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0[文学]语言学概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9292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o0[文学]语言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bo0[文学]语言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bo0[文学]语言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bo0[文学]语言学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bo0[文学]语言学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o0[文学]语言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o0[文学]语言学概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 1、 “小学” 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 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3、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组合关系是指一个单 位和同一序列的其他单位间的关系或共现的所有成分的关系处于组合关系的词必须满足一些 句法和语义条件.组合关系也称句段关系,可比作横向水平关系,指一个语言元素与另一语言 元素同时排列在言语链条上构成语言要素在现场的组合。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研究 语言状态关系的两大主轴之一。 4、聚合关系 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

2、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它们 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在语言学上聚合关系指在结构的某个特殊位置上可以相 互替代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共现的成分和非共现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同一聚合关系语句只 受句法关系限制语义因素不在考虑范围处于聚合关系中的语句与共同的句法特征但在语义上 不能互相替换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之 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几个词一组词他们性质相同具有同样的组 合功能在语言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这些词之间的这种 替换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5、言语 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具体运用是说的

3、行为和结果。 6、音位 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7、非音质音位 由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因素构成的音位又称为超音段音位。常见的非音质音位有调位、 重位、时位等 8、区别特征 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9、内部屈折 指通过词内部词根中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这种手段就是内部屈 折。 11、语法范畴 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体、时、人 称、态、级等。 12、社会方言 指社会内部因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 的一种标志。 13 尖音 汉语音韵学、方言

4、学经常运用的术语,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 14、团音 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的术语,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 15、自愿融合 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 选用语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这种情况叫自愿融合。 16、亲属语言 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17、语言的融合 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 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18、洋泾浜,皮钦语. 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指当地

5、人在和外 来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一种变了形的外语。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层级系统.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 “义“是语言符号的 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例如 “人“这个符号. rn 是它 的语音形式. “会说话、用两条腿走路、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 “是和这个音结合 在一起的意义构成符号的内容。音与义是语言符号的两个 “面“彼此依存犹如一张纸有正反 两面.我们不能只要正面而不要反面,也不能只要反面而不要正面.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与此 一样,只有和特定意义相结合的声音才能叫做语音。由特定语音

6、表达出来的意义才能成为交 际所需要的语义。层级性是语言符号体系性的表现。语言要素的诸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不是 处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层次和等级的。语言就是由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次和 等级上构成的层级装置。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就为 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其次语言的上层又 可以分成三级。第一级是语素是构词的材料从音位到语素有性质上的飞跃音位只能构成符号 的形式,语素才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符号。所以,从音位到语素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 结合部分。第二级是词是造句的材料。它是语素或语素的组合构成

7、的。所以语素是属于单个 的符号,而词这一级才出现的符号的组合。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最基本的单位。句子由词 或词的组合构成。 语言的层和层,层和级,级和级互相联系,互相区别,下级单位按规则上级单位。语言就是 这样一种极为复杂的层级装置。 2.如何确立一种语言中的音位。举例说明。怎样确定一个音位。三条标准:1、辨义功能. 2、互补分布. 3、音感差异。普通话 “三”san说成 than。s、th齿间音 不分。在普通话中不起辨义 作用,同属一个音位,在英语中 s、th是能辨义的。 sing 唱歌 thing 东西 的意思不 同,所以属于两个音位。互补分布是指甲在这个环境中永不出现,乙却可以出现,两者

8、不发 生冲突。例如 u永远不出现在 j、q、x后面. 却永远要出现在 j、q、 x 后面,两者不冲突。于是在此条件下 u可以代替 。 如何确定音位 : 1.对立原则.当不同音素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时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这些不同音素间的关 系就是对立的。 如在汉语-iN 这一语音环境中,如果分别用 p、p、t、t填充 可以得到 “兵、乒、丁、 厅 ”等能够区别意义的语素。这说明 p、p、t、t四个音素相互间构成对立,当分属于 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当不同音素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相互替换,这些不同音素间的关系 是就互补的。如在汉语 “哀(ai)、安 (an)、啊 (a)、凹 (ao)、

