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七子”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5608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游记》的“七子”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游记》的“七子”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游记》的“七子”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游记》的“七子”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游记》的“七子”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游记》的“七子”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游记》的“七子”模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七”的文化意蕴与西游记的“七子”模式与杜贵晨先生商榷摘要 数字七作为一个受到世界各民族普遍尊崇的神秘数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学上的母题 意蕴。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七还不能说是圣数。在西游记中“七子”模式也并 非主导模式,而且“七子”模式的组合也并非都是“一”与“六”的对立统一模式,还有 “三”与“四”和“二”与“五”两对模式。关 键 词 数字“七” ;文化学;西游记 ;“七子”模式一、问题缘起和主要分歧点杜贵晨先生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5 期上发表了的“七子”模式一文,认为西游记中的人物组合中有“七子”模式的现象, 其数理依据主要来源于周易和佛教文化,并认

2、为“七”是“一”与“六”的对立统一。 1笔者与杜教授的分歧主要在于:1.“七子”模式中的“七” ,其文化根源不限于周易 的“七日来复”和佛家禅宗,而具有更为宏阔的、世界范围的文化学渊源,在世界范围内 许多民族都有对七的崇拜和迷信。2.中国传统中七不具有圣数的地位。3.在西游记人物 组合的“七子”模式外,还有二子(如阿傩、伽叶) 、三子(如道教三清) 、四子(如四海 龙王、四天师、四值功曹) 、五子(如五方揭谛) 、六子(如六丁、六甲) 、八子(如八大金 刚) 、九子(如九曜星君) 、十子(如阴间十王)等模式, 西游记人物组合的量化模式是 多元的。4.杜教授将西游记中的“七子”模式归纳为“一”与

3、“六”的对立和“一” 与“六”的统一这两种模式也值得商榷。我认为,在西游记的“七子”模式中不仅有 “一”和“六”的组合,还有“二”和“五” 、 “三”和“四”这两组对立统一的人物组合 模式。二、数字“七”的文化意蕴在人类历史上,数字早于语言文字成为人类文明的最初表征,对数字的崇拜也是各民 族共通的地方。按照维柯的观点,人类文明是多元自主发展的,不仅有发端于古希腊、古 罗马的西方文明,而且其他民族也有各自的文明发展轨迹。尽管在古代各民族是各自发展, 彼此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隔得很远,但“起源于互不相识的各民族之间的一致的观念必有一 个共同的真理基础。 ”2列维布留尔也认为在西方文明以外,各民族也都存

4、在前逻辑思 维的原始思维。原始思维具有互渗的规律,在数字方面, “每个数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个别的 面目、某种神秘的氛围、某种力场 。 ”3笔者认为,数字七就是这种人类原始思维相似 之处的一种体现,是数字神秘学的重要分子,是原始诗性智慧的共通点之一。(一)基督教世界中的“七”众所周知,基督教圣经的创世纪记载上帝用七天造人。而且在那场毁灭性的 大洪水到来前,上帝告诉挪亚:“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 带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可以留种,活在全地上。因为再过七天,我 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昼夜,把我所造的各种活物,都从地上除灭。 ”降雨是二月十七日开始; 七月十七日,洪水

5、消散,方舟停亚拉腊山上;过四十天,放乌鸦出去;再等七天,放鸽子, 衔回橄榄枝;再过七天,放鸽子,鸽子就不回来了。象这样以数字七为母题的一些记载, 在圣经中还有很多。如在创世纪中,雅各为娶拉班的女儿,在拉班家先后做工七 年。在利未记中,有七天、七年、禧年(既七七四十九年)的周期轮回说法。受宗教文 化影响,西方世界中对“七”的使用频次较高,并延伸到法律领域。如在中世纪欧洲有七 种罪行法律不能赦免,即所谓的“七宗罪” 、 “七恶不赦” 。(二)阿拉伯世界中的“七”在伊斯兰教义中也有很多关于七的规定,如穆斯林于伊历每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七日汇 集于麦加天房广场中央,环天房逆时针绕行七圈;此后,在天房以东的

