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配箍率与面积配箍率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255354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积配箍率与面积配箍率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积配箍率与面积配箍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积配箍率与面积配箍率(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配箍率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概念:概念: ()面积配箍率 (sv) (括号内为角标,下同):是指沿构件长度,在箍筋的一个间距 S 范围内,箍筋中发挥抗剪作用的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 bs 的比值(b 为构件宽,其与剪力方向垂直的,s 为箍筋间距) 。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载力的主要因素。 计算公式:(sv)A(sv)bs=nA(sv1)/bs 式中:n 为发挥抗剪作用的箍筋肢数,A(sv1)为箍筋单肢截面面积,直接按圆形计算。()体积配箍率 (v):指单位体积混凝土

2、内箍筋所占的含量,即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砼体积的比率。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体积配箍率 (v)主要用于保证框架结构梁端部和柱节点区的抗剪能力,主要用于保证框架结构梁端部和柱节点区的抗剪能力,并提高构件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下的变形能力。并提高构件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下的变形能力。 计算公式:(sv)ni*A(sv)LiAcor*s 式中:ni:一个方向箍筋的肢数,Li:相对 ni 方向的箍筋的肢长,Acor:箍筋核心区的面积(见混凝土规范 7.8.3) ,s:箍筋间距。 作用:作用: ()面积配箍率 (sv):体现抗剪要求,要求 (sv)(sv,min

3、) ()体积配箍率 (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v)(v,min)(v)f(c)/f(yv) ,式中:(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yv)为箍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 3. 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 (1)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控制配箍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使构件不发生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 (2)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分别计算)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