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前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9049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前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前景一、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历史选择和现实状况一、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历史选择和现实状况与法一样,检察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赋予检察机 关以法律监督职权,作为行使者,检察官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就是为了维护国家法律 的统一和正确实施,即法律监督官员。随着法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事检察工 作的人员越来越多,内部分工也越来越细,由此呈现的专业化要求日益突出。在检察职能不断走向专业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检察机关的内部分工正在根据 不同的监督内容,逐渐发展为不同层面的专业化办案模式。一方面,这是源于依法 治国方略的实施推进了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监督体系的规范,使

2、得检察工作的标 准不断提高,只有专业化的检察人员才能合格地承担起法律监督职责。另一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司法环境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只有专业 化的检察分工才能满足不同的法律监督,需求,实现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追求。在专业化大趋势下,检察机关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以北京市检察机关为例, 自 2004 年 5 月 27 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率先成立第一个专业化公诉组 金融犯罪公诉组,至 2007 年 10 月底,北京市检察机关共成立各类专业化公诉组 98 个。最早实行专业化公诉组的二分院还相继成立了毒品犯罪公诉组、涉税犯罪公诉 组、职务犯罪公诉组、危害国家安全公诉组、涉黑

3、犯罪公诉组等,不仅培养造就了 一批专业化检察人才,而且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目前北京市各级检察机关的专业化办案模式发展并不均衡,一般来说, 市院及分院的专业化办案组分工较细,而且主要承办人相对固定,而区县院则专业 化程度较低,主要集巾在末成年人犯罪案件,也有少数几个院成立了女性犯罪办案 组、轻刑犯罪办案组,且主要承办人相对流动性较大,直接制约着专业化水平的提 高。对于专业化人才的专业分布状况则更不乐观,如果将法律监督比做一只木桶的 话,对其评价就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效应” 。仅就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来说,北京市 检察系统中,不但没有专门从事行政诉讼监督的检察人员,就连接受过

4、系统的行政 法学教育的检察人员也是寥寥无几,这种形势既不符合专业化办案模式的要求,也 无法适应行政沂讼监督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二、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二、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一) )基层检察院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的两难选择基层检察院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的两难选择人才是强检之本,专业化检察人才是检察机关开展专业化办案模式的前提和基 础。但各级检察院之间级别管辖的天然差别,决定了在开展专业化办案模式时的不 同选择。一般来说,市、分院办理的案件相对数量少、难度大、周期长,以二分院 专业化公诉组为例,20042006 年三年间办理金融证券类案件分别为 9 件、10 件、 19 件,办理职

5、务犯罪案件分别为 16 件、25 件、50 件。虽然案件绝对数量少,但办 理这些案件都要求检察人员不但具备法律素养,而且要在相应的学术领域具备与当事人相当甚至更高的专业素质,由此体现的专业化要求尤为突出。而基层检察院的受案特点是案件数量多,且多数案情相对简单,办案周期较短, 适用法律法规相对多样。如某区检察院 2007 年办案总数为 228 件,其中轻微刑事 案件 63 件,全部由轻刑案件公诉组办理;同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24 件,未成年 人犯罪公诉组办理了其中的 15 件,另外的 9 件因时限要求由其他办案组办理。可 见,如果过于强调办案的专业化程度,必然会形成工作量的难以均衡,甚至出现人

6、 力资源的闲置。但从法治国家和检察工作的长远发展来看,基层检察院培养专业化检察人才又 是大势所趋,是增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适应新时期检察工作需求的必然选择。 在这两难选择中,几乎所有基层检察院都选择了“一专多能”的检察人才培养方向。 一方面,由于办案模式的专业化程度与上级院相比要求较低,专业化检察人才的培 养压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 “多能”的培养方向使检察人员可以胜任现实的办案 需要。前面提到的末成年人犯罪公诉组在 2007 年还办理了成年人犯罪案件近 60 件。 基于此作出的价值权衡和决断虽然限制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办案模式的专业化程 度,但更为符合基层检察院的实际需求。( (二二)

7、)检察人员面临的职业化和权力化冲突检察人员面临的职业化和权力化冲突一个组织表现为职业化或权力化,在管理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实现组织的目标是 不一样的,职业化追求的目标更注重效率,包括个人的效率和组织的效率;而权力 化的组织目标更强调控制,特别是控制的范围(包括纵向和横向的组织范围),甚至 表现出追求控制范围的最大化。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检察机关,植根于 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所赋予的全能型政府管理模式,尚无法摆脱权力化的目标取向。从专业化办案模式出现的历史前提看,它是检察丁作职业化的社会需求所致。 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职业化检察组织应当更强调社会责任,这是区别于更关注利 益的权力化组织的。正是

8、出于对检察组织的权力化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已经适应 并沉浸于权力化管理之中的检察人员仍是强调控制的追求者,如何引导其将目标定 位在注重承担社会责任的效率上,将是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亟须解决的职业意识问 题。( (三三) )与专业化办案模式相配套的责权机制尚未确立与专业化办案模式相配套的责权机制尚未确立专业化检察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专业化办案模式为出路,但在检察机关内部的办 案管理体制中,与专业化办案模式相配套的责权机制尚未确立。以公诉部门为例, 多种类型的专业化人才都是依托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来实行专业化办案模式的。 虽然主诉制的整体框架内,赋予了主诉检察官较之以前更多的办案自主权和自由裁 量权,但

