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辉煌灿烂的文学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20719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辉煌灿烂的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2辉煌灿烂的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2辉煌灿烂的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3.2辉煌灿烂的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3.2辉煌灿烂的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辉煌灿烂的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辉煌灿烂的文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辉煌灿烂的文学辉煌灿烂的文学【课堂导入】 泰岱日洞庭月,黄山松西湖堤,漓江水南海潮,花果布故宫殿,昆仑雪珠穆峰;点神州锦绣河山增 吾胸中丘壑; 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右军帖道玄画,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数中华灿烂文化壮 我笔底波涛。 思考:结合你语文所学知识,分析对联中涉及哪些文学体裁? 先秦诸子散文、屈原“骚体”诗、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讲授新课】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2、 诗 、 诗三百诗经 (1)概况 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风(“国风” )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诗经魏风硕 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 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 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 号?反映了奴隶反抗压迫,向往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地方,以及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诗经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 矣。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约之阁阁,椓之橐 橐。 风雨攸除,鸟鼠攸

3、去,君子攸芋。这首诗描写宫室的修建及其内外结构规模的宏大,壮丽,环境的优美,并表达了对主人的良好祝愿。诗经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这首诗通过祭祀烈祖,祈求“绥我眉寿” 、 “降福无疆” 。它是典型的宫廷祭歌(又叫“庙堂乐歌”)。 (3)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感强(4)地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3、楚辞: (1)屈原 思考讨论:“长太息以掩涕兮

4、,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 这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他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 (又称“骚体” ) 。请问 何谓“楚辞”?这一体裁相对于诗经而言有何文学特点?诗歌离骚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楚辞 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特点诗经特点楚辞特点四言为主句子参差不齐重章叠句比较自由活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表达了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 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4、汉赋凤求凰

5、 司马相如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思考讨论:一曲凤求凰讲述了司马相如感人的爱情故事,而他的文笔同样精彩。请例举他的一 些作品,并分析这些作品的文学体裁及文学特点? (1)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 、 上林赋 (2)文学体裁:赋,源于楚辞,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两汉盛行,故称之为“汉赋”。 A、西汉的赋 特点: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 硕

6、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B、东汉的赋 特点: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代表作:张衡的二京赋 ,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思考: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特点不同? 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在这种历史 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 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

7、峻、 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5、唐诗: 1、思考讨论: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其原因是什么? A、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诗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 取士” ,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B、经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C、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2、发展阶段及主要代表人物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 4 个阶段 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

8、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唐诗歌。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 比重很大。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

9、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 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杜甫有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称。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

10、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 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 ,字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 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高出于一般诗人 之处,主要在于他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做到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精析微,探骊

11、得珠,通过个别反 映一般,准确传神地表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概括劳苦人民包括诗人自己的无穷辛酸和灾难。他 的诗,博得“诗史”的美称,决不是偶然的。 三吏三别(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 ,是杜甫 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 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石壕吏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

12、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白居易等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 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 ,其诗语言通俗,强调诗歌要反映民生的疾苦。讽喻诗:秦中吟 新乐府 ,叙事长诗:长恨歌 琵琶行红线毯 白居易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琵琶行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

13、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晚唐诗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 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 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探究讨论: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分属哪个流派?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2)他们是诗歌各有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 李白生活在唐朝最强盛的时期,杜甫则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白居易生活在中唐,唐朝走向衰 弱。社会现实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各自的诗歌风格。 总结: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二、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材料

15、一: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 材料二:宋代的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 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榭中传唱。 材料三: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 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1、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1)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 需要。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和曲

16、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2、婉约派 柳永(北宋) ,大量吸收俚俗口语,以柔丽为尚,多谢城市的繁荣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 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创作中大量融入铺叙成分,丰富了词的容量和表现力,不仅扩大了词的境界,也 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李清照(两宋之交) ,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深入浅出的字句,表达内心的真挚感情。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