孤单的孩子只能在电话里听听父母的声音新生代农民俨然城市的“边缘人”:他们大都出了校门就进城务工,没摸过犁耧锄耙,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已经城市化;却很难在城市找到体面的工作和发展的机会,处于“城市进不来,乡村回不去”的社会夹层中,对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接受度和耐受度越来越低。(八)要让数千万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注定要有筚路蓝缕的准备,注定会有栉风沐雨的历程。2009 年,世界城镇化率过半;2011 年,中国城镇化率过半,此时河南城镇化率 40.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约 10 个百分点。按照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河南正处在城镇化水平急剧上升的加速阶

8、段,到 2015 年,河南的城镇化率接近 50%,充其量再让 1000 万农民“化”入城市。那么,还有 5000 万河南农民该向何处去?世界城镇化发展的道路警示我们:拉美的过度城镇化,高楼大厦、朱门红墙外是“一望无边”的贫民窟,我们学不得;美国的自由放任式城镇化, “地多人少”是后盾,我们学不成;我国一些地区的城镇化,经济上去了,环境污染了;工业上去了,粮食下来了,我们不能学。“谋河南的事,解中国的题” ,注定我们要上下求索,走自己的路。(九)期盼是倒逼的压力,是前进的动力。梦想与现实间的落差,拷问着每一位领导干部。民之所欲,政之所出。省九次党代会提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

9、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是一条解决现实矛盾、拓展发展空间的突围之路;是一条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之路;是一条消除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的创新之路;是一条站位全国大局、谋求河南作为的自强之路;是一条融入中华复兴、实现中原崛起的振兴之路。这条路,正是对亿万河南人民热切期盼的顺应、回应和呼应。百姓的期盼如潮水般涌来,这条路已经不是我们想不想、愿不愿、走不走的问题,而是不能不走、一定要走、怎样走好的问题。正如一位领导人所说:“要经常想想群众在我们心目中占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要花一点时间研究群众在想什么,希望什么,反对什么,我们应

10、该为群众做点什么。 ”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历史的主人,除了顺应、引导群众的意愿,尽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别无选择!(十)走好这条路,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涵,呼唤着发展方式的转变。一定意义上,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决于领导方式的转变领导方式的转变是一把钥匙,能开启发展方式转变的大门;领导方式的转变是一座桥梁,能架起发展方式转变的快捷通道;领导方式的转变也是一台助推器,能为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持续的动力。(十一)面对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有些领导干部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想不到,跟不上。有的领导干部对社会现实停留在固有认识上,思路赶不上群众,认为传统农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时机不够成熟,想不到,有些农

11、民手里攥着钱,不愿翻盖旧房,就盼着新社区建设时一步到位。看不透,辨不清。有的领导干部不能从现象看清本质,既发现不了机会,又意识不到危机,没有认识到,当下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酝酿着一场乡村变革;没有认识到, “新生代农民”对现状的不满足和对城市可望不可及,压抑了他们创造力的释放,甚至影响着农村的稳定。摸不准,抓不实。有的领导干部不愿向群众学习,遇事不同群众商量,瞎拍板,乱指挥,自以为熟悉农村、了解群众,还想着在一家一户的庭院里,养猪养鸡建沼气,殊不知,鸡羊牛猪已在大部分农家大院消失,液化气、电磁炉正成为农民群众的新选择。怕作难,不作为。有的领导干部既不缺眼光,也不乏能力,却不愿担风险,不想

12、惹麻烦,认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千难万难,唯恐工作铺开以后,收不了场,下不了台,对上对下不好交代。(十二)视野决定领导方式转变的高度。满足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需有大视野。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领导干部只有真正顺应时代的要求,把握民心的向背,才能“转”出高度, “转”出方向, “转”出实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它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期盼,是推进城乡一体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点。它不是一般的城镇化,是消除城乡分割,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的就地城镇化;它不是简单的城镇化,是让农民告别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

13、统习作,实现公民权益、提升文明力量的新载体;它不是传统的城镇化,是实现城乡共富共享,避免“城市病”缓解“农村病”的河南探索(十三)境界决定领导方式转变的深度。满足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需有大境界。把领导方式转变的重心聚焦到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上来,是一种真本领,一种大境界。历史的人办历史的事,既不能超越历史条件把明天的事拿到今天来办,也不能逃避历史责任,该今天办的事拖着不办。把实践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境界。“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利益分配。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但要实现好、维护好农民利益,更要发展好农民利益。既能提高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又能改善

14、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有此就有了判断正确与错误的准绳。眼下,河南农村正面临着改革开放后又一轮建房热潮,农民有迫切的盖房需要,又不满足于踩着泥泞住楼房,穿着“棉袄”套“西装” ,要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让农民从“一辈子建几次房”到“建一次房管几辈子” ,实现生存生活质量的历史跨越。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防止城镇化成了大拆大建、 “圈地运动”;应维护好群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把钱放进政府的口袋,还是放进群众的腰包,决定了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也直接影响着新型城镇化引领的根本方向。(十四)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命根子。领导方式的转变,万

15、变不离其宗。转变的实质,是向正确领导方式的回归。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就是向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回归。离开了群众,我们寸步难行;依靠了群众,我们无往不胜。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当下的工作抓手,就是以新型农村社区为战略基点,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通过创造性地工作,把群众的热切期盼,凝聚成上上下下的合力,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成果。群众最聪明、最有智慧,只有到群众中去,总结和汲取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才能正确地指导群众的活动。这是领导工作的基本功,是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三化”协调科学路的基本工作路线。我们必须善于集中群众的聪明和智慧,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创造。 “牛不喝水强按头”不行,要“顺水推舟行万里”,循序渐进引导干,因地制宜务实干,遵循规律科学干,总结提升坚定干。一个政策、一项措施的出台,往往是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没有一件事一开始就有百分之百的支持率。三分之一人想做的事,就可以尝试;二分之一人拥护的时候,就大胆推动;三分之二人都愿意做,就要坚定信心,百折不挠。(十五)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我们正在创造历史,这是中原大地崭新的历史。亿万人民的实践创造,让我们精神百倍;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信心满怀;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让我们矢志不渝、一往无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