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1中原经济区林州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1848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1].11中原经济区林州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2[1].11中原经济区林州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2[1].11中原经济区林州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2[1].11中原经济区林州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2[1].11中原经济区林州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1].11中原经济区林州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1].11中原经济区林州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原经济区林州发展纲要(讨论稿)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审议并原则同意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安阳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也就中原经济区安阳发展纲要进行了讨论。为贯彻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和中原经济区安阳发展纲要,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原崛起,加快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特制定本纲要。一、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一) 基本内涵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优势明显、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按照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相衔接,优化中原经济区空间发

2、展布局,形成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为核心区、以全省18个省辖市为主体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的合作辐射区,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主体功能互促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二) 战略意义根据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格局,河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谋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这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对河南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不懈探索的重要成果,是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凸显河南地位、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是中原崛起

3、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河南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原经济区是客观的存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三) 建设定位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

4、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定位:一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二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三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四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二、 林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发展优势(一)产业优势。林州市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形成了钢铁、铝电、煤机、汽配和高新技术五大支柱产业。培育了凤宝钢铁、林丰铝电、中升硅材料、大唐林州热电、重机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的企业家队伍。林州市产业集聚区和一批专业园区的逐步发展壮大,为林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二)资源优

5、势。林州旅游资源丰富,有举世闻名的红旗渠、风景秀丽的太行大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三百万人次;是全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大红袍花椒、洪河小米、山楂、核桃、板栗等在全省甚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铁矿石、石英砂、白云矿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三)交通优势。林州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市内有安林高速公路,新河、大林、合嘴、翟阳四条省级干线公路,东距107国道和京港澳高速50余公里。正在建设的林长高速、鹤辉高速和晋豫鲁铁路通道建成后,我市将成为西接山西、北接河北,承东启西、承南接北的西北门户和交通枢纽。 (四)环境优势。林州近年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实行了四大班

6、子领导分包制,对引进的项目从前期建设开始一直到建成投产,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坚持“一线工作法”、“企业的事一天也不能耽误”的工作方法,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三、 林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目标定位(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全省进十强、全国进百强”目标和“精神立市、工业强市、和谐兴市”的发展思路,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倍增,第三产业提速,城乡一体并进”四大发展战略,构建“六大体系”,实现“五年

7、攻坚,十年决胜”,建成一个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城乡更加宜居、社会更加和谐的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二)目标定位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提出的“强化核心、外延拓展,提升两轴、对接周边,贯通东西、服务全局”的战略布局,林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目标定位是:-中原经济区的先导区;-豫、晋、冀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知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三)阶段目标五年建成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城乡更加宜居、社会更加和谐的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十年力争打造成人口集聚能力强、功能完善,具有更大区域性影响力的大城市。(四) 战略布局-以林州市主城区为依托、

8、以文化商贸为主的现代生活服务业发展区;-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北部现代新兴产业发展区;-以红旗渠景区、太行大峡谷、黄华景区、天平山景区为依托的西部现代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区;-以交通新优势为依托的东北部区域物流枢纽发展区;-以中南部现代农业为依托、面向内需市场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发展区;-以主城区和产业集聚区交界区域为依托、以金融、科技、教育产业和总部经济为主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区。六大产业发展区即自成体系,又联系紧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加强六大区域间分工协作,突出产业特色,实现功能互补、协调互动和融合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体;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原

9、经济区合作辐射区的合作联系,重点引导环渤海地区资金、技术、管理、产业、项目向林州转移,积极加强与周边县(市)的经济融合,力争成为区域发展高地。四、 林州在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重点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原则,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形成“两高”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产业集聚,加大企业战略重组力度,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整合形成“两高”产业体系。在五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整合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两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钢铁行业要向优特钢、无缝钢管等深加工方向发展,铝行业要向航空、高档客车、高速列车铝板材方

10、向发展,煤机行业要实现“三机”配套,汽配产业要向铝铸件、精密铸件、总成、整车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光伏产业要形成从多晶硅、切片、太阳能光伏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的完整光伏产业链,要积极发展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要实现由中间材料添加剂向生物制药方向发展,新材料产业要完善离子液体产业链,建设国内新型电池及储能技术基地,创新招商平台,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打造电子电气产业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粮油饲料、肉制品、干果蔬菜、白酒啤酒、功能饮料、中药材以及特色农产品等主导产品,加快发展粮油加工、肉类加工、果蔬加工、酒水饮料、旅游休闲食品、中成药等行业,重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

11、竞争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初步建成绿色、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体系。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区域集中。打造投资平台,承接产业转接,引进战略投资,实行战略重组,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引导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向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和特色乡镇集中。到2020年,形成产值百亿以上的企业10家,其中产值五百亿以上的企业集团1-2家,上市企业7-8家;产业集聚区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

