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市区域及经济发展比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2345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部六省市区域及经济发展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部六省市区域及经济发展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部六省市区域及经济发展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部六省市区域及经济发展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部六省市区域及经济发展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部六省市区域及经济发展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部六省市区域及经济发展比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部六省市区域及经济发展比较中部六省市区域及经济发展比较在中部崛起中,六省省会城市各具一定的区位特征:太原市位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是国家重要的特种钢、主焦煤、棕刚玉、化工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资源工业发达,但因此造成了严重的城市污染。合肥市位于中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紧靠长江三角洲,在中部六市中实力最弱。南昌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中南三角洲相毗邻的省会城市,但整体实力较弱。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处于全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武汉市位于湖北省的中部地区,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层中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交通十分

2、发达,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武汉还是全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第三大科技教育中心。长沙位于湘中偏东北处,湘江下游,洞庭湖南,东接浙赣,西引川黔,北控荆楚,南领桂粤,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既是内陆通向两广和东部沿海及西南边陲的枢纽地带,又是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具有与两大经济区域进行密切经贸合作的得天独厚条件。1、城市发展比较 区域面积与人口 长沙现有市辖区 5 个,市辖县(市)4 个,中部兄弟省会城市武汉市已在几年前把所有市辖县划(并)入市,其市辖区为 13 个;郑州市辖区为 6 个,市辖县(市)为 6 个;太原市辖区为 6 个,市辖县(市)为 42个;合肥市辖区为 4

3、个,市辖县(市)为 3 个;南昌市辖区为 5 个,市辖县(市)为 4 个。 城市的行政区划的划分跟历史沿革、地域大小、经济发展诸多因素有关。在中部 6 省会城市中,长沙的行政区划面积最大,为 11819.50 平方公里,其次是武汉,面积为 8494.41 平方公里,其他的 4 城市面积差距不大,郑州为 7446.20 平方公里;太原为 6988.00 平方公里;合肥为7029.00 平方公里;南昌为 7402.36 平方公里。相对于行政区划面积而言,市区面积比较情况却大不相同,长沙市区面积仅为 556.33 平方公里,在中部 6 省会城市中面积最小,武汉为 1615.14 平方公里在中部城市中

4、市区面积最大;太原市区面积为 1460.00 平方公里;郑州为 1010.30 平方公里;南昌为 617.07 平方公里;合肥为 596.00 平方公里。在行政区划面积中,长沙市区面积所占比例也最小,仅为 4.7%,太原及武汉市区面积所占比例都比较高,分别达 20.9%、19.0%;郑州、合肥、南昌所占比例为13.6%、8.5%、8.3%,都远远高于长沙。从一般意义上讲,在中部 6 省会城市中,长沙整体经济实力排在武汉、郑州之后大致排第三,现在看来长沙市区范围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成比例,虽然这其中包含历史沿革等方面的问题(沿革使得城市市区面积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见得完全对应),但长沙市区面

5、积拓展力度偏弱的现状依然比较突出,力度的不足对提升城市地位,提高城镇化水平等方面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2004 年长沙年末户籍人口为 610.38 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 202.47 万人,在中部 6 省会城市中,长沙的总人口排第 3 位,由于市区面积比较小,市区人口排位较低,仅列第 5 位。武汉的人口数量列中部第一,户3籍总人口为 785.90 万人,市区人口为 469.60 万人;郑州总人口为 677.15万人,市区人口为 251.72 万人;南昌、合肥、太原人口数量较少,总人口分别为 460.79 万人、444.68 万人、331.94 万人,市区人口为 203.73 万人、163.52

6、 万人、254.78 万人。从城市人口的角度看,中部 6 城市差异比较明显。2、区域性经济重心比较 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文化中心,省会城市能否成为省级区域经济首位城市,对于能否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004 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在湖南省所占比重为 2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8.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22.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23.5%;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为 2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为 3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比重为 25.4%;进出口总额所占比重为 45.1%;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为 30.6%。这些数据表明长沙在湖南省的相关指标中所占比

7、重大致在 20%35%之间,举足轻重。 武汉 2004 年地区生产总值在湖北省所占比重为 3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10.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30.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41.2%;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为 3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为 3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比重为 36.0%;进出口总额所占比重为 63.5%;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为 56.1%。与长沙在湖南省占比相比较,武汉各项指标占比较高,尤其是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远远高于长沙,指标占比较高反映出武汉在湖北省的中心地位更为突出,其对全省的辐射带动

8、作4用相对较强。 2004 年郑州地区生产总值在河南省所占比重为 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3.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16.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21.7%;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为 1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为 2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比重为 19.9%;进出口总额所占比重为 26.0%;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为 31.5%。在中部 6 省中,郑州在全省的经济指标占比相对较低。 2004 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在江西省所占比重为 2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8.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25.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25.8%;规模工业增加

9、值占比为 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为 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比重为 23.0%;进出口总额所占比重为 47.0%;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为 35.6%。在中部 6 省中,南昌的GDP 等指标占比与长沙差异不大。 2004 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在安徽省所占比重为 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5.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13.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13.9%;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为 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为 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比重为 16.0%;进出口总额所占比重为 48.7%;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为 33.3%。在中部 6

10、省中,合肥的各项经济指标占比相对最低。 2004 年太原地区生产总值在山西省所占比重为 2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7.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19.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27.6%;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为 1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5比重为 2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比重为 25.6%;进出口总额所占比重为 63.1%;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为 55.6%。太原的 GDP 指标与长沙大致相当,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占比相对较低,这可能和其产品主要为资源型有关。 总的来说,虽然省会城市的中心地位的高低受诸如历史沿革、经济布局等因素的制约,且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地区经济总量集中的利弊看法各有不同,但单纯从某个城市而言,其经济指标占比越高可以反映出其重要性越高,其对本省经济的支撑作用越突出(当然也可能反映出其周边城市发展不充分)。从经济指标的角度看,中部 6 省省会城市就其在全省的中心地位而言,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武汉最为突出,其中心辐射能力最强,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中部地区的中心;合肥、郑州从经济指标的角度看在全省的决定性作用相对较弱;长沙、南昌、太原在省内虽说也是举足轻重,但支撑力度和武汉相比较有一定差距,中心聚集作用仍有待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