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59532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版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版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版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版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一、中心: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文章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二、综合题1、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1)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皇帝爱穿着的癖好。(2)愚蠢透项。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3)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

2、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4)虚伪昏庸。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2、那些大臣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他们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大称赞布料的美,并抢着向皇帝介绍衣料如何美。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3、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皇帝: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 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保住他们的地位、职务。老百姓

3、: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4、故事最后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来揭开黄的新装的奥秘,来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 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既天真大胆,又率直肯定。 5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访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讽刺了封建统治阶段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6、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课文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的行为都极其荒唐可笑的。皇帝光着身子试穿新衣,赤身露体的在大街上游行都是极度夸张的,你认为现实中有没有这种情况?童话是生活的反映。是有其

4、真实基础的,在封建时代,什么荒唐可笑的现象都有。昏君确是穷奢极欲,荒唐可笑;大臣们也都明哲保身,自欺欺人,阿谀逢承,被愚弄被压迫的老百姓也总是胆小怕事,人云亦云。而骗子们总是善于投机钻营,欺骗有术,而敢说真话的人往往反而倒霉。因此,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现象也就有可能发生。三、精彩语段阅读:语段(一):阅读课文 16 段。1、 第 1 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刻画皇帝的形象?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具体的写皇帝爱新装的嗜好,刻画了爱慕虚荣、生活奢侈的皇帝形象,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缘由,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埋下伏笔.2、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

5、见这衣服”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皇帝之所以上钩,主要是看中了这布独有的“特性”这是全文的主线。作品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这一主线进行的。3、 皇帝相信两个骗子的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皇帝的愚蠢无知。4、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联系课文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不大自然” 。 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写,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也正是

6、由于不自信而又心虚,一心想知道布织得怎样的愚蠢而又狡猾的皇帝,才先派他那“诚实”的、 “很有理智” 、最“称职”的老大臣去看。 )语段(二):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我的老天爷!”他想, “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

7、?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 ”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1.这几段文字从语言 动作 心理活动等方面描写了老大臣“看布”的经过,由此可看出老大臣是一个虚伪愚蠢、见风使舵、老谋深算的人。2.这段文字中有三处写老大臣的眼睛,都分别表现出他不同

8、的内心活动,请结合课文,做简要分析。 (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第一次写老大臣“眼睛睁得特别大” ,是说他吃惊的样子;第二次“眼睛越睁越大” ,是说他在竭力想看见布料;第三次写“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是说他装着真看见的样子。3.老大臣看布料过程心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CA.感慨害怕怀疑坚定 B.悲叹害怕坚定犹豫 C.悲叹害怕犹豫坚定 D.高兴怀疑否定坚定4、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老大臣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5、 后来课文又描写另一位官员看布料,和描写老大臣看布料有什么异同?课文写另一位官员看布料,写得远比老大臣看布料简单,又写出了两人不同的心理活动,

9、这就避免了描写同一事物的雷同。 】 语段(三):1 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然后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所在的地方去。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2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 “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3“这是怎么会会事呢?”皇帝心里想,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 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

10、说, “我十二分的满意!”4 于是他点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像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1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上面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皇帝带领随员看骗子织新衣 2 文中 “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一同去

11、看正在织的布料,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他想鉴别一下自己的亲信是否愚蠢,称职,以使巩固其统治。3 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怕是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人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级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4第 3 段对皇帝的描写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采用心理和语言描写的方法,写出了皇帝慌恐的内心和骄横、虚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5、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一句“骇人听闻” ,一句“最可怕的事情” ,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

12、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 “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自欺欺人。6 “每个人都有说不出来的快乐” ,每个人的快乐原因相同吗?“皇帝” 、 “两位诚实的官员” 、 “其他官员”都因为什么而快乐?答:不同。皇帝为了有美丽的、精致的布料而快乐,为能穿新装举行游行大典而快乐;两位“诚实”的官员因为事实印证了自己的“预料”而快乐,为保住官职而快乐;其他官员为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而快乐,也为有机会给皇帝献媚而快乐全面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和虚伪。而骗子才真正有了快乐:他们即赚足了钱,又得到了头衔、勋章,并被封为“御聘织师” 。语段(四)

13、:1 就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

14、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答:皇帝丑态百出地在街上游行,所有人都不敢说出真相,最后一个孩子说出了真相。2、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儿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感到恐慌。但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3、文段中加横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心理描写。揭露皇帝虚伪、卑鄙、愚蠢的本质。4.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答:小孩子天真烂漫,因为他们心中“无私”所

15、以在做事的时候也就“无畏”(无所畏惧)。这表现了作者的意愿:保持无私的童心,敢于说真话。5、童话的结局让一个小孩说出了真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说明一个人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22.诗两首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学者。他的著作很多,有诗集女神 、 星空 、话剧屈原等。【创作背景】上个世纪初,我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未到

16、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鼓励人们执著的寻求光明和理想,作者写下了这首诗。【原文欣赏】 第 1 节联想,第 2-4 节想象。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第一节,用比喻自然而然地把“街灯”和“明星”联系起来,既描写出了迷人夜景,有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这样运用比喻修辞方法,体现了作者联想的思路。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作者看到“远远的街灯明了” ,联想到地面“明了”的“街灯”像是天上“闪着无数的明星” 。联想到街灯像明星,自然会仰望星空,自然地引出“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作者仰望天上“现了”的“明星” ,又联想到它们像是地面“点着无数的街灯” 。这样街灯与明星相互比喻,回环往复地展开联想(相互比喻 回环往复) 。地面街灯和天上明星互相辉映,创造出了一种光亮闪烁、深远优美的境界(灯星辉映 深远优美)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