12、范基地,2个专业园区升级为省级产业集聚区。 (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建特色农业体系打造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生猪、奶牛、肉牛、肉鸡、蛋鸡生产基地,重点实行规模化生产,形成养殖、屠宰、加工、储运和服务体系。完善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饲料供应、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支撑六大体系建设,加强生猪和蛋鸡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良种化、产业化的发展。打造特色林果基地。突出抓好林果基地建设和管理,加速品种改良换代,按照“适地适树、规模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林州特色干鲜果品。扩大花椒、核桃、山楂、板栗等特色林果的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提升品质,打造品牌。 打造小杂

13、粮和中药材生产基地。在优质小米的基础上,打造绿豆、黄豆、红豆等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积极开发相关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发展黄芩、丹参等优势品种为重点,调整中药材品种结构,大力推广药果间作,加强对中药材产品的包装、宣传,力争打造12个中药材品牌,提升知名度。(三)加快旅游业发展,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发展旅游业。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将旅游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将林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精品景区,将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景区联合创建成为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力争红旗渠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滑翔基地延伸项目建设

14、和举办“世界杯滑翔赛”为依托,打造高山运动之都。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集团和投资集团,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开发和设施建设,改造升级现有旅游接待设施。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基本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农家乐。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以建设豫、晋、冀三省交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培育商贸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引导传统商贸业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路子,加快升级换代。依托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物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推进传统

15、运输、仓储等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向第三方物流发展。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林州,培育一批拥有自身核心业务能力的本地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完善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构建以城区和东北部为重点,专业市场与仓储式商场为网络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以红旗渠文化、赵都文化、太行山文化为依托,培养特殊优秀人才,培育一批彰显地方特色、展现林州风貌、具有国内外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整合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演出项目,带动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艺术表演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开发新的娱乐服务项目,提升文化娱

16、乐品位和科技水平。做强做大区域文化市场,打造豫、晋、冀三省交界文化旅游产品市场集散基地。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文化载体建设,丰富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城市品味,积极承办书法、绘画、摄影等文化活动,定期组织高水平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国家级影视基地。(四)加快发展科教事业,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打造自主创新载体。鼓励、支持骨干企业以及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或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创建实验室和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创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快中试基地、示范基地建设。加大科技投

17、入,培育壮大创新体系,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职业教育。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公办职业高中和民办技校联合办学,建成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学院,基本形成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林州大学城。壮大人才队伍。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并重,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并重,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加强重点行业的人才配置监管,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人才工作政策,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多渠道人才投入机制,显著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五)强化战略交通支撑,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建设豫、晋、冀三省交界交通枢纽的目标,全面拓展对外通道,构建以高速公路、铁路、干线公路为骨架的交通框架,完善区内交通网

18、络,合理布局各种运输场站,构建完备的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形成对外联系通畅高效,区内联系快捷紧密、各种运输方式充分衔接,以林州中心城区、各乡镇为交通节点的通达快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辐射安阳、鹤壁、新乡、邢台、邯郸、晋城、长治的一小时经济旅游圈。2020年前,顺利建成通车晋豫鲁铁路、林长高速、鹤辉高速、石林高速林州段,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安林轻轨、完善提高骨干公路网络、运输场站和物流枢纽建设,为发挥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作用提供更有利条件。(六)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全力打造城市形象。坚持“一轴两改”工作重点不动摇。加快红旗渠大道两侧公建项目的组装,打造城市景观轴线,辐射带动城市新区

19、三年初具规模和形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街道组织,村级实施”的“两改造”运作模式,力争五年时间旧城面貌发生明显改观。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原则,调整城市管理职责,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努力建设干净、卫生、整洁、和谐的中等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特色小城镇。全力推进市区至姚村景观快速通道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区和市区精准对接,加快城乡一体化、产城一体化进程。规范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按照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文明建设整体协调推进方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正确引导建设农村多层住宅,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五、 林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保障措施(一)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各级干部要深刻领会市委、市

20、政府决策部署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明确目标,找准位置,主动呼应,主动对接,主动融入,把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原经济区林州建设上来,齐心协力推进中原经济区林州建设。(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招商平台,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贯穿于中原经济区林州建设的全过程,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关注民生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关注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

21、要目标。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救灾应急保障机制。(四)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两转两提”和“创先争优”活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完善公共政策体系。加强各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政令畅通。(五)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协调推进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动员和联合各方面力量加快中原经济区林州建设。全市人民要在省委、省政府,安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为把林州建设成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