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06774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 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国家。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 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 强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弱小。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马上同敌人

2、进行决战,一下子取 得胜利,而应同敌人作长期的持久的斗争,逐步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将来同敌人进行决战,这就需要建 立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阵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 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而它在中国发生,当有其独特的原因和条件。 1中 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受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 的遗留。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大革命的影响还遗留在这些地区的广大群众中,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 展准备了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的形势是在向前发展的。所以,红色

3、区域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 权的取得。 4已建立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认为,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 存在和发展的中心支柱和根本保证。 5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说,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 不犯错误,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要紧的条件。 以上五个条件,前三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 的客观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最重要;后两个条件为以上五个条件,前三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 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最重要;后两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了这个主观条件,就可以充 分发挥客观条件的作用,把可能性最后变为现实。 三、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是 中国经济政治发不平衡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体表现为: (1)革命发展领域的 不平衡。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多种革命运动,但主 要是工农运动。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发展程度的不平衡。 (2)革命发展 城乡的不平衡。党成立后,一直重视城市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乡村农民运动则在 1925 年才 开始起步,故大革命失败以前,就全国范围看,是乡村斗争落后于城市斗争。 (3)革命发展地区的不平衡。 体现在:南、北方革命运动发展不平衡;在革命发展的南方各地,也存在发展的不

5、平衡;在共产党建立的红色 苏区内也存在不平衡性。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 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6、普遍原理与中 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 为主要战略依托,三者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具体说来: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如果 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战胜反革命武装;就不能发动群众,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 根据地及工农政权。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如果没有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就不能使农民获得看得见、 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就不能充分发动农民群众,红军战争就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革命根据地也得不到巩固 和发展。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依托,

7、如果没有根据地,没有工农政权,武装斗争就因失去依托而变成流寇 主义而陷于失败。同时,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巩固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红军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艰难的探索,到年的上半年,逐步地解决 了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他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领导开创井冈山根据地,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 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初步的说明。 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过程中,毛泽东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

8、,以军事发展暴动,是 一种特征”;并且“建议中央,用大力做军事运动”。武装斗争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的一种特征,是因为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动统治者总是依靠赤裸裸的暴力来维持其统治的。在这里,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共产 党不可能经过合法斗争来教育群众,积蓄革命力量。党要领导人民群众起来革命,就必须拿起武器进行战斗。中国革命战争主要是在农村区域进行的。由于敌人十分强大,红军极为弱小,在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和红 军内曾有人对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示怀疑。年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九次扩大全会作出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议决案,断定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游击战争,建立的小块根据地是散乱的,不相关联

9、的,必致失败的,要求中国党“反对对于游击战争的溺爱”,强调要以城市为中心,“准备城市与乡村相配合相 适应的发动”。月,共产国际领导人布哈林在中共六大上作报告,仍认为中国党应以城市为中心,反对在农村 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主张红军走州过府、流动游击。中共中央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也主张以城市为中心。即便 是正在农村从事武装斗争的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也是逐步地认识清楚的。年月、月,毛泽东主持 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已经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且对于中国农村区域小块红色政 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论证,从而给予从事农村斗争的同志以重要的理论武装,使之增强了建设农村根 据地的信心和决心

10、。不过,这时他还没有形成全党应把工作中心放在农村的思想,也还是认为要以城市工作为中 心,并且是抱着影响和配合城市工作的目的而主张在湘赣边创造根据地的。在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的实践中, 特别是从年到年,毛泽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此时,农村游击 战争已经广泛地发展,并且有力地显示出它在中国革命中所占据的突出地位,而城市斗争则始终处于困难的境地。 实践表明,中国革命要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必须把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当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还认识不到这一 点的时候,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探索并总结经验,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毛泽东阐明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

11、他在年月给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 的信(即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作者注)中指出,那种“全国范围的、包括 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指出:中国是许多帝国主义国 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由此就发生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现象,有了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有 了在四周白色政权中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也就是在局部地区内的革命政 权)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 命高潮的重要因素。他批评把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与发挥农民的革命主力军作用对立起

12、来的观点,重申 年月红四军前委复中央信中提出的中国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 工人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思想。他总结各地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指出执行“单纯的流动游击 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必须采取“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 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 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他着重地指明坚持农村根据地斗争的意义,认为“必须这样,才能 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

13、动摇其基础而 促进其内部的瓦解。也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 能促进革命的高潮”。这些论述,实际上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阐明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学说的重大 发展。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完全是从中国的实际出 发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必须把工作重心首先放在乡村,不仅是由于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是反帝反封建

14、的 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应当成为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而且是由于敌强我弱的形 势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性。由此也就决定了必须在反革命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建立根据地,以积蓄、锻炼 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长期的斗争,逐步地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当然,着重于农村根据地的工作,不是说可以 放弃城市工作。相反,如果没有充分的城市工作,也达不到革命胜利的目的。 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如果不承认中国革命首先应以乡村为中心,那就只有两种可能的选择:或者是放弃革命 斗争去同帝国主义者及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妥协;或者是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这 两种选择的性质虽根本不同,但其

15、结局是相同的,那就是导致中国革命的失败。 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 集体创造。它反映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正确地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却是非常不容易的。世纪年代后期和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俄国革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严 重地阻碍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毛泽东等冲破教条主 义束缚开创出来的。走这条道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来自教条主义者的重重阻力。比

16、如,年月,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就以“记者”名义发表文章,批评主张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违反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 导者,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这个马克思主义原理。 为了反对党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在年月写下一篇题为调查工作的文章 (年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时,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作者注),深刻地阐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重要性。毛泽东强调指 出,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为了洗 刷唯心精神,他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的主体是群众。因此,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同坚持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是 一致的。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 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