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0120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2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2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2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2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英才苑网站 http:/www. ycy. com. cn 版权所有转载必 究- 1 -1.2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知识方面 识记:物质概念的定义。 理解: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世界的 本质是物质的。 能力方面能力方面 哲学抽象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课文,听取教师讲解和议论等途径,学习哲学理论 对事例分析的方法,从而体会怎样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思维。 综合分析能力:要使学生通过上述途径,学习怎样进行分析又怎样进行综合的方法, 体会怎样去理解一个哲学结论。 觉悟方面觉悟方面结合生产方式客观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对

2、待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 育,使学生对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形式,能客观地进行分析,消除不切实 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哲学上物质的概念。 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是客观的。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对教学重点涉及的基本观点采用的方法进行叙述。 2.对教学难点中第二个问题,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3.谈话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懂得了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的 意识,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即自然界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那么,为什么在人类产 生之

3、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出总结,设悬念。)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客观的。我们不难理解,因为它们的变化 与发展是无意识的、完全按照本身固有的规律发展和变化。而人类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 们从事的各种活动以及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但是,马克思主义 认为,人类社会发展也是客观的,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那么,人类社会究竟是依赖于 人的意识,还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为什么是客观的呢?为了解决这些北京英才苑网站 http:/www. ycy. com. cn 版权所有转载必 究- 2 -问题,这节课,我们学习

4、第二框题。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引导学生粗读第一节第二框题,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这一框题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用自己的语言编出要点。 学生阅读后,教师用谈话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下列教学: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1 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不同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不同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 10 页第 1 自然段,由学生自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不同点。老 师质疑。) (2)错误理解社会存在的几种观点)错误理解社会存在的几种观点 为什么说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客观的

5、呢? (学生阅读第 10 页第 3 自然段回答后,教师指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从社会产生过程来看,为什么说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回忆学过的历史知识人类社会的起源。提炼出哲理,教师 归纳。) 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人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在古猿进化成人的过 程中,劳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为自然界的演进注入了新的因素,促成了自然界向 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创 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社会存在和发展

6、的基础是客观的 (这个问题是教学重点。因为它对于说明社会的客观物质性最为紧要,同时,这是唯物 史观的根本观点。讲解时抓住三点:第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第二,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第三,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和生产关 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提问: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结合阅读课文第 11 页第 3 自然段,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l)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一,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首要条件。 第二,它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

7、动的基础。 第三,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变化发展。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是客观的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人们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和发展生产力呢?为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第 11 页最后 3 个自然段后回答,教师归纳。) 生产力的发展是由诸多客观因索决定的。每一代人都只能在原有生产力水平上通过自 己的努力再提高一步。因而受到每一阶段生产力水平、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另外, 每一代人创造新的生产力时,还必须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北京英才苑网站 http:/

8、www. ycy. com. cn 版权所有转载必 究- 3 -多媒体显示生产力的客观性图表: 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从古到今,劳动工具的发展过程示意图:提出以下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是怎样的?(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它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不能超越历史条件 盲目发展生产) (3)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 12 页第 2、3、4 自然段:生产关系能否由人的主观意志随意地选 择?为什么? (学生回答

9、后,教师归纳。)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决定。 多媒体显示: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 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 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 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马克思 (引导学生阅读第 l2 页第 3、4 自然段,联系历史知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规律发表 见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马克思这段语录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这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

10、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这个过程可以用下列图示。 多媒体显示:北京英才苑网站 http:/www. ycy. com. cn 版权所有转载必 究- 4 -胡锦涛 2003 年 7 月 1 日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坚马克思主义坚 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 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认为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认为生产力的总

11、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 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 总之,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的变更,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 此,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 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 会的物质性。 教师设疑:既然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状况来客观地决定,不能由人主观随意地选择, 那么,为什么又

12、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 (1)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根本原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客观的,不仅生产力的 发展是客观的,而且生产关系的变更也是客观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于生产力的水平及 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生产力的状况要求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但是,生产关系是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由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 中不可能为各阶级共同认可。不同的阶级,集团按照本阶级、集团的利益,主观上总是希 望生产关系能符合自己的要求,所以他们在主观上就要选择生产关系。中国从 1840 年以后,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都试

13、图选择一种社会制度以保护本阶 级的利益。当然,无产阶级也在探索,在选择。(3)主观选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主观愿望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趋势,是 否符合本国所处的内外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自觉地认识、掌握了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地 分析了中国国情及世界环境,认定中国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阶段,而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 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发展历程,同样 是客观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成功,这只是体现了主观选择 的科学性,体现了主观选择与历史发展客观性的统一,绝不意味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是主观选择的结果。 3支配社会发展的

14、规律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变化发展一样,也受自身规律的支配。这些规律不是以人的意识 为转移的。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不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改变不了由客观规律所支配的社会发 展的总趋势。 总之,社会的产生、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是客观的。所以说,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客观的。 4.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讲过的有关内容,教师归纳。) (1)世界不是神创的世界不是神创的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无所谓神的创造作用,世界不是神创的。北京英才苑网站 http:/www. ycy. com. cn 版权所有转载必 究- 5

15、-(2)(2)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 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3)哲学上关于物质的概念哲学上关于物质的概念 多媒体显示: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的客观实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的客观实在。 物质概念是本课教学难点。因为,一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二是学生还不会从物 质和意识关系中去规定物质的定义,但由于课程标准对此问题只要求 “识记”,所以,老 师可作一些浅显的,启发性的讲解: 第一,利用前两框题叙述的内容概括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客观存在”,从而直接引出物质的概念,抓住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进行说明, 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范畴、物质的表现形式,而它们的共同特性 是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喜欢不喜欢都在我们的之外独立的存在着,这就叫客观实在。 第二,还要告诉学生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 “客观实在”最重要的特征,同时, 也应明确“客观实在”还具有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特性。 第三,在讲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之后,要引导同学明确,社会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