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5413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综述(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综述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综述编者语: 本文利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和比较法对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含义、国内外对于乡村旅 游研究、乡村旅游与土地流转问题做了梳理。结果表明国外在乡村旅游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已经日趋规范,但对于乡村旅游的作用研究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而国内在乡村旅游方 面不管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还在发展阶段,近年来数量上和研究内容上都得到一定扩展。但 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对乡村旅游中的土地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发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 成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对我国乡村旅游中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是学术界和实践中需要 加大关注的领域,对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政策

2、并促进乡村旅游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具有 重要意义【摘要】本文利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和比较法对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含义、国内外对于乡村旅游研究、乡村旅游与土地流转问题做了梳理。结果表明国外在乡村旅游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已经日趋规范,但对于乡村旅游的作用研究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而国内在乡村旅游方面不管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还在发展阶段,近年来数量上和研究内容上都得到一定扩展。但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对乡村旅游中的土地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发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对我国乡村旅游中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是学术界和实践中需要加大关注的领域,对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政策并促进乡村旅游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具有重要

3、意义。【关键词】乡村旅游; 土地流转; 综述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和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质上是农业和旅游的结合过程,它必然与农村集体土地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农村集体土地承担着农业生产、生活保障等诸多功能,而乡村旅游的开发则使原有的农村集体用地在功能上更加丰富。但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残缺以及政策法律的诸多限制,多数地方农村集体土地在以土地流转这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时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状态。在这过程中,农户的集体土地收益主体地位经常被忽视,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甚至被无偿占有; 有的农户为了获取乡村旅游相对较大的比较利益而

4、选择超标占用宅基地或擅自改变宅基地用途;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开发中隐形的土地流转市场还可能引起耕地破坏,土地利用结构失衡,城镇化扩张失控等问题。所以总结乡村旅游的起源、和发展规律,梳理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和效应,对于规避土地流转风险并使乡村旅游各利益相关者公平分享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社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二、乡村旅游的产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也逐渐变化。城市人己经不满足城市里的生活环境和旅游景区,而是希望走出城市,走进乡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乡村旅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其最早始于 1855 年的法国,最初是一些贵族到巴黎外郊农村度假,学

5、习和参与农村劳作,并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因此普及性不强。1865 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随着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发展,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扩展到发展中国家,而且逐渐走上了规范化发展轨道。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一种说法是萌芽于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为外事接待之需,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另一种说法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拉开了乡村观光旅游的序幕。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一些著名旅游景区的周边乡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80 年代末,国家正式将旅

6、游业列入国民经济中的重点产业,一些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处于贫穷落后的乡村地区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财政扶持下,发展旅游产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直到 1998 年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旅游需求的推动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和壮大,并出现了多种开发形式。因此,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乡村旅游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三、乡村旅游的含义尽管乡村旅游发展至今已有一个阶段,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对“乡村”概念的解释和视角不同,目前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这些也影响了各国学者对乡村旅游研究的系统性和乡村旅游实践的发展。欧洲联盟( EU) 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1994) 将乡村旅游(Rur

7、al tourism) 定义为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并进一步认为“乡村性(Rurality) ”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1。欧盟在一项名为“LEADER”的计划中则认为辨别一种旅游服务产品是否属于乡村旅游的关键要素在于: 是否为游客提供对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亲切接触,并使游客参与到乡村本土的各种活动、传统和生活方式中去。Page 等人认为乡村旅游的定义需要以乡村这个概念为基点,乡村旅游通常被视为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形式,而且可根据商业化程度区分乡村旅游为非正式和正式的两大类别,非正式乡村旅游的组织化和商业化程度低,而正式乡村旅游的组织化和商业化程度高2。Lane 认为乡村旅游远

8、非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的旅游活动。Lane 界定的乡村旅游是: 必定是发生在乡村地区的,它应反映乡村环境、乡村经济、乡村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独特性。具体包括位于乡村地区; 旅游活动是乡村的,即旅游活动建立在小规模经营企业,开阔空间,与自然紧密相联,具有文化传统和传统活动等乡村世界的特点; 规模是乡村的,即建筑与居民点都是小规模的; 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传统特征,旅游活动常与当地居民家庭相联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控制; 由于乡村自然、经济、社会和区位条件的复杂多样,乡村旅游具有不同的类型3。这种定义在国际上也是被较多学者认可的。总之,国外对于乡村旅游较为一致