6、赛法山与麦尔卧山 之间往返七次;在米那山谷向三根立柱各投掷石子七粒;宰牲献祭后,还须再次环绕天房 绕行七圈,称辞朝。伊斯兰教也和犹太教、基督教一样有七层天的说法,其经典古兰经 就是七层天的“天经原本” , 古兰经第一章只有七节, 古兰经原本也只保留七本。相 传,穆罕默德曾在登宵日(伊斯兰历七月二十七日)踩登霄石,一夜之间遨游了“七重天” 。 关于“七”的规范不仅存在于伊斯兰教义中,还渗透到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中, “阿拉伯人把七视为至尊至高的极数。 ” “在阿拉伯人的意识中, 七全七美的观念可 谓根深蒂固” 。至于阿拉伯日常风俗和民俗中的“七”崇拜现象就更多了。4(三)佛教世界中的“七

7、”佛教中也有许多关于七的神秘信息,如如来释迦牟尼就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七佛。在如 来初成正觉的禅定时,也是七日入定。当时,龙王以其身绕佛七匝来护持如来入定。数字 “七”在佛教中还有很多体现,如七如来、七菩提、七觉支、禅七、佛七、七级浮屠等。 此外,除了通行说法佛、法、僧三宝外,佛家还有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 瑙七宝(七宝具体为哪七件还有不同的说法)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七”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也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在文字产生之前先出现了数字概念。 易系辞传曰:“上古结绳而治” ,后来出现了数字。据考古发现,在半坡遗址、二里 头遗址和殷墟甲骨中都出现了数字,而且都有七,并都写做“

8、” 。虽然还没有发现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有毕达格拉斯的“数密学”倾向,但对数字“七”也较青睐,如中国文化的原 典易经中有“七日来复” 、 “七日得”等爻辞。在周易中,七为天数,即系辞传 上所说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又,七为少阳,九为老阳,且七为不变爻,九为变爻, 易经占九、 六变爻,而不占七、八不变爻。关于“七日来复”的含义,历来宿儒就有纷争,南怀瑾曾做了一个总结,认为大体有四种解释:“王弼认为阳气始于剥尽之后,至阳气来复,凡 经七日,犹今一星期有七天。象数学家,又以五月姤,一阴生,至十一复,阳生,凡经 七月,历七个变化,故

9、称七日来复。易纬稽觉图,认为一年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 之一,以坎震离兑四方正卦,卦别六爻,爻主一气,其余六十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日, 而六日七分之理,说明七日来复。李鼎祚以为十月末,纯坤用事,坤卦将尽,则复阳来, 隔坤之一卦,六爻为六日,复来成震,一阳爻生为七日,故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是其 义也” 。5易泰九三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七日来复正是无往不复、周而 复始的一个小循环。除了周易 ,还有很多元典也涉及数字七,最典型的是尚书尧典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这也是中国古史观象授时、以天道指导人事的最早记录,并将 北斗七星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此外,据列维布留尔考

10、证,在马来亚人、北美部族、日本人、印度教徒、亚述巴比 伦人那里,也都有关于数字七的神秘观念。6行文至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七”成为很多民族共同崇拜的圣数,其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圣数七可能与天文历法有关。首先七的出现应与北斗七星密切相关。从天文学上可知,北斗七星具有观测便利、实用准确的特点。在古人看来,北斗七星 围绕北极星旋转,于是古人根据北斗七星的运动而观阴阳,定方位,明四时,并且衍生了 “斗为帝车”的政治星占观念。 史记天官书有言:“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 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不仅古代中国如此,古巴比伦、 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处于北半球的古

