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资金悄然入市 蓝筹股吹响集结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3580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亿资金悄然入市 蓝筹股吹响集结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万亿资金悄然入市 蓝筹股吹响集结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万亿资金悄然入市 蓝筹股吹响集结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万亿资金悄然入市 蓝筹股吹响集结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万亿资金悄然入市 蓝筹股吹响集结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万亿资金悄然入市 蓝筹股吹响集结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亿资金悄然入市 蓝筹股吹响集结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万亿亿资资金金悄悄然然入入市市 蓝蓝筹筹股股吹吹响响集集结结号号蓝筹股吹响集结号蓝筹股吹响集结号【盘面简述盘面简述】:早盘沪深股指高开后震荡回落,临近午盘有扭头向上的趋势。创业板指数低开低走,调整明显。证券、保险、银行、地产板块是做多大盘的主要力量。题材方面,上海国资改革、天津自贸区、核电、中韩自贸区、在线旅游股表现出色。国产软件、计算机、高送转、军工改制板块跌幅居前。从近期量能看,市场短线还是震荡走势。后市,建议继续关注过去 2 个月内调整充分的品种。【板块方面板块方面】:大智慧复牌涨停,带动券商板块及参股金融概念股大幅冲高,国海证券、国元证券、西部证券涨幅超 5%。上海机电、上海电气、申

2、达股份、交运股份涨停,推动上海国资改革板块涨幅超 2%。【消息面消息面】:1、欧版 QE 启动总规模逾万亿欧元欧洲央行 22 日宣布将开始购买主权债券,意味着欧洲央行正式启动全面量化宽松政策(QE)。欧洲央行利率决议显示,将维持主要再融资利率 0.05%不变,维持隔夜存款利率-0.2%不变,维持隔夜贷款利率 0.30%不变,均符合预期。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在今年首次货币政策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推出资产购买计划2、外资乐见新常态中国资产再受追捧从近日香港银行人民币揽储大战升温,到资金回流中国股票基金,再到近期港汇走强,这些都表明热钱正回流相关人民币资产。近日出炉的中国经济数据也在加强海外资金增

3、持中国资产的信心。外资研究机构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经济硬着陆风险正在减弱,企业利润有增长迹象3、机器人概念公司业绩喜人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最大的市场,2014 年被定义为中国“机器人元年”,“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相关公司的关键词。反映在企业业绩上,在 26 家已发布业绩预告的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中,预增或扭亏的公司达 21 家,占比超过 80%。在 47 家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中,目前已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有 26 家【巨丰观点巨丰观点】:早盘沪深股指高开后震荡回落,临近午盘有扭头向上的趋势。创业板指数低开低走,调整明显。证券、保险、银行、地产板块是做多大盘的主要力量。题材

4、方面,上海国资改革、天津自贸区、核电、中韩自贸区、在线旅游股表现出色。国产软件、计算机、高送转、军工改制板块跌幅居前。从近期量能看,市场短线还是震荡走势。后市,建议继续关注过去 2 个月内调整充分的品种。上海国资改革股早盘直线拉升,交运股份、上海电气、上海机电、申达股份,上海物贸、涨 7%。消息面上,自上海国企改革 20 条发布以后,改革动作频频,目标是将上海国资委系统 8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业内分析,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改革的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化。除了继续推动并购重组和引入战略

5、投资者之外,国企集团的整体上市将会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A 股三天收复失地,资金驱动的行情如此之强,出乎很多投资者的意料之外。本周一,A 股受利空的影响,大跌 260 点,周二周三周四的反弹修复行情,已收复下跌的失地。今日早盘的冲高,将正式吹响攻击 3478 点的进攻号角。后市,建议继续关注过去 2 个月内调整充分的品种,而不要以蓝筹或者中小盘这样的粗线条去框选。既然行情确定了中长线走牛,那么人人有肉吃就不是梦。具体关注点,可以聚焦到年报高增长、高送转,中央一号文件受益股,以及食品医疗等防御性板块的补涨上来。(巨丰投顾)银行体系资金悄然进入股市银行体系资金悄然进入股市 保守估计规模