9、的观点是这种活动应有乡村性。乡村性的概念是与较低的人口密度、居住地分散和开阔的空间相联系的。包括以农业、林业和自然占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筑物占地面积较小,社会文化趋于传统等。国内对乡村旅游的定义也有很多,旅游吸引物与旅游功能是几乎所有定义都涉及到了的两个基本层面。此外的定义或者增加了目标市场的论述,或增加了特点方面的论述。杜江和向萍(1999) 认为: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4。熊凯(1999) 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

10、游类型5。吴必虎(2001) 认为: “乡村旅游就是发生在乡村和自然环境中的旅游活动的总和”6。肖佑兴等(2001) 认为: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7。何景明等(2002) 认为: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并认为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乡村性作为一种界定尺度,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地域广阔,人口

11、密度小,居民点人口少; 二是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或林地为主,建筑物规模小,保留乡村自然景观; 具有传统而保守的社会文化特点8。2004 年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 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 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在此基础上,蒙睿等(2007) 将乡村旅游相关概念总结之后,提炼出六个特征: 乡村旅游是一个由观光、体验、休闲等

12、旅游产品组成的旅游产品体系; 乡村性(大农业生产方式和农牧文化等) 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属性; 乡村环境氛围、即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 乡村旅游是一个变化的时空概念; 乡村旅游强调社区参与,应为乡村家庭和个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9。由于本综述更注重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问题,因此将乡村旅游范围做了发生在乡村地区农户参与这两点限定。#PageCon#四、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一) 境外乡村旅游研究国际上对乡村旅游发展目标的理解并不一致。二战之后,乡村旅游从最初的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并成为改变和塑造乡村景观和乡村社区的主要因素。在发达国家的各级政府中,旅游业

13、被认为是乡村经济增加和创造就业的源泉。欧盟、新西兰、英国、美国、原东欧国家、欠发达国家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都非常重视乡村旅游。认为乡村旅游作为区域规划的组成,能够刺激地方商业,创造就业机会,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被确认为是发展区域基础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一种良好途径。根据芬兰乡村旅游主题工作组的观点,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功能具有多目标的特征,如经济增长与调整、创造就业、增加投资、人口稳定、基础设施和设备供给和保障等都是政策的基本目标。日本也将乡村旅游被认为是林业、种植业、渔业等乡村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在台湾地区,农业旅游被认为是面临利润下降,需要新的经济支柱的农民在乡村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选择

14、,是克服低收入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随着全球乡村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人们逐步意识到乡村旅游政策应该注重社会、经济和自然目标的统一。研究内容也扩展到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经济、自然和社会正反两方面的冲击,吸引因素,旅游规划,旅游地居民对待旅游的态度,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以及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以 rural tourism 为题名,检索 SCI EXPANDED、SSCI、CPCI S 数据库,在乡村旅游方面的研究和报告总共有 195 项,综述和期刊性文章共有 128 篇,并呈总体增加趋势。从国别来看,美国、中国、英国和中国

15、的研究远多于其他国家。当以 rural tourism 和 landscape 共同进行检索时则仅有 5 条。说明直接将乡村旅游和土地利用变化结合起来研究的并不多见。但仔细分析,已有文献在不同程度上也涉及到了土地利用的一些相关问题。图 1 ISI web of Knowledge 检索到乡村旅游文献研究的时间分布图图 2 ISI web of Knowledge 检索到乡村旅游文献研究的地区分布图一方面是利益相关者的研究: 大多数文献在援引管理学中利益相关者定义的基础上,针对各自研究的对象作出了界定与分类。2002 年,Ryan10在 Sautter 和 Leisen ( 1999) 11研究

16、基础上对潜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补充修订,提出了旅游经营商 12 类利益相关者,包括地方和国家吸引物、交通供应商、媒体组织、国家旅游组织、地方政府旅游营销部门、中央政府、旅行代理商、最终消费者、饭店、地方旅游局、压力群体和员工。Sheehan 和 Rstchie ( 2005) 通过对“会展与旅游机构国际协会”管理机构(DMO) 所属 389 个成员机构的威胁性与合作性进行调查,将 DMO 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类支持型、边缘型、反对型和混合型12。这些都对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在乡村旅游用地利用行为上的影响程度和分类治理策略有重要借鉴作用。郭华(2007) 在其博士论文中总结国外学者在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影响方面的研究中,将这些影响分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13。其中不仅有土地利用的利益分配方面,也有土地价格、土地利用的环境保护及其意识、土地利用的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但从乡村旅游的载体,土地的视角将这些影响系统的联系起来,探寻其中规律,并尝试规避消极影响方面的文献还不多见(以下加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