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207128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东平辖 14 个乡镇,708 个村居,78 万人,总面积1343 平方公里,耕地 95 万亩,境内山区、平原、湖洼大体各占三分之一。西部的东平湖总面积 632 平方公里,常年水面 209 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二大淡水湖和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东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地矿资源丰富。历史上曾为国、郡、路、府、州,是三国演义 、 水浒传作者罗贯中的故里,也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的故乡。境内文物古迹 343 处、旅游景观 270余处,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佛山、明代水利工程戴村坝、国家森林公园腊山等景点。现已探明铁矿石

2、储量 11 亿吨、优质煤储量 4.7 亿吨、优质水泥石灰岩储量 330 亿吨。近几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今年的工作打算。东平是传统农业大县,农村人口比重大、农业基础不稳固,工业企业少、底子薄,三产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2003 年被确定为全省重点扶持发展县。针对这一实际,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研究,- 2 -找差距、查根源、理思路,提出了“全党抓经济、全民抓招商、重点抓项目、关键抓落实”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经济强县”奋斗目标。在全局把握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商旅活县、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工业经济、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商贸流通、城市建设五大工

3、作重点,统筹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2007 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7.7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2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3.74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2.7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009 元,分别是 2002 年的 2.5 倍、3.8 倍、3.1 倍(同口径)、2.4 倍、1.6 倍。三次产业比例由 2002年的 28:38:34 调整到 17:57:26。(一)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一是推进企业改制。通过股份制

4、改造、整体出让、破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对瑞星集团、东岳橡胶、麻纺总厂等16 家县属企业实施了改制,盘活闲置资产 3.2 亿元,保全了职工利益,所有改制企业实现了扩产扩规、增量增- 3 -效。瑞星集团 2007 年实现销售收入 15.8 亿元、税金4100 万元,分别是改制前的 3.1 倍、2.7 倍。二是强化招商引资。通过资源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引进了九鑫集团、九州钢业、兆宇钢业、中顺纸业、鲜八里食品、洽洽集团、香港中电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县工业园中心区面积达到 8 平方公里,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三是开发地矿资源。建设了金牛、宏达、建龙、百成 4 家铁矿企业,实现

5、了地矿资源开发的新突破。2007 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210 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 30 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 25 家,分别比 2002 年增加 178 家、23 家、23家;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 2002 年的 57.3%提高到 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 2002 年的 11.7%提高到 34.3%。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业经济做出了规模、实力和后劲,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坚持点上抓示范、面上抓提高,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建设现代农业。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达到 54.6万亩,销售收入过 10

6、0 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 127 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125 家;林果、水产、畜牧各业快速- 4 -发展;接山乡规划建设了 1.2 万亩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突出项目建设。2003 年以来,镇村新上项目 924 个,总投资 68.7 亿元,培植了财源税源,优化了财源结构,乡镇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 2002 年的 32%提高到 71.9%,市级专业镇发展到 7 个、专业村 156 个。三是发展劳务经济。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5.6 万人,年创劳务收入 12 亿元,2007 年被评为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 “东平港务”被评为省首批驰名劳务品牌。四是抓好容貌整治。以生态

7、文明村建设为切入点,实施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和改水、改圈、改厕、改灶、沼气池建设工程,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率先抓好了 20 个市级、50 个县级示范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样板。(三)三产服务业蓬勃兴起。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路子,着力培植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引进香港梁氏集团开发建设东平湖聚义岛和梁山泊山寨水寨项目,举办了两届水浒文化旅游节, 走遍中国东平专辑在中央四台播出,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名胜区入选“齐鲁文化新十景” 。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 6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4 亿元。- 5 -同时,对 23 家县属商贸流通企业实施了改革改

8、制,开发建设了金汇商业街、东平商城等商贸龙头项目,把商贸服务业推向新起点。(四)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围绕争创省级园林城市,招商建城、以商兴城,加快城市开发建设进程。修订完善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建设了杭州花园、银山小区、市民广场、平湖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实施了城市道路、污水处理、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由 2002 年的 7 平方公里扩大到 15 平方公里,人口由 7 万人发展到 11 万人。(五)和谐共建取得新成效。坚持每年办好一批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县行政村通公路率 100%,通自来水率 93.2%,通有线电视率 52%,新型农村医疗参合率

9、 98.97%;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实现了县内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统一标准发放, 2007 年人均工资1411 元,比2002 年增加820 元。深入开展“文明诚信”创建活动,连续三届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东平镇李范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投资 2.1 亿元建设了明湖中学、佛山中学、高级中学科技楼、第三实验小学;实施了县- 6 -人民医院门诊楼、中医院病房楼、县一院门诊楼建设和乡镇卫生院改造;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科技富民专项行动试点县和农业科技入户试点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年获得全市一等奖,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改造新建乡镇敬老院 14 所,被评为全省敬老院建设先进县。平安东平建设扎实推进,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和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六)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圆满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建立了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央试点办推广。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完成了县、乡、村各级换届工作。开展了“三级联创” 、 “双强”农村支部书记、乡土人才队伍培养和评选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于寺村、前郑海村党支部、县交通局党委分别荣获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