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51858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必修 3 3 第第 4 4 章第章第 3 3 节群落的结构(练)节群落的结构(练)1.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A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避湿的习性采集BB 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 装置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D用 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A 错误;其中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的采集和空气流通,C 正确;B

2、 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 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B、D 正确。2.下图表示 3 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在图 a 和图 b 中,3 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 a 中 3 个物种与图 b 中 3 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 a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 a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 a 中物种 2 有被排除的危险,图 b 中物种 1 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3、答案】A【解析】图 a 中 3 个物种共用的资源很少,则种间竞争不激烈,而种内在某资源状态下利用量最大,则种类斗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共用资源较多,则种间竞争激烈,所以 A正确;图 a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竞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所以 B 错误;如果资源有限,图 a 中哪个物种被排除,因不知竞争的强弱,则无法判断,图 b 中因三物种间竞争强弱不能判断,所以 C 错误;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无法判断,所以 D错误。3.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C光照、温度 D光照、食物【答案】D【解析】在垂直方向

4、上,大多数群落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合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可见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故选 D 项。4.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C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 X 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C【解析】豆科植物与根

5、瘤菌的关系是互利共生,与图甲相符,故 A 正确;据图可知,甲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乙是捕食,丙是竞争,噬菌体是寄生生物,故 B 正确,C 错误;根据丙图可知,开始时二者都能存在,说明竞争较小,最后时,一种生物消失,说明竞争程度加剧,故 D 正确。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一块农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同一种群的 K 值是固定不变的C.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应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D.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群落利用用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B【解析】蚯蚓活动能力弱,因此调查蚯蚓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故 A 正确;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K

6、值,因此同一种群的 K 值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故 B错误;在调查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应采用记名计算法,故 C 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意义是提高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故 D 正确。6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 1 到 8 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个/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群落种群 1种群 2种群 3种群 4种群 5种群 6种群 7种群 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

7、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2、4、6 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竞争D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 2、4、6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答案】C【解析】据表内容分析,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种群种类较多,数量较多的群落,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则受影响最小的是乙,所以 A 正确;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相比较应该是甲,所以 B 正确;在生物群落丙中,据物种 2、4、6 种群之间的数量分析,其三者的关系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所以 C 错误;在生物群落丙中,据物种 2、4、6 种群之间的数量分析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8、,所以 D 正确。7.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盛在含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培养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与“S”型曲线相符合,A 项正确;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而好氧细菌分布在

9、含氧较多的培养液上层,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而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可在培养液中随机分布,所以大草履虫主要分布在培养液上部,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随机分布,B 项错误;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为竞争,C 项错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而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D 项错误。8.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群落中植被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在森林群落中无垂直分层现象C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光照强弱等因素有关D湖泊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答案】B【解析】

10、森林群落中植被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A 正确;动物在森林群落中有垂直分层现象,B 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光照强弱等因素有关,C 正确;湖泊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D 正确。9.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只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B种群的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稳定型的种群中雌雄性别比例为 1: 1C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的生物分布属垂直结构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答案】D【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决定,A 错误;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

11、、稳定型和衰退型,不同种群中性别比例差别很大,并不是均为 1:1,B 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的生物分布属水平结构,C 错误;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如捕食与竞争,D 正确。10.双小核草履虫在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占优势。为验证“双小核草履虫没有分泌抑制大草履虫的物质”,以下实验组合合理的是(所用培养液细菌密度相同) ( )用生理盐水混合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将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混合放在含有细菌的培养液中培养用培养过双小核草履虫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将双小核草履虫磨碎,加入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用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

12、大草履虫A+ B+ C+ D+【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是为了验证“双小核草履虫没有分泌抑制大草履虫的物质” ,所以自变量是是否有双小核草履虫的分泌物,因此应是选用 3 做为实验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是 5,故 C 正确。1 和 2 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 A 错误。2 和 5 的变量是是否将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故 B 错误。4 和 5 的自变量是是否将双小核草履虫磨碎,故 D 错误。11.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森林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根据曲线写出这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AB 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13、 ; 。(3)种群丙在 A、B、C、D 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期。(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一个种群为鸟类,则调查该种群数量的常用方法是_;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_、_。【答案】 (1)乙丙甲 (2)D 食物(乙)数量减少 天敌(甲)数量增多 (3)A (4)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解析】 (1)根据曲线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可判断出捕食关系为乙丙甲,故乙为食草动物,植物的变化曲线应与乙的变化趋势相反(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图中 D 点,相当于 S 型曲线的 k/2 点,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从图中可以看出,繁殖速度在 AB 段受限的原因是此时被捕食者即食物减少,而

14、捕食者即天敌最多(3)从丙的曲线图可以看出,种群丙在 A 时种群数量最多,故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4)体型较大的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12.下图一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示物种数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二。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图二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m2。若选取 3 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 n1、n2、n3,则该乔木的种

15、群密度为 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 结构。 【答案】 (1) 样方法 物种数先增多,后达到最多保持稳定。 SO (n1+n2+n3)/3 SO(2)光照 垂直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调查方法是样方法;根据图二可知,在样方面积为 S0 时,生物种类数最多,因此 S0 是最好的样方面积;根据图二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先增多,然后保持不变;种群密度是每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n1+n2+n3)/3 SO。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照;由于森林的垂直结构比农田高,因此森林对阳光的利用率大于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