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可视化编程综合活动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236095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可视化编程综合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3可视化编程综合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3可视化编程综合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3可视化编程综合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3可视化编程综合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可视化编程综合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可视化编程综合活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 可视化编程可视化编程:3 综合活动综合活动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新课标中提出“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结构,掌握程序设计中的概念;并将所学的知识积极地应用到解决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中。二、教学背景分析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 信息技术(选修 1)。本节内容为该书的第三章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对可视化编程中的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的讲解。本节课为一节起

2、始课,在学习了这些概念后学生不仅在上课时知道了这些专业术语,同时也能够知道了代码的书写位置和书写格式。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节课将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手机,把枯燥难懂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诠释,并通过 VB本身的“所见即所得”的编程环境,让学生在模仿教师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小小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程序代码的编写有一定体验,并熟悉 visual basic 60 的环境界面。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

3、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熟悉并掌握 VB 的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演示法、讲解法。4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教学演示文稿(PPT),记事本小程序(EXE)和源代码。三、教学目标框架设计三、教学目标框架设计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说出它的属性、方法、事件,从而加深对属性、方法、事件概念的理解;2)能够利用控件工具在窗体上创建按钮、文本框等对象,并学会通过属性窗口修改对象的 caption、text 属性值; 3)通过分析简单笔记本小程序,能够判断出鼠标单击事件是作用在那个对象上,并且事件过程是什么;4)通过编写程序代码,加深对对

4、象的属性、事件、方法的语法格式的记忆。过程与方法:1)以生活中的手机为例,理解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概念的含义; 2)通过制作简单记事本小程序,加深对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生活中的事例讲解,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1)通过制作简单记事本实例,体验 VB 语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 VB 编程的兴趣。2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2)代码的语法格式和书写方法。3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代码的语法格式和书写方法。四、教学流程图四、教学流程图(略略) 五、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环节一 引入环节引入环节教师活动

5、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入:大家都用过 Word 进行编辑,它具有很强大的功能。我们可以利用 VB 平台也可以编写出类似 Word 这样的文字编辑器。认真听讲。展示:教师已经编写好的小的文本编辑器。 过渡:为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方法等概念。认真听讲。观看小文本编辑器所具有的功能。用一个学生看似很神奇的软件引入,并告诉他们我们自己也可以编写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够满足学生的自豪感。并引出了本节课的任务。环节二环节二 讲解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概念讲解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概念提问:生活中我们把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叫做什么?引出对象的概念。1对象实

6、体根据对象的概念,同学们判断出教师展示的两个手机分别是两个对象。提问:这两个对象(手机),他们从外观上看有什么不同?引出手机的颜色、重量、形状、样式是手机的属性。2属性性质过渡:我们在购买手机时,不仅关心它的外观还会关注它所具有的功能,引出对象的方法概念。3方法本领或技能过渡:教师用其中的一部手机给另外一个手机大电话,另外一个手机在“来电”事情的刺激下,做出了响铃的反应。引出“来电”事情称之为对象的事件。4事件事情举例:1)教师从背后拍一名学生肩膀,学生回头。提问:在这个过程中,谁受到了刺激,谁作出了反应?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认真听讲。仔细观察手机外观上的不同 ,回答问题。注意观察其

7、中一个手机的变化。引出对象概念。学生从手机的颜色、形状等方面说出手机的不同,引出属性的概念。2)提问:“开关被按下去了,灯亮了”在这个过程中,谁受到了刺激,谁作出了反应?归纳为:有可能受到刺激和作出反应的是同一个对象,还有可能是一个对象受到刺激,另一个对象作出反应。回答教师提问。考察学生对事件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环节三环节三 结合小程序理解概念结合小程序理解概念过渡:理解了对象、属性、方法、事件这些概念以后,如何运用 VB 来实现我们的小任务呢?我们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1对象除了窗体对象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控件工具箱中控件创建新的对象。教师根据任务的需要