6、万亿保守估计规模万亿迄今为止,进入股市的银行体系资金规模究竟几何,根据市场人士测算,保守估计可能已接近万亿元1 月 22 日,A 股继续收红,牛气依然。而在牛市行情的背后,大量银行资金也悄然涌入股市。“在本轮行情中,除了券商两融资金外,银行资金可以说是另外一个重要推手。”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通过伞形信托、券商两融受益权质押、委托贷款等渠道进入股市的银行体系资金规模可能高达万亿;而作为主力的伞形信托,存量规模可能亦达数千亿元。在 1 月 16 日证监会对 12 家两融业务违规券商开出罚单的同时,银监会也出台委托贷款新规征求意见稿,拟限制委托贷款投向股市。而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风险积累,伞形信

7、托存在被定性为非标资产的风险。这将导致银行资金入市受限,对股市形成一定后续冲击。银行体系资金入市三种路径银行体系资金入市三种路径银监会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规定,不得利用委托贷款进行股本权益等投资。这再度引起市场对银行资金绕道进入股市的高度关注。民生证券认为,在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下降的背景下,股市已经代替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成为委托贷款的资金最终需求方。“委托贷款资金入市一直都存在,但资金规模并不大,也不是主流方式,没必要过度紧张。”华南某券商研究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银行资金进入股市,主要有伞形信托、券商两融受益权质押、委托贷款三种方式。而在上述三种方式中,又以

8、伞形信托为主。据上述华南券商人士介绍,伞形信托本质是结构化证券投资产品,银行、券商、信托公司共同合作,银行理财资金绕道信托,为投资者提供融资,放大杠杆后进入股市。其具体操作流程是,先由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认购信托计划。而每个信托计划账户又分割成若干子账户。融资申请获得通过后,资金便进入子账户,股市投资者则在子账户中操作,而各个子账户又由总账户控制。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由于无身份限制,公司、个人均可申请融资。只要不突破总账户的投资品种仓位限制,资金即可投资于二级市场,亦可参与定增、增资扩股等一级半市场。此外,券商两融受益权质押,也是常见方式。其操作模式是,券商将两融受益权质押

9、给银行,获得银行授信之后,再将资金以融券业务通过投资者进入股市。实际上是银行对券商授信,性质属于信用贷款。与上述模式不同,委托贷款进入股市的操作路径则相对繁复,主要有直接委托贷款、借道资管计划等方式。据上述华南券商人士介绍,直接委托贷款也是先发行理财产品,但主要面向高净值客户销售,由资金提供方委托银行发放贷款,融资方将股票质押给银行。触发一定条件后,银行可对股票强制平仓。借道资管计划,则主要通过券商、基金、保险各类资管子公司进行,即资管计划募资后,银行以委托贷款的名义,将资金输送给融资方,银行从中获得固定收益,除了银行、资管公司,还要引入外部投资顾问。北京某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在此模式下,银行通

10、过理财产品,认购各类资管计划,然后资管公司再委托银行,将资金提供给投资顾问,并由其进行投资管理,但投资顾问需要以自有资金作为劣后受益人。“一般情况下,投资顾问才是真正的融资方,不但提供客户资源,而且可以直接下达交易指令,股票、债券、期货都可以投。银行本来是受托人,但通过这种模式,银行摇身一变成了委托人。”该人士说,由于风险比较大,这种模式在市场上相对少见。“现在市场上主流模式还是伞形信托,运作模式成熟,也没有合规风险,不但规模大,而且增速也很快。”上述华南某券商人士称,券商两融受益权质押受制于业务规模,而其他模式又处于灰色地带,且风险很大,总体规模也相对有限。规模或达万亿规模或达万亿银行资金进

