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四单元-第六单元教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5871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第四单元-第六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数学第四单元-第六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数学第四单元-第六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数学第四单元-第六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数学第四单元-第六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第四单元-第六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第四单元-第六单元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牧童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认识图形历年来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教学这部分内容,首先可以通过对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的描述,切入对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相关立体图形的面。再照课本上的样子画一画,抽象出平面图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周围那些物体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生活中在那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图形。教学目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图形的过程,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感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教学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教学措施: 学生学习图形的基础是他们的经验和活动,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获得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体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的语言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课时数 2 课时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课题名

3、称牧童 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区别。3、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认识图形历年来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教学方法当堂达标、自主练习、同步训练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个性修改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教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

4、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些图形有哪些特点?同学这间互说。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拿出立体图形,同学们找图形,说说都在立体图形上找到了什么?第二课时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种图形?每种图形各有什么特征? 1、长方形相对的边( ) 。 2、正方形四条边( ) 。 3、三角形有( )条边。 2、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第一题

5、:连一连。学生看懂题后,独立完成。 自主练习第二题:你知道这些物体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吗?在你的周围找一找。 自主练习第三题:在钉子板上围出学过的图形。 师:你能围成一个圆吗? 学生试着围,并说说为什么?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自主练习第四题:哪组小棒能围成长方形?画对号。学生练习,练习后说说原因。 自主练习第五题:接下去怎样摆?先让学生看看有什么图形,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接着该摆什么图形? 3、拓展联系,发展新知。 自主练习第六题:用两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你可以拼成哪几种图形?学生用书后附页的图形来动手拼一拼。聪明小屋:想一想,画一画 学生观察图形关系,找出规律,接着画下去。 我学会了吗? 给

6、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涂上不同的颜色。学生认真数,涂上颜色。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练习 1、长方形相对的边( ) 2、正方形四条边( )3 三角形有( )条边。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趣味拼摆教学目标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区别。教材分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区别。重点难点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教学方法当堂达标、自主练习、同步训练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个性修改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师拿出

7、一颗回形针问:小朋友认识这种东西吗? 学生自由描述 2、出示图片,这就是由回形针拼成的图案,漂亮吗?你找到了哪些图形? 二、活动:拼图案 1、可以自己独立拼,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拼一幅图,一边拼一边观察:你的作品用到了我们学习过的哪些图形?2、学生活动。 3、展示拼的成果。 组织小组代表发言: (1) 你们拼的是什么? (2) 第个图案中都有哪些图形? (3) 估一估,数一数,每个图案分别用了多少个回形针? 三、欣赏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平面图形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案,点缀了我们的生活。板书设计 趣味拼摆第六单元 小小存钱罐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民币的认识教材分析: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

8、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教学反思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教学具准备:1 元、1 角、1 分人民币。教学措施:本单元内容生活性很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和钱打交道,但是具体到元

9、、角、分的转换运算学生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教师应多创造情境重点讲解元、角、分的简单计算。通过当堂达标、自主练习、同步训练、单元检测题等措施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课时安排:4 课时。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人民币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教材分析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教学方法当堂达标、自主练习、同步训练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个性修改第一课时活动一:引入。 师:请大家看屏幕,说说你

10、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个小姑娘(小华)拿一枚一元的硬币投到存钱罐里)师:你知道我国的钱叫什么吗? 学生看主题图,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 板书课题:人民币的认识 活动二、解决问题 怎么数? 师:听听小华还说了什么?课件:“我想数数存钱罐里有多少钱,大家说我应该怎么数呢?” 师:快来一起整理一下吧。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所想的数钱方法还真多,我们来看第三种方法: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认识人民币 师:除了存钱罐里的这些钱,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面值的人民币? 人民币的兑换。 师:听听小华又说了什么? “我们这里乘坐无人售票公交车的票价是 1 元,可是我只带了成角的钱,大家说我该

11、怎么办呢?”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小结:1 元等于 10 角,5 元是多少角?80 角是多少元?第二课时及时达标: 1 元 = ( ) 角 1 角 = ( ) 分 5 元 = ( ) 角 3 角 = ( ) 分 师:拿起一张 1 角的纸币或者硬币,谁能拿出和我一样多的人民币? 师:现在大家能准确地数出存钱罐里到底有多少钱了吗?快点来数一数吧! 实践 1、出示文具超市(橡皮 3 角、铅笔 4 角、练习本 3 角5 分、笔记本 7 角,铅笔盒 2 元) (1)1 元钱能买哪些东西?要找回多少钱? (2)我有 5 角钱,能正好买些什么呢? 2、买东西 你能拿出正好的钱吗?(根据屏幕上商品的价格,学生拿

12、出正好的钱) 当堂达标: 1、7 元 = ( ) 角 2 元 8 角 = ( ) 元 50 角 = ( )元 16 角 =( )元( )角 2、一本练习本 1 元钱,一支铅笔 5 角钱,买一个本和一支笔共花( )角钱。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钱有什么用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1 角 = 10 分 1 元 = 10 角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购买文体用品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教材分析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

13、掌握计算的方法。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教学方法当堂达标、自主练习、同步训练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个性修改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小文具店看看,但是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去,我们试试吧! 课件出示: 1 元=()角 10 分=()角 ( )角=6 元 7 元 5 角=( )角 24 角=( )元 9 元=( )角 二、活动探究 师:大家完成得真棒,我们快进去瞧悄吧!【可件出示问题商店的图片(教科书第 60 页情景图) 】 师:店里有什么呢,你知道哪些商品的价钱? 师:你想买哪些物品,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买一个铅笔盒和一支铅笔应付多少钱? 拿 20 元买

14、一个铅笔盒和一袋彩笔够吗? 用 1 元钱买一块橡皮,还剩多少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组由代表说出解决的办法,可以把单位换算成是一样的了,比如,把 1 元换成 10 角,再用 10 角减去橡皮 8角就能很快的算出还剩的钱。 课堂小结: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第二课时 一:师:我们看看谁来了?(课件播放:凯蒂猫手拿 5元钱,说:“我买一块橡皮。 ” )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板书问题)请你自己先试着做做,再把你的方法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师: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师:如果你有 1 张 2 元钱,你想买什么,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师:请你独立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出来。 师:谁能把自己做的题给大家说说?二: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个“小小售货员”的游戏,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标有价钱的实物图片和人民币图片。小组成员轮了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看看看看那位售货员收的钱和找出的钱最正确。 当堂达标:小猴买水果 小猴有 15 元, (1) 如果想全部花完,可以买那几样水果? (2) 如果想使买的水果种类最多,可以买哪几种水果?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板书设计 6 角 + 7 角 = (1)元 (3)角 ( 6 角+7 角=13 角 ) 1 元 8 角 = (2)角 (1 元=10 角)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