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二轮-复习--语文--多文本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43159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二轮-复习--语文--多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二轮-复习--语文--多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二轮-复习--语文--多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二轮-复习--语文--多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二轮-复习--语文--多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二轮-复习--语文--多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二轮-复习--语文--多文本(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8 届丰台区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届丰台区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从 20 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城市问题日益加剧,包括环境 污染、资源匱乏、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等;全球化更加剧了城市间的资本、资源和创造力的竞争, 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命题。 2008 年,IBM 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的主题报告中,首先提出“智慧地球”的 理念,希冀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人们所面对的各行各业中,2010 年 IBM 又提出了“智慧

2、城 市”的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IBM 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 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六个核心系统组成。这些系 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 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 信息支持。而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推 向一个崭新的智能互联时代;利用遍布全市的各类硬件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随时随地实现对城 市全面感知和监测,通过传感设备智能识别及立体感知城市的位

3、置、人口、环境、状态等信息的变 化,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提取、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交通、医疗、安全等具体的业务流程 进行智能化集成,从而能及时主动作出响应,保诬城市各个关键系统高效地运行。所以,21 世纪的 “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 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为人 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此后这一理念被世界各国接纳,并作为应对金融海啸刺激经济增长的策 略。 1.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智慧城市建设条件的一项是(2 分) A.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 B.城市间竞争日益加

4、剧 C.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D.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2.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智慧城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慧城市是由六个核心系统构成,并智能互联、相互协作的宏观系统。 B.通过智能手段随时随地对城市进行感测,并识别感知关键信息的变化。 C.将智能互联感测的数据整合、处理,并能智能化集成为具体业务流程。 D.借助智能分析,及时响应,保证城市关键系统运行,以满足各类需求。 材料二 为推动智慧城市趁设,欧盟启动了 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计划,在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相 美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交通及能源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多项成功实践。 荷兰阿姆斯特丹是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突出

5、范本,借助 Living Lab,政府推动智能电网、区域供 热、城市设计、智慧家居的创新与示范应用,以及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共同营造可 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例如,阿姆斯特丹作为港口城市,使用清洁能源发电取代传统的燃油发电,将政 府与市民互动产生的社会媒体数据提供給开发企业,企业利用开放数据开发智慧化应用方案,在此过 程中,政府以用户服务为导向,强调人、过程、技术、资源和服务相连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智能化 水平,创新企业智能化服务产品,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具有优 秀的文化传统。在遵循欧洲智慧城市智慧管理、智慧应用、智慧环境、智慧生活主题的基础上,意

6、大利智慧城市的解决方不仅关注节能和环保,而且具有人文关怀。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因而每个城市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在保护现有文化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技术 与美景、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处,实现降低城市管理服务成本、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意 大利在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单单依靠新技术手段,还鼓励企业、市民的参与,甚至在全球范 围内广泛吸引合作伙伴共同形成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欧洲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在打造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方面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2提供了有益借鉴。2014 年 3 月,我国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并提出到 2020 年,建 成

7、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截至 2016 年 6 月,全国 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 76%的地级城市, 共有 500 多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重点項目超过 2600 个,投资总额超过了万亿元。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欧洲智慧域市建设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市民也参与其中,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B.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C.重视节能环保,将科技运用到环境保护中,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D.理念的类似,技术手段趋同,导致欧洲的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特色。 4.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能准确说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的一项

8、是(3 分) A.日新月异 B.突飞猛进 C.方兴未艾 D.翻天覆地 5.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处理:“处”读作“ch”,意思是“处置”。 B.参与:“与”读作“y”,意思是“参加”。 C.范本:“范”与“典范”“范畴”中的“范”意思相同。 D.模式:“模”与“模型”“模仿”中的“模”读音相同。 材料三 在以往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2016 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建设一批新 型示范性智慧城市”的目标。 在 2016 年中国首届新型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专家指出:北京无论信息化应用 程度有多高,交通拥堵与雾霾两大问题不解决,没

9、有人会感觉是“智慧”的。然而要彻底解决这两大 问题,单纯靠信息技术手段,单独就城市医“城市病”是没有出路的,北京的“奥运蓝” “APEC 蓝”是短暂的成功试验,“限车、限人,限产(污染企业)”揭示了“城市病”的根本原因 所在。城市解决“浮肿”问题,根本出路是城市“瘦身”减肉、乡村“健身”长肉。所以,新型智慧 城市的发展必须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把新型城镇化、智慧乡村及智慧农业等纳入统筹规划。 和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虽然仍需要以各类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但更为注 重的是城市各类信息的共享、城市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城市安全的构建和保障,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的关键在于打通传统智慧城市的

10、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利用, 建立统一的城市大数据运营平台,有效发挥大数据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应用等 方面的作用,同时,随着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新型 智慧城市建设更加重视城市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各类信息和大数据安全。城市的发展最 终是为“人”服务,是促进人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因此,要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新型智慧城 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 一个涉及多环节、多领域、跨部门的复杂系統工程,这也决定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由单一的 政府或企业

11、来完成,需要政府、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随着新型智慧城 市建设的推进,将培育出一些创新性的企业,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竟争力的产业;同时新技术应用,也自 然催生了新产业的创新发展。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限人限产,限制污染 B.数据共享,重视应用 C.关注民生,以人为本 D.政企联合,共同推进 7.根据材料三,下列有关我国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城市协同管理和社会服务将会越来越普遍。 B.重视各类信息基确设施的建设,依靠高科技手段,就能够解决城市病。 C.城市治理精细化、

12、智能化水平提高,个人网络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D.企业将深度介入城市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促使新型的产业链逐步形成。 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6 分)3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1.C(2 分) 2.C(3 分) 3.D(3 分) 4.C(3 分)(选 C 得 3 分,选 B 得 2 分,选 A 得 1 分,选 D 不得分) 5.C(2 分) 6.A(2 分) 7.B(3 分) 8.(1)提升城市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提高政府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3)使智慧城市建设各具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传承。

13、 (4)促使新型产业链的形成,促进经济发展。 (6 分。每个要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2018 届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届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 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很多人把 2016 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2016 年 8 月 23 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 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 2020 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9 月 28 日, SpaceX 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 67 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 的“星际运输系统

14、”,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10 月 11 日,美国时任总 统奥巴马在 CNN 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 的目标:在本世纪 30 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 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 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 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 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

15、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在 1969 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 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 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 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 6 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 18 个月,男性工作 24 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

16、行,脱离地 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 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 DN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 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 的风险。 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在 20 亿年以内,即使人类没有自我毁灭或是遭遇 地球周期性的物种灭绝,太阳燃烧状态的变化也将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太阳在最终熄 灭之前,会逐渐发亮、膨胀,直至膨胀到地球轨道。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 或许那时失去了故乡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取材于苗千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类未来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30 年的某一天,中国的科学探测器从火星发回探测报告。 B21 世纪后半叶,美国宇航员在火星上进行科学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