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4 页郝文武.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摘录:第七章 教育本质论第一节 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一、教育本质及其认识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教育本质是教育现象之间必然、普遍、内在和稳定的联系,教育本质的变化既是随着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的,也是随着人对教育认识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人把教育看成社会的一部分,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生产力、文化有人从教育的功能或作用角度,把教育本质定义为使人社会化的活动、使人知识化的活动书上认为,本体是本质产生和形成发展的原因,本质是本体发展变化的结果;本体作为本质的原因是永恒不变的,本质作为本体发展的产物是不断变化的教育本质首先决定于人们对社会实践反映形成的世界观、人的本质观、价值观、教育观等观念,然后是教育实践二、教育本体的自在性和教育本质的自为性教育本质是教育现象之间的必然,这种必然联系不仅不是离开主体人的必然,而且主要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主体和教育价值之间的必然联系现当代解释学不否认世界事物的本体存在及其规律,但更注重主体对事实、现象的理解、解释其实质也是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思维认识方式教育既是一种必然的存在,也是一种自为的存在,是必然性和自为性的统一。
三、教育本质是教育本体对教育主体和教育价值结构的统一建构和生成本质不仅是客体现象间必然联系,而且是本体及其规律、主体及其价值观之间的必然联系本体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必然联系和统一原因,是存在之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教学和教育生活世界是教育本体,学生和以学生为本原与目的的教师都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规律是主体间交往的规律教育价值是发现、挖掘、形成、提升和限定学生主体的价值四、教育的本质与语言的意义不同时代甚至同一时代的人对教育含义、意义的认识不同,表述不同,从表面看来是语言问题,但其本质是价值观问题,是人的追求和理想问题,是人的思想问题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教育指称的一致性和确定性与认识、理解、解释的不一致性、不确定性,这正好说明教育本体的一致性、确定性与教育价值、本质和规律的不一致性、不确定性,教育本体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教育本质的建构性、主观性和变化性等特点第 2 页,共 4 页五、教育本质既是抽象的,更是实践的认识教育活动的本质必须有思维的抽象,但教育本质形成决不能只停留在思维对教育实践抽象的层面、状态或水平,更应该是教育实践、教育行动对思维抽象的教育本质的具体化、操作化、现实化,教育本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最终不在人们的抽象思维中,而在人们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第二节 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指导学习是教育最基本的同一性和共同特征:教育本质学习化社会必须赋予教育以新的意义,确立教育本质新概念一、教育本质与教育的归属既有区别也要联系教育规划到的那个属的本质是教育的一般本质,亦即属本质,是教育与自然的本质区别和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内在、普遍、稳定联系和相对的区别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决定着个人和社会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从而决定着个人和社会在任何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科技背景下,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活动,这是教育最一般的本质,亦即属本质二、从发生认识论讲,学习与教育既有一定区别又有天然联系教育是提高学习水平的一种基本方式和手段,要提高教育效率和水平就必须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因为学习既是教育的本体或本原,也是教育的目的或归宿学习未必就是教育,教育必定是一种学习教育产生的过程是:首先广义教育从学习中分离出来,然后学校教育在实质上从广义教育中分离出来与学习相对应或相并列,从形式上和实质上从生活和生产中分离出来与生活和生产相对应或相并列,即成为学习又成为生产的种概念学习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学习的规范和效率的提高教育从学习中分离出来本质上还是学习,学习对教育永远具有本原或本体意义。
教育就是从学习中分离出来由国家、社会和教育者引导和规范的学习三、从分类学讲,人的学习有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自主学习和指导学习几种最基本类型,教育是指导学习当人们不论有无外界的帮助和支援、都能在自己的激励下继续学习时, “教育的自主性”才真正达到第三节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一、对教育本质的现代认识主体间性是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为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体对话的交往关系,是不同主体间的共识,是不同主体通过共识表现的一致性第 3 页,共 4 页教育虽然建立在客观知识的基础上,但它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二、对教育本质的传统认识人们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是从自我意识较低的二元主体到极端或片面的自我意识的一元主体再到二元主体合而为一的平等主体或者主体间发展的三、现代教育本质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教育既离不开教育者的教,也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学,也就是说既离不开教育者这个教育实践主体,也离不开受教育者这个学习主体教育是教育实践主体指导受教育者学习主体的一种指导学习活动,即主体间的指导学习第四节 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一、学习和教育、自我教育关系辨析人的广义学习包括无意学习、自主学习和指导学习。
指导学习是学习,也就是教育或教育中的学习真正的广义教育则包括所有或者凡是通过指导学习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没有指导的学习只是学习——无意学习和自主学习,不是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一个人既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主体,又把自己当做学习的指导主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的活动二、指导学习的含义指导学习及其教育同时重视教育者的教及其主体作用和受教育者的学及其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交往与理解,重视社会知识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重视教育者鼓励和指导受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向社会学习指导学习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把世界、社会和生活当做学生的学校、课堂和书本 概括:教育本质问题是关于教育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是教育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有许多层面,最基本层面是对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因此,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是发展的,在对教育本质认识影响下的教育实践的本质也是发展的教育本质是教育现象之间必然、普遍、内在和稳定的联系,教育本质的变化既是随着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的,也是随着人对教育认识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本质是教育现象之间的必然,这种必然联系不仅不是离开主体人的必然,而且主要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主体和教育价值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育本质是教育本体对教育主体和教育价值结构的统一建构和生成教育本质是抽象的,但教育本质不能仅仅停留在思维上,更应该是教育实践,教育行动对抽象思维的具体化不同时代对教育本质有不同的看法,但教育的最基本特征是不断满足社会和个人对指导学习的需要,这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的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教育本质与教育的归属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学习与教育既有一定区别又有天然联系,人的学习有许多种,其中教育是指导学习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对教育本质的传统认识和现代认识各不相同,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第 4 页,共 4 页思考与质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