8、,带领学生创建了一个 textbox 对象和三个 commandbutton 对象。2属性和老师一起创建四个对象。在老师的带领下修改对象的caption 属性值。并独立发现修改 text 属性值可以改变文本框中显示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过渡:我们都知道对象是有属性的,我们有两种方法来修改对象的属性值。通过属性窗口来修改对象的属性值。讲解 1:属性窗口与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讲解 2:如何修改对象显示的文字(修改 caption、text 属性)。带领学生修改按钮的 caption 属性(显示的文字对使用者提示作用)。学生自己尝试修改 text1 的中显示的文字,知道

9、是修改 text属性。过渡:现在已经完成了界面的设计,我们来运行下看看,能否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不能)还需要来添加代码?引出如何添加代码。3带领学生分析程序,并完成任务。铺垫:铺垫:每个对象都是有名字的,知道他们的名字很重要。选中每个对象,属性窗口中的项后的值是对象的名字。带领学生将每个对象的名称熟记一遍。1)分析得出:command1 被鼠标单击后,text1 中的字作出了反应。2)带领学生将代码完成。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Text1FontBold = TrueEnd Sub3)学生自己完成 command 2 被单击后字体变倾斜 这个过程的代码。Priv

10、ate Sub Command2_Click()Text1FontItalic = True认真听讲。运行程序发现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和老师一起牢记每个对象的名字。End Sub过渡:过渡:commmand3 被鼠标单击后弹出了颜色对话框。目前我们所拥有的对象都不具备这个功能,我们需要创建另外一个对象,它具有打开颜色对话框的功能。4带领学生添加 commondialog1 对象1)在工具控件箱中添加 microsoft common dialog control 60 控件。2)创建 commondialog1 对象。5告诉学生 commondialog1 的 showcolor 方法可以实

11、现打开颜色对话框6学生自己运行程序,发现文字的颜色并不能改变。带领学生分析原因。commondialog1 的 showcolor 方法只是实现了打开对话框的功能,而要想 text1 中文字颜色的改变,还需要修改 text1 的forecolor 属性值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commondialog1showcolortext1forecolor= commondialog1showcolorEnd Sub和老师一起分析程序。自己写代码。认真听讲。听教师讲解,逐步完善自己的程序知道对象名称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小结小结 结合结合 VB 总结总

12、结1对象。在 VB 中除了窗体对象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控件工具箱创建新的对象。2属性。我们可以在属性窗口中修改对象的属性,也可以在编写代码后程序运行后修改属性值格式为:对象名属性名=属性值(提问:用什么方法来修改对象的属性值?)。3事件。一般就是指鼠标或键盘等事件,我们可个在过程的下拉按钮中找到。格式为:对象名_事件名。4方法。指对象所具有的功能。语法格式为:对象名方法名参数六、课后反思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紧紧围绕记事本小程序展开,以手机为例使学生对对象、属性、方式、事件等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在进入到 VB 的世界,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本节课上我最满意的地方是例子的选取,本节课一开始就

13、给学生展示了一个记事本小程序,在展示完程序所具有的“神奇”后告诉学生我们也能自己自作一个文本编辑器,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来看,本节课上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写完一个事件过程的代码后,不用教师多说学生就开始思考写下个过程代码,尤其是更改文本框字体颜色这部分代码,动作快的学生主动尝试代码的编写,并在课堂上就要求老师快点讲,快点讲。本节课上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由被动变为了主动。另外一点就是对对象的 caption 属性和名称属性的讲解有了小小的尝试。由于它们默认的属性值是相同的,为了将它们加以区别,在以往上课时我总是对比着讲这两个属性,结果事与愿违,学生反而将这两个属性混淆起

14、来了。而这次我做了小小的改进:首先在界面设计时,我强调一般按钮上会显示一些提示性文字,我们可以通过修改它的 caption 属性来修改这些提示性文字。然后,在写代码前的分析时我问到“鼠标单击那个按钮”学生一般会用按钮上显示的文字来称呼这个按钮,这时我紧紧的抓住他们的回答反问到“这个按钮上显示的文字是B,那它就叫 B 吗?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改进不仅将名称属性和 caption 属性的含义表述清楚了,而且很容易将两者区分出来了。在本次课中我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这节课上学生积极踊跃,而我却没有能够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来表现他们的表现欲望,没能给学生及时的鼓舞,不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