11、入股市,其实早已有之,随着市场变化,其规模也时有起落。进入 2014年 7 月之后,股市迅速上扬,银行参与的积极性随之高涨,进入的资金可能也已在近期达到高点。“央行降息之后,无风险收益大幅下降,银行对信贷的兴趣也不浓厚,在股市红火的情况下,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大量进入股市,甚至全程参与了这一波行情。”某券商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规模,可能已在近期形成了阶段性的峰值,如果牛市行情持续,其规模有继续上升的空间。迄今为止,进入股市的银行体系资金规模究竟几何,尚无任何权威部门给出统计数据。但根据市场人士测算,保守估计可能已接近万亿元大关,甚至已经超过沪深两市融资融券总量。当前

12、融资融券余额在 1.1 万亿元左右。在上述四种模式中,又以伞形信托所占比重最大。相对于融资融券,伞形信托的杠杆比例更高。总账户下的每个子账户,又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据此按照 1:11:5 的比例配置资金,劣后资金最高杠杆可达 5 倍。“最早的时候杠杆比例都在 1:5,后来监管层要求降低,现在基本都控制在 1:3 左右。”上述华南券商人士说,按照最低 100 万元的劣后起点计算,也能配得 300 万元资金。而根据现行规定,结构化信托持有单个股票不能超过信托资产净值的 20%。但伞形信托共用一个证券账户,可以灵活操作,从而突破监管规定。此外,由于无须重新开立证券账户,伞形信托操作起来也较为便捷。“

13、只要总账户里的单个股票仓位不突破规定,买什么股票、买多少,投资者都可以自己决定,操作起来非常灵活,而且也可以把规模分割开来。”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目前,伞形信托的融资成本平均在 8.3%左右,也明显低于融资融券。在上述情况下,伞形信托广受市场青睐。上述华南券商人士估算,目前伞形信托存量资金规模可达数千亿元,在银行体系进入股市全部资金中的占比,可能已经达到一半左右。相较于伞形信托,通过两融受益权质押和直接委托贷款进入股市的资金,其规模则相对较小,其中两融受益权质押总规模约在 2000 亿元。“直接委托贷款一般都只面向高净值客户销售,但由于直接对接融资方,风险比较大,虽然一直都有,规模却一直比较

14、稳定,而且增长也不快。”上述华南券商人士说。而通过券商、基金等资管子公司委托贷款流入股市的银行资金,目前没有任何公开统计数据。上述业内人士说,由于监管和业务模式的原因,此类业务目前仍处于灰色地带,资金缺乏明确用途,风险较难控制,银行不愿大规模开展,因此总体规模相对有限。市场普遍认为,银监会有关限制委托贷款投向股市的新规,是导致 1 月 19 日股市暴跌的一大动因。而新规对股市的后续影响,市场反应并不一致。“监管层显然有防止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放大银行体系金融风险的意图。银行这方面的资金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对股市后续的边际影响还是很大的。”上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说,如果新规执行,股市将流出数千亿元资

15、金。数据显示,1 月 19 日22 日,沪深两市总市值平均约为 36 万亿元,流通市值约为 31万亿元,平均总成交额约为 7500 亿元。据此计算,进入股市的银行资金,相当于近期沪深两市当天 3%的总市值和流通市值、一天半左右的成交额。“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这部分资金全部退出去,股市活跃度、流动性都会受到明显冲击。”上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说。但上述华南券商人士则并不这样认为。“伞形信托、券商两融质押都是合规业务,受影响的只是委托贷款部分,但在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对股市的冲击会很小,而且监管目的也不在这上面。”该人士说,委托贷款存量已经在 10 万亿元以上,但却缺乏清晰的监管规则,办法本质只是委托贷款纲领性文件,而非针对股市而来,因此不用“大惊小怪”。但他也承认,伞形信托未来会面临一定监管风险。为了防范银行风险,未来监管层有可能将其列入非标业务,从而对伞形信托的规模、入市途径形成挤压,对股市形成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