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创新与科技发展12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07029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创新与科技发展12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2、创新与科技发展12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2、创新与科技发展12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2、创新与科技发展12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2、创新与科技发展12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创新与科技发展12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创新与科技发展12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课题 创新与科技发展 学校 市中区齐村镇中学 姓名 冯明 年龄 43 职称 一级教师创新与科技发展 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掌握创新的必要性 2、 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各 种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 3、认识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知道怎样把握好奇心 学习重点:掌握科技发展靠创新的原因 学习难点:怎样认识把握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分析 走创新之路,首先应懂得创新的必要性。为此,该项目是帮助学生理解科 技发展离不开创新,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 走好创新之路。该项目由两个层次构成

2、: 第一个层次“科技发展靠创新” 。该层次主要引导学生感悟科技发展与创新 的关系,理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认识创新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 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个层次“由好奇到创新” 。该项目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好奇与创新的关 系,懂得好奇心是一个人走上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己的好 奇心。 三、教学设计思路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围绕“科技发展靠创新”和“由好奇到创新”两个问题,通过情景导入, 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四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旨在使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把握好 自己的好奇心,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走创

3、新发展之路。 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 与策略与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 主要是学案导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法,让学生在情景中 体验、分析,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有效,同时在 教学中辅助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感官效果,充分展现教学内容,学生主要通 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要作用,通过 收集材料小组讨论交流,自主感悟等活动去观察、感受、体验、通过道德践行 促进自身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五、教学准备五、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我国最新科技成果。图片、资料。 学生:收集我国最新科技成果;科

4、技小制作、小发明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 播放视频 :天河一号. 教师:“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是我国高科技技术和基础科技 装备领域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科技发展达到了世界 领先水平。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结果。那么,创新与科技发展是怎 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思想品德课堂,共同探讨这一话题。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情景活动一:教材 p68 材料;学生自主感悟: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相关 链接: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小组合作探究:“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 基”?

5、得出结论: 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情景活动二:视频“上海世博会”的科技亮点介绍:”倒锥型”、 “东方之冠”创新同 步施工;半导体照明技术;绿色低碳亮点。你有何感想? 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发族的兴衰成败。 情景活动三:你想探索下面的奥秘吗?与同学交流,试着作出合理的解释, 人 的心脏为什么在左边,动物有语言交流吗?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要教育学生要正确把握,从而让学生发展兴趣、 志趣、达到有所创造。 科技回顾、精彩再现: 材料一“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详细内容见教材 69 页) 材料二:2008 年

6、6 月 23 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 重开幕。胡锦涛指出,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 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更加坚定的走中国特色自 主创新道路。 1结合材料学生自主感悟总结:创新与科技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 2调查了解、分组讨论: 你知道我国目前在科技领域有哪些成就?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科技创新对国家和民族振兴有何作用? 环节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环节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一)阅读教材“葛晓峰成长历程”材料,小组探究讨论: 1、 好奇心与科技创新有什么关系? 2、 列举你知道的由好奇而走上发明创新之路的典型事例。

7、(二)课堂辩论:以“是不是有了好奇心就一定意味着成功”为话题展开辩论。 (注意事项:分为正反两组,由组长主持,语言要精炼,论据要有力) 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说一说你对什么有强烈的好奇心,打算怎样正确把握,从而探索奥秘,走向 创新之路。 附:板书设计提纲附:板书设计提纲第 15 课走创新之路 一、创新与科技发展 1、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2、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3、创新多我国尤为重要 二、有好奇到创新 1、好奇心是创新的原动力 2、要正确把握好奇心课堂达标课堂达标单项选择题 1、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硬件的运行速度和信息容量 不

8、断增加。体积和耗能不断减小;软件从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程序发展到高级 的系统集成软件;功能方面除了最初具有的数值计算功能越来越强外,还逐渐 发展了信息处理、网络通信、控制管理和多媒体等功能。这一事实说明( ) 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创新依靠科技发展;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 之基; 科技发展靠创新; 计算机是瞬息万变的,人类永远跟不上它的变 化;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计算机的进步。 A、 B、 C、 D、 2、兴起于 20 世纪 40 -50 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 A、电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 B、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

