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资助非本地生不利于香港长远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4734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取消资助非本地生不利于香港长远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取消资助非本地生不利于香港长远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取消资助非本地生不利于香港长远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取消资助非本地生不利于香港长远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取消资助非本地生不利于香港长远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消资助非本地生不利于香港长远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取消资助非本地生不利于香港长远发展香港的每一分财政支出,都该由香港人说了算,资助多少,是否资助,都是香港人的权利,取决于香港人的决定。但必须指出,如果把给精英的投资当做福利的蛋糕分掉,虽解决了当下问题,但长远来看,损失了更大的利益,未来福利的蛋糕反而会越做越小。一直积极吸纳世界各地人才到港就读,不但允许香港八大高校录取外地学生,并且还资助其中一部分外地学生。现在,香港每年录取 1.5 万个资助一年级学士名额中,本地生的名额为1.44 万个,另有 600 个非本地生名额。有人质疑,此种政策减少了本地生的入学机会,而非本地生去香港读大学,也被部分人指责为“抢资源” 。为了应对这个局面,据香港文汇

2、报消息,香港教育局 1 月 3 日向立法会递交文件,香港行政会议当日(3 日)通过,由 2016 至 2017 学年开始,每年 15000 个教资会资助学额,全部用于香港本地学士学位学生,而原来的 4%非本地生的资助学额将会取消。对于此项新政策,香港舆论普遍持积极态度。学友社学生辅导中心副总干事吴宝城认为,有关措施对本地学生而言绝对是好事,“本地大学学额一直以来都不足够,所以能加多一些一定是好。 ”除了香港的升学专家及中学生代表表示欢迎,香港大学方面人士,对此也持积极态度。香港大学教务长韦永庚表示,有关政策保证了院校可腾出更多空间去录取本地生,对本地社会更为公平。实际上,就政策效果而言,对非本

3、地生的的影响并非很大。一来外地生到香港就读,即使接受了资助,也仍然花费不菲,对实际总支出影响不大。而且,现时香港大部分院校录取非本地生时并没按指标录满,而录取本地生时,也有超标。对于本地生而言,虽然名义上会多出 600 个名额,但在 1 分就有上千人差距的激烈竞争下,几乎不会降低本地生考大学的难度。不过,虽然政策实际作用不大,其反映出的当下香港社会意识及趋势,却值得深思。香港与大陆更加紧密的经济与社会联系,虽然从长期与整体来看,肯定是积极的,但在短时间内,对一部分人而言,更直观的体现为一种压力,双非问题、奶粉问题都是典型例子,然后,这种压力滋生出一种谬误的资源意识。毋庸讳言,如果从短期的、个体

4、的视角来看,外地精英的涌入,其直接后果就是会损害本地相关弱势竞争力群体的利益。比如,随着菲佣的涌入,香港本地佣人就会因为价格高、质量差而被完全挤出市场。同样的,大陆精英学子的涌入,虽然只有 600 个,但意味着直接损害了相关的 600 个香港学生的利益。但是,从长期的、整体的视角来看,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消费行为,更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更是断言: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与耕地,而是人口质量的改善与知识的增进。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教育带来接受教育的个体的能力、收入的增加,而且,也体现在接受教育的人使周围的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效率得以提升,带动

5、经济的发展,而信息社会,则更大地放大了这一趋势。当同样的教育投资,与更优秀的人结合的时候,这种外部性就会更大。菲佣的涌入,拉低了香港佣人市场的价格,使更多的人能够雇佣得起佣人,精英人士带来的正外部效应,不管是从深度还是数量上,显然都比菲佣更大。他们会因为高薪、高消费而缴纳更多的税负,会因为创业而创造更多的岗位,最终,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去香港上学的外地学子,都是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精英中的精英。这些学子,经过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往往会留在香港,参加工作,创立事业,带动香港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在公立教育系统中接受教育的。一个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要消耗掉很

6、多社会的福利与教育投资。所以,仅仅在大学阶段,做一点小投资,然后收获一个人才,获得整个教育阶段投资的全部收益,即使从锱铢必较的生意角度,这也是一桩划算的买卖。民主制度下,香港的每一分财政支出,都该由香港人说了算,资助多少,是否资助,都是香港人的权利,取决于香港人的决定,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主观问题。不过,在权利之外,怎么样花钱更有意义,或者,更俗气的说,更有回报,这却是一个客观问题。不管香港人一时怎么看,它就在哪里,长远且真实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被损害的不平感,比起长远的经济利益是直接的、焦灼的,但是,一个运转良好的民主社会,需要的就是在个体的、主观的、直观的呼声与整体的、客观的、长远的利益之间小心地走钢丝、找平衡。在这一点上,或许是因为外部的与内部的诸多压力,甚至是香港社会面对大陆的一种应激性反应,但无论如何,就结果而言,做得并不好,过度的倒向了那些直接的、情绪性的、主观的声音。必须指出的是,如果把给精英的投资当做福利的蛋糕分掉,就如把种子当粮食,虽然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但长远来看,损失了更大的利益,未来福利的蛋糕反而会越做越小。这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凤凰评论原创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