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206861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立体图形的复习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重视了:系统整理知识,综合应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落实关注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重视了:系统整理知识,综合应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落实关注学 生发展的要求。生发展的要求。 一、自主梳理知识,建构能力一、自主梳理知识,建构能力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但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能但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获得

2、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能 力和意识是必须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力和意识是必须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 让学生自主选择整理的标准和方法,出现按立体图形的种类和按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等不同方法来整理立让学生自主选择整理的标准和方法,出现按立体图形的种类和按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等不同方法来整理立 体图形的知识。凸现整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课前完成整理和建构,增大了建构的空间,有困体图形的知识。凸现整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课前完成整理和建构,增大了建构的空

3、间,有困 难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交流中调整,为全班交流推荐优秀作品时,体验和感悟了建构知识网的方法。这样,难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交流中调整,为全班交流推荐优秀作品时,体验和感悟了建构知识网的方法。这样, 还学生一个自主整理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理一理知识,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把知识纵向成线、横向成片,还学生一个自主整理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理一理知识,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把知识纵向成线、横向成片, 在在“做做”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做做”中学会整理建构的方法,获得整理建构的能力。中学会整理建构的方法,获得整理建构的能力。 二、变式练习,提高应用能力二、变式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

4、,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 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课改变原本课改变原 来那种学生纯粹的代公式等练习,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

5、,有利于激发学来那种学生纯粹的代公式等练习,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 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同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同 时,也将有助于理解时,也将有助于理解“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纯粹的代数据计算。而不是一种纯粹的代数据计算。复合应用题教学反思复合应用题教学反思 复合应用题是由两个(或几个)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的,只是孕伏了中间问题。本节课是几倍复合应用题是由两个(或几个)简单应用题复

6、合而成的,只是孕伏了中间问题。本节课是几倍 多(少)几的两三步复合应用题,是复习第七册利用树状算图解应用题的相关内容,并在原有学生多(少)几的两三步复合应用题,是复习第七册利用树状算图解应用题的相关内容,并在原有学生 基础上,加以思维和步骤的提升。基础上,加以思维和步骤的提升。 一、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教学目标清晰,完成教学任务较好。一、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教学目标清晰,完成教学任务较好。 整堂课,安排了整堂课,安排了“复习复习探究探究巩固巩固拓展拓展”几个环节。在复习引入部分中我先设计了让学生几个环节。在复习引入部分中我先设计了让学生 用正推和逆推的思想来说说数量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维的

7、方法,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用正推和逆推的思想来说说数量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维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然后在探究部分,出示例题:然后在探究部分,出示例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6060 千米,一列特快列车的速度是这辆汽车千米,一列特快列车的速度是这辆汽车 的的 2 2 倍,而上海慈悬浮列车的速度比这列特快列车的速度的倍,而上海慈悬浮列车的速度比这列特快列车的速度的 3 3 倍还多倍还多 7070 千米。上海慈悬浮列车每千米。上海慈悬浮列车每 小时行多少千米?小时行多少千米?”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我们求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可以得到哪

8、些信息,要我们求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 的算法,和同学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的算法,和同学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汽车、特快列车和磁悬浮汽车、特快列车和磁悬浮 列车三者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列车三者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先进行分步列式,再综合算式。同时借助树状算图和线段图帮助。先进行分步列式,再综合算式。同时借助树状算图和线段图帮助 学生更好的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前面学生对几倍多(少)的数量关系比较熟练,所以列式的学生更好的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前面学生对几倍多(少)的数量关系比较熟练,所以列式的 正确率比较高。正确率比较高。 在试一试

9、的在试一试的 3 3 道题目中,第一二两题是模仿练习,第三是对例题进行题目改编,思维方法由正道题目中,第一二两题是模仿练习,第三是对例题进行题目改编,思维方法由正 推过渡到逆推。将逆推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化难为易,有推过渡到逆推。将逆推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化难为易,有 利于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于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巩固练习部分,是一道选择题,这题的一倍数是两个量的总和,在备课预设时就想到学生会在巩固练习部分,是一道选择题,这题的一倍数是两个量的总和,在备

10、课预设时就想到学生会 把其中的一个量当作一倍数。通过辨析,学生找出了三种算式的区别。把其中的一个量当作一倍数。通过辨析,学生找出了三种算式的区别。 最后一道提高题,既有把两个量的总和当作一倍数,还融入了最后一道提高题,既有把两个量的总和当作一倍数,还融入了“篮球的数量是排球的一半篮球的数量是排球的一半”, 让学生通过叙述上的变化,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叙述上的变化,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辅助手段丰富。二、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辅助手段丰富。 本节课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是运用了白板,在复习数量关系后,插入一个小动画,既引出了本本节课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是运用了白板,在复习数