11、老文明也都对北斗七星有着较多的关注和尊崇。 “七”崇拜当与北斗七星有关。除了北斗七星外, “七”崇拜还可能与七曜有关。七曜主要 是由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组成,现在日本仍用七曜来表示一个星期。江晓原 认为,七曜术在中国出现最早见于东汉的熹平三年。是年,刘洪上七曜术 。江还指出七 曜术是经中亚传入的,其传播者主要为佛教徒。7有学者总结诸说认为:“七表示生命的周期变化,有物极必反、周而复始的意味。 这是因为七代表的是极限方位 ,即东西南北上下中,在方位上是无以复加的。所以, 七蕴含着无限大之意和周而循环之意。 ”8应该说,这种说法代表了通行的 观点。三、就西游记 “七子”模式与杜贵晨先生商

12、榷杜文以数字“七”为视角,充分肯定西游记人物组合有比较突出的“七子”模式。 但如果换个数字视角,答案可能就不一样。正如杜先生在其他文章也认同于“西游记 倚数结撰最多以三为断 ” 9那样,假若以三为视角,则三子模式的例子在西游 记中更是比比皆是。同理,四子模式、五子模式等各种人物组合形态亦不乏见。(一) “七子”模式并非主导模式前面我们提到圣数七崇拜既可能与北斗七星有关,也可能与七曜有关。就连二十八宿 也是按方位分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 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但特

13、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游记中,二十八宿屡屡出现,其中 的奎木狼星还一度下界为妖,与宝象国的百花羞公主婚配(第 31 回) ;毗蓝婆曾用昴日星 君眼里炼出的金针助悟空消灭蜈蚣精(第 73 回) ;在小雷音寺,二十八宿助悟空大战黄眉 怪,亢金龙还用头上的角将孙悟空从金铙里救出(第 65 回) ;四木禽星还曾帮助悟空剿灭 犀牛精(第 92 回) 。九曜的名字也频频出现,如第 5 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中,先是孙悟空在天宫闲得无事, “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 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 ”后因大闹蟠桃会,而惹得 “玉帝大恼,即差四大

14、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共十万 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 ”在战前, “罗睺星为 头检点,计都星随后峥嵘。太阴星精神抖擞,太阳星照耀分明。五行星偏能豪杰,九曜星 最喜相争。 ”在战斗中,李天王“先差九曜恶星出战。 ”结果是“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 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 阵而走。 ”这是西游记中提到九曜最集中的一个章回。但遍览西游记全书,只有日 精、月精和五行星的提法,而没有出现的七曜提法。其实,这个九曜与七曜一样,也由印 度佛教传来,实是在七曜之外加了两个假想天体(也即隐曜)罗

15、睺和计都(此即西 游记第 5 回中所说的罗睺星和计都星) 。那么, 西游记中为何要么提涵盖七曜的九曜,要么将七曜分成日精、月精和五行星 分开说,却从不直接提七曜?其解释似乎是西游记作者对七曜提法不感冒,间接说明 数字七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并不十分显要。在这种思维主导下, “七子”模式难说就是 “最强势突出的现象” 。10(二)数字“七”不是西游记中的圣数西游记作为兼容儒、释、道的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书,在其文化渊源上儒、释、道 对它都有影响。但我们知道佛家虽重七,对三、四、六、八等数字也很重视,如三界、三 乘、三藏、三法印、四谛、四大、六根、六尘、 、六度、六道轮回、八识等。从严格意义上 讲,儒家也

16、不能说是尚七的,就连有“七日来复”之说的周易 ,其在数字七以外似乎更 重视其他的一些数字,如系辞传在归纳易经数字规律时指出:“二多誉” , “五多 功” ,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易 有圣人之道四焉”等。古人常说的“九五之尊”也是来源于易经的爻位。宋代的 蔡沈在洪范皇极内篇中所言“数,始于一,参于三,究于九” ,在一定意义上是代表中 国传统数的观念的。值得一提的是道家虽有“七报”之说,但亦有七伤、七魄等不好的涉 七术语。在道家那里,数字九才更具备圣数的性质,如道家经典修真十书中的“养生 篇”有八十一章, 还源篇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