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52135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必修 3 3 第第 4 4 章第章第 3 3 节群落的结构(测)节群落的结构(测)(满分 60 分,40 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30 分,每题 3 分)1.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B.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答案】A【解析】丰富度是指该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数,而捕食关系,不能使被捕食者的数量降低为 0,因此没有改变落叶松的丰

2、富度,A 项错误;据图可知,幼虫密度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B 项正确;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 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的数量先于松针长度变化,表明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D 项正确。2.如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

3、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可知,三种食虫蝙蝠都在夜间活动,但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对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 正确;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不是互利共生关系,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B 错误;蝙蝠夜间觅食,既可以避免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也可避免遭遇许多天敌的捕食,C、D 正确。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种群密度能够真实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种群和群落的丰富度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

4、的种间关系【答案】 D【解析】种群中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 错误。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B 错误。丰富度代表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C 错误。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 ,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甲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乙种群【答案】

5、D【解析】乙种群数量多于甲,乙为藻类,甲为浮游动物,丙专门以甲为食物,存在捕食关系,二者还争夺氧气。生存空间等,还存在竞争关系,由于丙大量捕食甲,最终甲消灭,丙没有食物也消亡,最终只剩下乙。综上所述,D 正确。5.下列能表示蛇和鼠相互关系的曲线是( )【答案】D【解析】蛇捕食鼠,鼠的数量增加使蛇的食物充足,蛇的数量增加,因为被大量捕食,所以鼠的数量下降,并最终导致蛇的食物不足,使蛇的数量也随之下降,因为蛇的数量下降,鼠的数量得以恢复。所以选 D6.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C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

6、量减少D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答案】C【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为捕食,A 错。细菌利用培养基的营养物质为腐生,噬菌体寄生在细菌体内, B 错。两种绿藻在同一个培养瓶争夺阳光、水、空气等生存资源,为种间竞争,C 正确。菜粉蝶幼虫以叶为食,蜜蜂以花蜜为食,不存在种间竞争,D 错。7.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

7、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答案】B【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要用记名计数法或目测估算法,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种群密度。8.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深度的土层物种数不同,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 正确;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有关,B 错误;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有的是消费者,有的是分解者,C 错误;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

8、物种的种群密度下降,但不能反映该地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D 错误。9.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长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 10 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 6 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答案】C【解析】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自动调节能力弱,易长生暴发性虫害,A 错。杉茶间作园物种数在 10 月份时最大,种群密度不一定最大,B 错。梨茶间作园物种数在 6 月份时最大,故营养结构组复杂,C 正确。人类生产活动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D

9、 错。10.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那里蚊子密集。母螳螂会跳上公螳螂背部进行交配后将“夫君”吃掉。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题目中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B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C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为 0D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B【解析】捕食关系属于种间关系,母螳螂会跳上公螳螂背部进行交配后将“夫君”吃掉,是种内关系,A 错误;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 正确;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不为 0,C 错误;公园

10、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种群的空间分布,D 错误。二、非选择题(30 分,每格 2 分)11.(14 分)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2)下列哪项是一个种群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的所有煤山雀 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 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3)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 。可见,群落中植物的此种结构为动物创造了 和 。(

11、4)科学家为了调查血雉的种群数量,捕获了 60 只,将抽获的血雉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 天后在同一地点又重新捕获了 41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2 只,因此推测该地区血雉的种群数量为 只,由于血雉被捕获一次后稍有损伤,因此推测该地区血雉实际的种群数量比该值 (增大或小) 。【答案】 (1)捕食、竞争(2)B(3)垂直结构 食物 栖息环境(4)205 小【解析】解:(1)根据题干中“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可知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竞争(2)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群落,A 错误;B森林中的所有煤山雀是一个种群,B 正确;C森林中的

12、所有苔藓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群落,C 错误;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群落,D 错误故选:B(3)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可见,群落中植物的此种结构为动物创造了食物和栖息环境(4)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 N:60=41:12,N=205 只由于血雉被捕获一次后稍有损伤,则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增加,因此推测该地区血雉实际的种群数量比该值小12.(16 分)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

13、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在取样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2)决定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 和 ;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 。(3)物种和物种的关系为 ,c 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 。 【答案】 (1)样方 标志重捕 样方的大小和样方的数量 丰富度(2)出生率 死亡率 弱光(3)竞争 乔木【解析】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样方法故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在取样时应注意样方的大小、样方的数量,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可以调查群落的丰富度(2)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上升;由以上分析可知:是一年生的草本、是多年生的草本、是灌木,当一年生的草本消失后,多年生的草本在与灌木共同生长时密度逐渐降低以趋稳定,即能在灌木丛中生活,说明多年生的草本能耐受弱光(3)物种多年生的草本和物种灌木的关系为竞争在群落的演替中,在条件适宜时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是乔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