11、量关系后,插入一个小动画,既引出了本 节课要教的例题,又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仿练习,再进行对比节课要教的例题,又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仿练习,再进行对比 练习,再对题目进行变换。教师可以随意在白板上对题目进行圈圈划划,节约了教学时间和书写的练习,再对题目进行变换。教师可以随意在白板上对题目进行圈圈划划,节约了教学时间和书写的 空间。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比空间。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比 较简便的算法,进而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同

12、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较简便的算法,进而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体现了课堂中师生,生生的互动。三、体现了课堂中师生,生生的互动。2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把例题放下去,让学生自己找不同的算法进行解题。算法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把例题放下去,让学生自己找不同的算法进行解题。算法 1 1:602360237070,通过画树状算图学生清楚解题的思路。然后有一位学生问:,通过画树状算图学生清楚解题的思路。然后有一位学生问:6060(2 23 3)+70+70 我我 这样列式对吗?学生的兴趣很浓,开始了讨论,一位学生说:这样列式对吗?学生的兴趣很浓,开始了讨论,一位学生说:“还要

13、加个还要加个 1 1,就是少了一份,就是少了一份 6060。” 得到得到 60(2+3+1)60(2+3+1)70.70.很多学生看不懂这个算式,教师就和学生一起画线段图。借助线段图,学生很多学生看不懂这个算式,教师就和学生一起画线段图。借助线段图,学生 明白把一辆汽车的速度看作一份,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就是它的明白把一辆汽车的速度看作一份,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就是它的 6 6 倍多倍多 7070 千米;如果把一辆特快列千米;如果把一辆特快列 车的速度看作一份的话,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就是它的车的速度看作一份的话,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就是它的 3 3 倍多倍多 7070 千米,最终整理出的算式还是算法千米,最

14、终整理出的算式还是算法 1 1:602360237070。对于。对于 60(2+3+1)60(2+3+1)7070,答案正确,但思维上不是最合理。,答案正确,但思维上不是最合理。 这个环节中,资源生成后,在师生的互动中较好解决。在四(这个环节中,资源生成后,在师生的互动中较好解决。在四(1 1)班教学中,没有此资源生成,)班教学中,没有此资源生成, 由此也说明了由此也说明了 2 2 班孩子投入到上课中了。班孩子投入到上课中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点出了本节课教学的应用题类型是几倍多(少)几,学生也知道上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点出了本节课教学的应用题

15、类型是几倍多(少)几,学生也知道上课 的内容,但是黑板上没有出示课题。这是教师上课中忽略的一个地方。的内容,但是黑板上没有出示课题。这是教师上课中忽略的一个地方。 2 2、从课堂教学五环节来看,下课铃声一响教师就宣布下课,没有课后小结,整堂课的结构就、从课堂教学五环节来看,下课铃声一响教师就宣布下课,没有课后小结,整堂课的结构就 不完整。可以适当拖延一分钟左右,进行简短的课堂总结。不完整。可以适当拖延一分钟左右,进行简短的课堂总结。 3 3、选择题中学生选择、选择题中学生选择 B:4022-36B:4022-36 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是谁的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是谁的 2 2 倍,只要运用找出一

16、倍倍,只要运用找出一倍 数的方法就可以解决数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灰兔、黑兔只数和的灰兔、黑兔只数和的 2 2 倍少倍少 3636。运用找一倍数的方法既可以很快解决学生。运用找一倍数的方法既可以很快解决学生 出现的问题,也体现出课堂的整体统一,首尾呼应。在这个部分,教师反复强调的是谁的和,浪费出现的问题,也体现出课堂的整体统一,首尾呼应。在这个部分,教师反复强调的是谁的和,浪费 了一些时间。了一些时间。 4 4、由于本班学生基础不是很好,所以在上课时教师有意识抽了一些平时不爱说话,也不举手、由于本班学生基础不是很好,所以在上课时教师有意识抽了一些平时不爱说话,也不举手 的学生回答,想看看这部分的知识是否掌握,但是这些学生讲不清楚或者比较慢,教师接着话题把的学生回答,想看看这部分的知识是否掌握,但是这些学生讲不清楚或者比较慢,教师接着话题把 学生的思维替代了,或者请别的学生替代了这位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这里为了赶时间,替代现象较学生的思维替代了,或者请别的学生替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