9、总体上远未达到职业本身所要求的权责效果。以公诉工作为例,北京市各级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工作流程为:公诉部门受理 案件一公诉组审查案件一主诉检察官提出审查意见一报送部门主管领导审批一报送 主管检察长审批一对于疑难复杂案件,须经检察委员会研究讨论一形成案件处理结 果。其间,主诉检察官对于退回补充侦查等程序可以做出决定。由此可见,传统的集体负责制仍是检察机关办案中业务决策的主要方式。理想的办案模式专业化程度越高,则检察人虽的专业化素质越高,特别是针对 专业性相对较强的疑难复杂案件。所谓“术业有专攻” ,专业化检察人才经过专业 训练,应当具有在本单位内相对权威的专业素养。但现行检察体制中,无沦是部门 领

10、导、上管检察 K,检察长,还是最高业务决策机构检察委员会,即使其专业素质 逊于专业化检察人员,也会山于其领导地位,使得承办意见与业务决策发生冲突时, 前者必须服从于后者。如此权责机制调整下的专业化检察人员秉承服从的原则,就 必须违背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履职。相应的“外行”领导“内行”的怀疑也就汕然而 生,专业化检察人才的价值如何实现?专业化办案模式的意义何在?( (四四) )滞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实为专业化人才培养的桎梏滞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实为专业化人才培养的桎梏虽然检察官法早在 1995 年就已颁布实施,但该法规定的等级制仅体现为 每年“论资排辈”式的逐级晋升,既不与荣誉和收益挂钩,自然也无法发挥其对

11、检 察人员的激励作用。实际上,在检察机关内部一直以来的干部管理方式仍然沿用行 政人事管理制度,并据此实行了职务级别工资制。但随着检察官的职业化发展,这 种管理体制不可避免地暴露出缺陷和不足。北京市某区检察院调查显示,青年干警从科员到副科的平均晋职时间为 68 年,加上一年的试用期,正常情况下入院近 8 年时间才能达到副科级别。作为该院 重点培养的专业化人才,主要为副科或科员级的年轻的主诉检察官,自北京市 2004 年规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以来,按照工龄和行政级别确定工资,主诉检察官每 月 300 元的津贴被取消。一方面,使得检察人员将职务职级的晋升作为进步的追求, 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

12、。另一方面,职务级别工资制的分配体系中,由于未 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所以无法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价值。虽然专业化检察人才的培养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但在这些利益驱动下, “干而优则仕”又必然会成为他们的成长模式,最终导致其专业优势失去发挥的空 间。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追求为动力,强化人才的培养 是难以想象的。缺乏相应的利益机制作保障,这正是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和专业化 办案模式发展的“瓶颈”所在。三、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三、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专业化检察人才是检察机关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对其开发与管理应当遵循现代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规律,充分尊重人的本性

13、及其行为特点。美国心理学家 和行为科学家雪恩提出的复杂人假设较为科学、全面地总结了人的心理和行为动机, 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能力,人的工作动机是复杂的,同一个人的工作 动机也是因时、因地而异,各种动机之间交互作用而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一个人 在组织中可以获得新需求和动机,因此,每个人在组织中表现的动机模式是他原来 的动机与组织纤验交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尽力,取 决于他本身的动机构造,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的性质、他本人的工作能 力和技术水平、动机的强弱以及同事间的关系情况;人们依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 工作性质等方面情况,对不同的管理方式有不同的反应:虽

14、然对专业化检察人才培养涉及体制层面的规定,并非检察机关能够独立解决的,但可以依据循序渐进的原 则,在司法改革的大前提下稳步推行一些改良措施。( (一一)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专业化检察人才的培养内容专业化检察人才的培养内容从类型学的角度看,知识可以界定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事实方面的知识,是 对客观世界的描述,通常称为“信息” 。第二类是“怎么做”的知识,指某些事情 的技艺和能力。第三类是从事专门活动的知识,它是社会高度分工的产物。第四类 探索专门性知识来源的知识,通常称为“理论”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 活动川页利完成时所表现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专业化检察人才的培养要 以“理论

15、与专门活动知识(专业化)之间的互动”为中心,在互动的过程中,转化为 实践巾的操作能力,提高检察人员办案的专业化水平。专业化检察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强调人才的培养直接面向法律监督 职责的履行,属于典型的法律职业教育。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内容,专业化检察人 才的培养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法学理论,重在培养先进的执法理念和积累深厚的 法学功底,使其具备法律职业素养。二是专业知识,即为进行专业化办案所需了解 和掌握的相关学科知识,使其具备专业素养。三是执法能力,指专业化办案的操作 技能,特别是在运用法律和专业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观察力、记忆力、 注意力等一般能力和交往沟通、逻辑推理、协调

16、管理等特殊能力。( (二二) )权力与责任权力与责任专业化检察人才的有效管理专业化检察人才的有效管理一直以来,专业化检察人才始终被置于检察机关人事管理的体制内,强调分工 和层级节制,强调秩序感,合乎设训规范,是一种全流程的控制模式。这种管理 模式虽然能够得到很好的规范和秩序,但是缺乏活力,无法适应以“知本”为特征 的专业化检察人才发展的空间要求。因此,必须从人本思想出发,以人为中心,通 过对人性、人的需求、动机、情感倾向等一系列与主观能动性相联系的人类理性状 况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把专业化检察人才视为宝贵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通过对权 力与责任的利,学管理,达到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最优状态,借此最大限度地释 放人的潜在能力,从而产生最大化效益。专业化检察人才是检察机关在当今知识时代所开发和拥有的知识资本,对其使 用和管理既要强调理性规范,又要强调情感的作用,既提倡对权威的服从,又强调 民主的制约。因此,对专业化办案模式的运转程序进行设计时,要在专业化检察人 才的知识与能力所及范围内,赋予其相应的决定权和裁量权,保障其行为与结论 得到尊重和认可。这种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