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古汉语基础(一)》.doc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221202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5《古汉语基础(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55《古汉语基础(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55《古汉语基础(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55《古汉语基础(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55《古汉语基础(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5《古汉语基础(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5《古汉语基础(一)》.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汉语基础(一)古汉语基础(一) 练习题参考答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一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象形、会意、转注、假借2、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本无其字,依声托事3、象形、指事、会意、形声4、会意、象形5、异体字6、造字方法不同,造字素材不同,偏旁位置不同7、慙8、斗9、左丘明,春秋,编年体10、兼词 于是二、概念题二、概念题1、六书: 是汉儒总结出来的四种造字方法和两种用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象形: 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许慎的定义: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3、会意:会意是会合几个字类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 (慎的定义是比类合

2、谊,以见指挥。 )4、四体二用说: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5、异体字: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6、繁简字: 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对汉字的分类。7、甲骨文: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称作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8、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商周两代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 9、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说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

3、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有了另一类词的功能。10、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主语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11、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 、 “认为怎么样” , 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12、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的句子。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13、省略:所谓省略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可以补出来。三、释义题(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文中义)三、释义题(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文中义)1、毙:倒下2

4、、贰:两属3、贰:两属 4、羹:带汁的肉5、如:到去6、池:护城河7、鄙:边邑8、行李:外交使节9、肆:扩展10、管:类似现代的锁钥11、陵:大山12、溜:房檐滴水处,屋檐下13、鲜:少。14、舍:住宿15、行:行列16、即:走向,接近17、称:推举18、官:官职19、决:堤坝溃决四、判定、释义题(指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词性,并解释其意义或用法)四、判定、释义题(指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词性,并解释其意义或用法)1、 焉:代词,哪里2、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3、以:介词,把4、其:语气助词,表反诘语气5、以:介词,率领6、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7、其:语气助词,表委婉语气。诸:兼词,之于。

5、8、假设连词,如果。9、是:代词,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10、以:介词,用11、以:连词,表目的12、夫:指示代词,那。13、与:动词,同盟14、其:语气助词,表反诘语气15、所:指示代词,地方。16、骤:副词,屡次17、于:介词,被18、之:代词,代知罂19、也:语气助词,表停顿五、分析题(六书理论分析下列各字的结构)五、分析题(六书理论分析下列各字的结构)衣:象形 册:象形 令: 会意 颖: 形声 更:形声刃:指事 寸:指事 既: 会意 日: 象形 众: 会意 羊: 象形 象:象形 本: 指 事 店: 形声 瓜: 象形 甘: 指事 从: 会意 在: 形声 果:象形 末:指事 治

6、: 形声 寒:会意 六、辨析释义题(指出下面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并解释有特殊用法的词的意义)六、辨析释义题(指出下面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并解释有特殊用法的词的意义)1、 “惊”使动用法,使姜氏受惊。2、 “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前进3、 “方城以为城” , “汉水以为池”介词宾语前置,把方城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4、 “肘”名词用作动词,用手肘撞5、 “难”意动用法,把看作是难6、 “药”意动用法。以为药七、论述题七、论述题1 1、什么是甲骨文?它具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甲骨文?它具有什么特点?答: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 、因去古未远,与原始文字较接近,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

7、,形象逼真,颇似画面。(2)异体字繁多。因当时只求大体相象,多一笔,简一笔,不求固定画一。(3)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如“牢”(4)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随意性较大。如“及”2 2、叙述古今字的两个来源,并举例说明。、叙述古今字的两个来源,并举例说明。答:(1)是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词义的不断发展,使词由单义变成多义。其中有的词义为适应交际的需要,从母体中分化出来,独立成词。为了相互区别,要求专有字形表达。如奉”是手捧义,分化后写作“捧” ,“奉、捧”古今字。(2)是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汉语中有些词由于意义比较抽象,不好造字,没有自己的书写形式,就借用同音字来表达。疑问代

8、词“何” ,意义抽象,难于描画,就借用担负义的“何”字;担负义的“何”字,让给了代词“何” ,自己用“荷”来表示。3 3、简述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简述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答:普通名词作状语。从其具体作用来看,可分为四种情况:(1) 、表示行为的状态。多带有比喻的意义,这种用法具有浓重的修饰色彩,往往能使动作行为生动形象,起到比喻的修饰效果。可译为“象一样。 ”如: 土崩瓦解” 、 “狼吞虎咽” 、(2)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 、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可译为“象一样”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 、表示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

9、。可译为“在” 、 “到” 。4 4、论述古代汉语的判断句的具体情况,其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论述古代汉语的判断句的具体情况,其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答:(1) 、判断句是谓语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的句子。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2) 、判断句的主语后边常用语气助词“者”字,在谓语后边常用语气助词“也” ,二者有时同时使用,有时单用“者”或“也” ,也可以两者都不使用。(3) 、与现代汉语判断句主要的区别是:一般不使用系词“是” , “是”在古代汉语中常作指示代词,用来复指前文,相当于“这” ,作主语或谓语。 “是”在个别时候也作系词用,系词“是”是由代词“是”

10、的复指用法发展来的,一般认为这种变化开始于汉代。如史记刺客列传:“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5 5、叙述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式有几种情况。并举例说明。、叙述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式有几种情况。并举例说明。答:(1) “于” 字式:在谓语动词后面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这种引进主动者的“于”字所组成的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后边作补语。如左传成公二年:“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2) 、为”字式:在谓语动词前面,用 “为”表被动。如战国策燕册三:“父母宗族,皆为戳没。 ”(3)在谓语动词前面,用 “见”表被动。如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4) 、被式:在动词前面加介词“被

11、”表示被动,如战国策齐策:“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6 6、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略二二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 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古论,齐论,鲁论,何晏,邢昺。2、 资料汇编,戴德, 大戴礼记 ,戴圣, 小戴礼记 ,郑玄,孔颖达。二、释义题(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文中义)二、释义题(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文中义)1、过:拜访2、就:前往3、发:打开4、牢:圈5、坼:裂开6、趋:小步快走7、息:子8、恣:任凭9、诛:责备10、与:赞同11、相: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2、萧墙:国君宫门内的小墙13、勤:辛苦14、丧:失去官职15

12、、殃:祸害16、胖:安泰17、庠:学校18、爱:吝啬19、隐:同情20、明:视力21、缘:攀登22、许:兴起23、改:更24、厉:病,这里指使困苦25、易:治理26、则:效法27、蓰:五倍三、判定、释义题(指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词性,并解释有意义)三、判定、释义题(指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词性,并解释有意义)1、以:介词,用2、焉:代词,哪里3、也:语气助词,表停顿4、之:代词,代丈人5、仆:动词,驾车6、与:动词,参加7、其:代词,他的8、然:代词,这样9、加:副词,更加10、或:代词,有人11、直:副词,只,仅。12、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限制13、夫:语气助词,表将发表议论14

13、、胡:疑问代词,怎么15、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四、辨析释义题(指出下面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并解释有特殊用法的词的意义)四、辨析释义题(指出下面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并解释有特殊用法的词的意义)1、 “高”使动用法。使高2、权、虏名词做状语。权:用权诈的方式;虏:象对待奴隶一样3、 “日” ,名词用作状语。每日。4、来,使动用法,使来5、 “不我与”宾语前置,不等待我。6、 “朝”使动用法,使朝见7、 “朝”使动用法,使朝见8、 “踵”名词用作动词,用脚后跟走。9、 “月”名词用作状语。每月五、标点题五、标点题1、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塗,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曰:“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

14、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 ”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褝缁也,以褝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2、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佈,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 ”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也。3、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4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