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麦冬不同种质及其近缘植物DNA指纹图谱的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52504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6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麦冬不同种质及其近缘植物DNA指纹图谱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湖北麦冬不同种质及其近缘植物DNA指纹图谱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麦冬不同种质及其近缘植物DNA指纹图谱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麦冬不同种质及其近缘植物DNA指纹图谱的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中药标准与质量控制湖北麦冬不同种质及其近缘植物D N A 指纹图谱的研究陈家春1 ,左毅2 ,黄璐琦3(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武汉4 3 0 0 3 02 武汉市药品检验所,武汉4 3 0 0 1 23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 0 0 7 0 0 )湖北麦冬( L i r i o p os p f c a 招v a r p r o l i f e r aY T I d a ) 为百合科山麦冬属植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 9 9 5 年、2 0 0 0 年和2 0 0 5 年版) 收载中药品种山麦冬的基源植物之一,是湖北省特有物种和道地药材,主产于湖北省襄樊市,药

2、用其块根。在中医处方中与杭麦冬和川麦冬( O p h i o p o g o nj a p o n E c u s ) 一样作为麦冬入药,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自喉。目前湖北麦冬的鉴别主要是以药材表型特征为基础,包括形态组织比较和化学成分分析。由于多数形态学特征对环境因素很敏感,因产地和种植方法的不同,有时导致其有效成分差异很大,因此传统的方法很难满足湖北麦冬的种质鉴定和选育工作的要求。本实验利用R A P D 方法对湖北麦冬不同种质以及近缘植物进行了D N A 指纹图谱的研究,分析其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可望为湖北麦冬

3、的种质鉴定和品种选育提供分子标记。1 材料与方法1 1材料本文材料包括不同栽培措施的湖北麦冬1 0 份,山麦冬8 份,杭麦冬1 份、川麦冬1 份,恩施爱冬1 份,湖北麦冬组织培养苗l 份,共计2 2 份。采集其叶片,硅胶迅速干燥。1 2方法取上述干燥材料的叶片,用改进的C T A B 方法提取植物总D N A ,进行P C R 反应,吸取一定量的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在紫外检测仪上观察,统计P C R 扩增产物的电泳带,在凝胶成像仪上用数码相机拍照,保存图像。对扩增产物进行统计,将图谱中迁移率相同的带作为同源位点处理,将电泳结果按条带的有或无量化成l和0 ,得到1 ,0 数据距阵表,用S P S

4、 S 软件中的J a c c d 和D i c e 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同一聚类树系图和任意两样品问的相关系数表。2 结果与分析2 1 多态性引物扩增结果从i 0 0 个1 0 碱基的随机引物中经过两轮筛选,选中1 0 个对湖北麦冬样品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的引物。电泳结果表明,l O 个引物共扩增出7 5 个条带,其中5 8 个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条带的7 7 3 ,说明湖北麦冬不第三部分中药标准与质量控制同种质及近缘种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扩增条带数最多的是$ 2 5 ,为1 3 条;扩增条带最少的是S 1 3 5 ,为3 条。可见引物不同扩增产物则有明显的差异。2 2

5、样品的胜P D 标记聚类分析结果不同麦冬样品的遗传聚类关系如下:湖北麦冬G A P 基地样品和湖北麦冬组培苗聚为一类( A ) ;栽培的山麦冬,聚为一类( B ) ;野生的山麦冬,聚为一类( c ) 。然后,A 、B 、C 三类聚为一大类( F ) 。川麦冬和杭麦冬,聚为一类( D ) ;恩施麦冬,经鉴定与川麦冬和杭麦冬为同一植物来源,但因其叶特别短小,而单独聚为一类( E ) ,在聚类图上表现为先和D 聚为一类,再和F 聚类。以上结果表明,湖北麦冬与山麦冬的亲缘关系较近,说明传统分类将湖北麦冬作为山麦冬的变种有其合理性。不同产地的同种样品,尽管生长环境不同,植物外形稍有变异,但仍聚为一类。2 3样品的相关性分析基地样品虽然栽培措旋不同,但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几乎接近l ,即遗传距离非常小,说明栽培对湖北麦冬的遗传关系影响不大;野生山麦冬与栽培山麦冬的遗传距离非常接近,但它们与湖北麦冬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说明遗传距离较大。杭麦冬和川麦冬之间的遗传距离较接近,但与其它种类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说明遗传距离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