9、盎 (ang)、烟. yan、冤. Yuan“7 个词的语音形式中都包含有 a。但它们并非记录的是同一个音素. “哀(ai)、安 (an)中的是前 a “啊(a)”中的是央 “凹(ao)、盎 (ang)”中的是后 “烟 yan,冤. yuan”中的是 E。这三个元音出现的语音环境在正常情况下各不相同又不存在对立现象因 此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同一个音位。 3.相似原则。就是指若干音素的发音特点相近似。不同音素归并为同一音位必须是非对立的 并且通常是互补的.但除此还必须满足发音特点相近似的要求。如在汉语普通话中 kN也是互补的. k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 N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但这两个辅音的发 音特

10、点差别太大.因此不能把它们归并为同一个音位。 3.什么是隐喻和换喻。它们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所谓隐喻.就是词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 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 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也从本义产生派生意义。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如“骨干”一指长骨的中央部 分,二指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 换喻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如“月”一指月亮,二指月份。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语言系统是由语音、词

11、汇、语法等部分组成。 由于各自的特点不同,发展速度也不同。其中词汇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社会中每一次新的 发现和每一次认识的深化都会在词汇中得到切实的体现。在语言中语音也是慢慢地变化着的。 语法是组织语言材料的结构工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任何新的词汇的产生或者是旧有词汇 的消亡都不会给它带来较大的影响。 第二.各种语言或者方言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世界上存在有一千多种语言。但彼此发展的 速度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不一致的。5.洋泾浜与混合语有什么不同. 第一.混合语使用于整个社会,也使用于家庭内部。洋泾浜语不是全民的语言.仅使用于若干 有必要使用的场合. 第二.混合语可以是一个人的母语.洋泾

12、浜语是在母语以外在社会交际中学会的第二语言。 第三.洋泾浜语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文化的产物.而混合语则不一定。 第四.混合语内部有完整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范.洋泾浜语则不然。 第五.有的混合语是从洋泾浜语发展而来的. 6.举例说明语言中词义演变的方式、途径和结果。 1、词义演变的原因:(1)社会的变化.客观现实的变化 (2)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 (3)词义与词义之间相互影响。 2、词义演变的途径:1.通过词义的引申.隐喻和换喻.产生新的词义. 2.一个词合并了另一 个词.引起词义的变化。 3、词义演变的结果:演变的结果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语言单位概括和应用的范围由

13、小变大。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2.词义的缩小.语言单位所概括和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小。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 范围比原来的小. 3.词义的转移.语言单位的意义由指称一个范围的事物变成指称另一个范围内的事物。演变 后的词义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 三、填空 1. 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 文字、音韵、训诂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 研究语言结构.主要是研究人类语言的语音、语法、语汇三个部分。 4. 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5. 历史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4、。 6. 专语语言学.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又可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7. 布龙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8. 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 的地位。 9. 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制造生产工具进行劳动.而且人类有语言。这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 重要标志之一。 10. 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句子的语言材料和 语言规则是十分有限的。 11.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 1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

15、的感性 思维。 13. 汉语的姐姐、妹妹.英语用 sister 表示.汉语的叔叔、伯伯、舅舅、姨父、姑父.英语 用 uncle 表示。 14. 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一个量词。 15. 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学话。 16.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含义是语言具有社会性.没有阶级性。 17. 语言和说话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语言是全民的.说话是个人的.语言是抽象的.说话是具 体的。 18. 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19.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形式.我们就无法感知.符 合就失去了存在的物 质基础。 20. 语言符号是语

16、音和语义的统一体.形式是语言符号的能记。 21.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22.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23.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 级是词.第三级 是句子。 24. 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 种关系是组合关 系和聚合关系。 25. 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线性序列的同一结 构位置上不同结 构单位的替换规则。 26. 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 27. 音素是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