9、应用;D、生物技术、纳米技 术、信息技术。 3、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有人认为“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成功”。对此,你的理解 是( ) A、是正确的,因为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 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锲而不舍,才 有可能打开成功的大门;C、是正确的,因为好奇是创新的使者,好奇是创新 的最初动力; D、是错误的,因为好奇心容易使人产生盲目从众心理。 4、对创新的含义,你的认识是( ) 创新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造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 是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 指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发明创新; 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 指独立思考、大胆质

10、疑、人云亦云、 墨守成规. A、 B、 C、 D、 5、许振超,山东青岛港工人。他三十年如一日,立足本职,与时俱进,勇于创 新,带领团队两次创造了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 在新形势下提倡“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因为( )科技进步和 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A、 B、 C、 D、 6、材料分析题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取得了大量的创 新成果,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加了被誉为 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11、并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了预定任务, 让全世界为之瞩目;高性能计算机关键技术的突破,使中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 计算机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神舟”五号、六号、七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 功,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你认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拓展资料拓展资料 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新趋势。科技发展新趋势 1.2011 年 1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提出“赢得未来”构想。随后, 白宫在 2 月 4 日发布题为美国创新战略:确保我们的经济增长与繁荣的报告。 凸显了美国力图通过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巩固全球竞争优势的决心。 2.2009 年 4 月

12、,日本公布了 “数字日本创新计划(ICT Hatoyama Plan,亦称 ICT 鸠山计划)纲要” 。其目的是在数万亿日元的 ICT 行业创造新的市场,鼓励 基于新增长策略的 ICT 投资行为,向 ICT 产业投入资金。达到在 2015 至 2020 年使信息通信产业总值翻倍的中期目标。 3.目前,俄罗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纳米技术及核能技术,努力保持在航 天领域的强国地位。政府出台的2020 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规划 的文件,将创新的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促使俄罗斯的经济转化 为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4.2010 年 3 月 14 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超前 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学科产生,在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 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 5、一个普通中学生的创新之路 2010 年 8 月 13 日,在第 25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礼上,广东实验中 学高二学生翁泽鸿凭借对医用助行架的改进,独揽学生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 奖、英特尔英才奖、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奖三项大奖,成为本届比赛的明星之 一。 四只脚的助行架在各大医院都常见,是帮助病人行走的

14、医用器具。翁泽鸿的成 名作正是从这个别人看来司空见惯、却引起了他的思考的助行架开始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动起了助行架的脑筋。他回忆说,当时去医院照顾患病 的爷爷,发现他使用助行架时很吃力,仔细分析后发现:传统助行架为四脚站立, 移动时,使用者需要抬起整个架身的重量,加大了下半身的负重。由于使用者 多数为行走不便者,移动起来相当吃力。 如何既省力,又安全呢?“刚开始考虑用轮子代替固定脚,发现不安全就放弃了;后 来想全部换成滑动板,却发现反而更费力。 ”翁泽鸿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 验和改进后,他发现,在传统助行架前后两脚分别安装滑动板和轮子,配合弹 簧等零部件,既能省去接近 90%的力气,

15、又能提高安全性。 翁泽鸿的指导老师刘忠毅介绍,翁泽鸿是一个爱钻研的孩子。听家长讲,为了 搞明白一个问题,他甚至会熬通宵。 “整个作品每个零部件都是自己一点一滴打 造的,几个寒暑假都泡在上面。为确保轮子顺滑运行,光是一个螺丝,他就得 磨上一个月。 ”翁泽鸿的指导老师刘忠毅说。 课外作业 请看材料: 1、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实施,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 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荒凉沉寂的土地,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 一个脚印。 2、1971 年,美国成功地发射了沿火星轨道飞行的人造卫星“水手 9 号” , 它是第一个从地球发射到其他行星轨道上的人造卫星。1976 年美国又有两艘太 空船登陆火星。3.2004 年 1 月 3 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勇气号” 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到 2004 年 4 月 5 日, “勇气号”成功度过了在火星上的第 91 天,原定使命圆满完 成。 (1)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质,要从小培养自己的好 奇心,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发明创造从小制作、小发明开始。打破 了发明创造的神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