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本土文化补充德育生命的元气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228638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本土文化补充德育生命的元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本土文化补充德育生命的元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本土文化补充德育生命的元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用本土文化补充德育生命的元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用本土文化补充德育生命的元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本土文化补充德育生命的元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本土文化补充德育生命的元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用本土文化补充德育生命的元气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当今,如何提高德育成效一直成为学校教育倍感困惑的问题。如何让宽泛、抽象的德育教育具体化,让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 “唯有源头活水来”,挖掘、利用家乡的本土文化资源,如家乡的传说、民俗、历史、特产、人物,通过“文化化人”的途径,从而开启以“家乡本土文化”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为依托,实现袁花镇中心小学的特色德育教育之路,为学校德育工作开启了创新之门。前言:走自己的路前言:走自己的路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彰显学校特色,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把特色定位在哪里呢?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及可利用的一切教育资源,以满

2、足本校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由学校自愿、自主、自发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一、立足一、立足基于深厚的家乡文化,把握学校德育的主线基于深厚的家乡文化,把握学校德育的主线恩格斯说“只有热爱家乡,才能热爱祖国”。家乡是孩子贴近心灵的文化滋养,把家乡作为教育出发点具有真实性、可接受性。立足从孩子的生活环境家乡,让孩子走进家乡的人物、家乡的历史、家乡的生活、家乡的大自然。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主线,我们的家乡袁花镇,又名“花溪”。它山清水秀,素有“花园之镇”的美名。文人笔下描绘为:“龙山苍穹蓝天白云飞鸟,龙溪纵横小桥流水人家”。这里谱写着古老而神奇的“龙”的传说;民间风俗“轧太平”的由来;日本侵略者“火烧袁花镇

3、”的史实;翻开袁花镇中心小学百年校史的长卷,这里载入了灿烂的人文篇章我国当代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沙可夫;科普作家贾祖璋;著名诗人穆旦;香港著名实业家查济民;当代武侠小说大师查良镛等都曾就读于我校。放眼家乡,搜集名典,品味时代,袁花的传说、民俗、历史、特产、人物这些都可以成为我校开展德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生活在袁花的孩子,守着这笔巨大的精神矿藏。势必将学校德育活动引领到一个崭新的思想境界,这不仅打开了我校“情系花溪”的特色德育之路,也开启了 我校“花溪文化”的校本课程研发之路。二、载体二、载体基于红领巾社团的组建,构建学校德育的平台基于红领巾社团的组建,构建学校德育的平台社团型阵地,是学

4、校教育进行实践体验的有效载体。我校以“小溪流”来命名的合唱队、书画社、文学社、记者团、广播台等红领巾社团组织构成了我校德育阵地的多元化。同时,我校有一个以研究本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红领巾社团“花溪少儿研究学院”。学院下设五个研究社,分别是“花溪传说”、 “花溪民俗”、“花溪历史”、“花溪特产”、“花溪名人”等五个研究社。每个研究社下设 5 个小组,分别是资料查阅组、采访组、摄影组、创编组、小课题研究组。全校 1345 名队员都融入了“花溪文化”的研究之中,同学2们迅速制定活动计划,由此,“花溪了不起,花溪人了不起,做了不起的花溪人”为主题的“知花溪、颂花溪、研花溪”实践教育活动拉开了序幕。红领巾

5、社团组织的建立,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体现,也成了学校德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构建了学校德育的平台,不仅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还对促进德育活动,活泼校园文化生活产生着积极作用。二、渐进二、渐进基于主题活动的开展,基于主题活动的开展,增强学校德育的活力增强学校德育的活力我们认为,做任何事都不是一簇而就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情系花溪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呈现出渐进的特点,首先从主题活动的开展起步:04 年,为了让学生在飘着乳香的本土文化里吸足养分,一系列“走进花溪”的主题实践体验活动在校园里开花结果,有“知花溪”的“寻花溪足迹”采风活动、 “花溪知多少”知识抢答赛、 “花溪名人”故事比赛

6、、 “花溪之行”摄影展等活动;也有“颂花溪”的“花溪之声”演唱会、 “可爱的花溪”绘画比赛、 “颂花溪”演讲比赛、 “走进花溪”名片设计比赛、 “美丽花溪”诗歌童谣创编比赛、 “给你最崇敬的名人写一封信”征文比赛等活动;也有“研花溪”的“袁花查家如何之多?” 、 “花溪的水还清吗?” 、 “寻觅花溪精神?” 、 “如何做花溪小传人?”等小课题研究、 “做花溪传人、扬花溪精神”倡议活动等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犹如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它又像一个大情感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流向学生的心田,驱使着学生自觉地接受、感受、熏陶和鞭策。实践:踏踏实实地走实践:踏

7、踏实实地走 如果当初仅满足于特色活动的开展为目的,如今我校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学校特点、适合学生成长的德育课程。我校把“走进花溪”主题活动的实施走向校本化,开发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情系花溪 。然而,面对实施过程中逐步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感到:我们必须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一、构建一、构建建立建立情系花溪情系花溪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德育校本课程体系2007 年,我校依托嘉兴市立项课题农村小学乡土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以“花溪本土文化”为主线,围绕“花溪的史地、民俗、名人、特产、发展”五大领域编写了情系花溪课程标准和教材。此时,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情系花溪德育校本课程把引导学生热爱

8、家乡,学习做人作课程的核心。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学习做人作课程的核心。让学生在了解本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慧根”,从而自觉地实现本土文化传承与学习本土文化的良性互动,培养学生的乡土情、中国心、世界观,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课程的基础。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课程的基础。从学生生之、养之的家乡出发,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重视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在重视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体验中感悟。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如:搜集信息、参观、调3查、设计、操作、表演、宣传。通过各种自主能动的实践,丰富学生对

9、家乡的认识,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如:劳动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和感和责任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注重过程、注重操作,注重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二、融合二、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我校利用情系花溪校本课程与综合时间活动课程的共通之处,08 年 ,开展了以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有机结合信息教育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体验等多种活动。具体框架如下图:花溪的名人花溪的名人袁花人文荟萃,古有“一门七进士” 、 “叔侄五翰林”之美誉。 “花溪

10、处处名人辈出” 查济民、查良镛,他们的成长史、他们的艺术、人格和成就,成为民族优良传统的活 教材,引领队员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也坚定了队员传承花溪精神 的信心和决心。 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活动建议活动建议第一学段1-3-11-3-21-3-31-3-41-3-51-3-61-3-7花溪名人知 多少袁花三绝沙可夫都哲武侠大师 金庸香港爱国实 业家查 济民许志行学会调查,初步了解家乡袁花的 名人。初步了解“袁花三绝” ,以及他 们的成就。初步了解沙可夫,以及他的作品, 感受他的为人。初步了解名人都哲。感受他 的爱校情结。初步了解名人金庸。初步了 解他的成就,感受他对事业的执 着追求

11、。初步了解名人查济民。 初步知道他的成就,感受他的爱 国情怀、桑梓之情。了解许志行参加革命的经历, 感受许志行的为人魅力。访问爸爸、妈妈等长辈, 说说“家乡的名人”, 对他们了解多少。倾听“袁花三绝”的故 事。查阅“沙可夫”有关资 料和作品。倾听“都哲的故事”, 参观“都哲图书楼。” 阅读一本有意义的书。倾听“金庸的故事” ,说 说“你的理想是什么? ”写一句座右铭。倾听“查济民的故事” , 讨论“你从他身上学到 了什么?该怎样做?”通过“苦难的童年”、 “巧遇毛泽东”、“投 身大革命”、“重返韶41-3-8长大后我就 成了你学习家乡名人,初步树立远大的 理想。山冲”来了解旧社会。 感受社会主

12、义的幸福生 活。画一画长大后的“我”, 并说一说自己的理想。第二学段2-3-12-3-22-3-32-3-42-3-52-3-62-3-72-3-8了不起的查 家书法家 查昇诗人查 慎行礼部侍郎 查嗣庭知县) 查文清著名诗 人和诗歌翻 译家穆 旦香港爱国实 业家查 济民武侠大师 金庸了解查家的名人,以及有关的故 事。初步了解查昇的生平,以及他作 品和贡献,感受他的为人。初步了解查慎行的生平,以及他 作品和贡献,感受他的为人。初步了解查嗣庭的生平,感受他 的为人。初步了解查文清的生平,感受他 的为人。初步了解穆旦,以及他作品和贡 献,感受他的为人。进一步了解查济民以及他的企业, 学习他情系家乡的

13、情怀。进一步了解金庸他的作品, 会说出他的三、四本代表作,知 道其作品内容。讨论“查家为什么会有 那么多名人?”“有何 感想?”查阅“查昇”书法作品。查阅“查慎行”的诗。查阅资料,倾听故事, 展开讨论。查阅资料,倾听故事, 展开讨论。查阅资料,倾听故事, 展开讨论。查阅资料,倾听故事, 展开讨论。网上、图书室等多种方 式收集资料。开展一次 “金庸小说”抢答赛。3-3-13-3-2金庸旧居金庸研究 (一)通过参观金庸旧居,进一步了解 金庸,学习他的为人。了解金庸的一部作品,初步感受 金庸武侠小说的“俗极而雅、奇 而致真” 。参观德育实践基地“金 庸旧居” 。作品赏读或读书会5第三学段3-3-33

14、-3-43-3-53-3-63-3-73-3-8金庸研究 (二)金庸研究 (三)金庸人品查济民企业查济民人品做了不起的 花溪人了解金庸武侠小说的精神构建等, 感受金庸小说的文学魅力。了解金庸小说的语言特色等,进 一步感受金庸小说的文学魅力。了解金庸小说的成就,学习金庸 的苦学、勤奋、学识及其努力不 懈的奋斗精神。通过参观了解查济民企业发展情 况,进一步了解查济民的爱乡情 怀。知道查济民的诗歌,进一步了解 查济民,学习他的人格、精神。学习名人,立志做了不起的花溪 人。倾听名家评析:金庸小 说的现代精神、金庸小 说创作的思想历程等。倾听名家评析。讨论总结。参观德育实践基地“新 海新纺织有限公司”。

15、学习了解查济民的有关 诗歌,讨论总结。演讲或征文。三、管理三、管理情系花溪情系花溪德育校本课程的有效管理德育校本课程的有效管理情系花溪校本课程的形成,我们感到:当它作为校本课程在学校全面实施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而使学生的实践体验是肤浅的,因此, 情系花溪校本课程的有效管理中我校着重点为以下二方面:强调课程领导策略。强调课程领导策略。在情系花溪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始终强调课程领导的领导策略,实现课程领导不断引领、促动变革的内在价值。孙明祥作为课程的策划者,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同时组建了以顾峰副校长为核心的研究团队,改变从最初的校长或者学校的领导班子扩大为已经融入了“关键

16、人物”的课程领导团队。以张晓东教导为核心的课程管理小组把德育校本课程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落实课堂教学和辅导老师,制定校本课程研训制度。总之,我校从学校的课程领导内部结构上呈现出了多层级化的发展态势,即除了校长以外,学科开发主任以及随着课程开发深入推进所涌现出的学科骨干教师,形成了多元力量的课程领导群体,从整体上提高了课程领导的能力。指导教师行为跟进。指导教师行为跟进。教师培训,重在帮助教师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考虑到情系花溪课程的综合性,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作为校本培训项目,进行“问题意识” 、 “交流对话” 、 “行为跟进”三个层面的指导,特别强调“系统性” “体验性”。如组织解读课程标准 ,就“情系花溪”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哪些共性,及其如何操作?”等问题进行了指导。又如邀请市教研室管建林老师作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指导策略研究的讲座,通过案例与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