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共育社区民族团结之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06253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芝兰】共育社区民族团结之花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芝兰】共育社区民族团结之花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芝兰】共育社区民族团结之花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芝兰】共育社区民族团结之花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芝兰】共育社区民族团结之花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芝兰】共育社区民族团结之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芝兰】共育社区民族团结之花(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育社区民族团结之花共育社区民族团结之花 共享民族和谐文明成果共享民族和谐文明成果北仑区新碶街道芝兰民族文化校外教育基地芝兰社区地处北仑城区中心,由 39 个小区组成,拥有楼群 182 幢、家庭5000 余户、居民 1.5 万人,是全区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社区。随着北仑 20多年来大规模开发建设,社区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加盟,外来务工人员数量逐年递增,其中回、苗、壮、佤、藏、傣、朝鲜、蒙古、维吾尔族等 12 个少数民族居民近 500 人,成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之一。近年来,新碶街道关工委依托社区,紧紧围绕“共育社区民族团结之花、共享民族和谐文明成果”主题,以建设“社区大家庭”和“民

2、族大家园”为目标,不断创新载体,探索民族团结创建新路,努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社区各族居民共谱和谐新篇的生动实践,赢得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还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一至高荣誉。主要做法归纳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一、围绕一个一、围绕一个“工作主题工作主题”街道关工委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作为一个永恒工作主题,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和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为社区民族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明确党总支书记为民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社区党总支班子坚持每年定期召开 4 次专题会议,重点研究和

3、探讨民族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此外,还坚持每年定期向少数民族人士代表通报社区建设情况,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二、建立两个二、建立两个“工作组织工作组织”社区及时建立“民族工作协调小组”和“民族联谊小组” ,确保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组织网络覆盖。少数民族中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活动能力的积极分子为成员。其中“民族联谊小组”由 11 名理事组成,设组长、副组长和秘书长。“民族工作协调小组”侧重研究社区民族工作的方向性问题和相对重大事务,建立并完善了民族工作会议及宣传教育情况通报、信息反馈、学习联谊、处理民族突发事件预案等系列制度,使社区民族工作在制度上得到了可靠保障。“民族

4、联谊小组”侧重反映少数民族居民心声,承揽社区民族工作的具体事务,并对社区内少数民族居民的家庭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完整的信息资料,呈现“人头清、情况明、服务实”的良好势态。此外,社区还专门编印了“民族之花”简报,在社区网站开辟“民族之花”板块,同时组建了少数民族志愿者队伍、少数民族啦啦队等,并注重经常地开展各项活动。三、健全三个三、健全三个“服务平台服务平台”街道关工委在社区注重整合自身有效资源,为少数民族居民群众精心搭建起“三个一”服务平台:一是在居委会专门开通了一条民族事务服务热线和维权热线。设立民族事务受理信访点,安排专人接听热线,认真作好记录,并建立了一支由 30 人组成的民族志愿者

5、服务队伍,及时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优惠便利的法律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二是在社区居民活动中心专门设立了一个“民族之家” 。建起了“民族知识馆” ,建立了社区“民族学校”和“民族文娱活动室”等可供少数民族居民学习交流的各类活动场所。三是在社区居民服务大厅开设了一个“少数民族绿色服务专区” 。在服务大厅设有专为少数民族居民服务的平台,既让社区少数民族居民感到方便与温馨,又彰显出浓浓的民族亲情,赢得了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好评。四、依托四个四、依托四个“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一)依托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居民的教育引导工作。借助党员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社区专门腾出一间活动室,注重经常

6、地开展社区民族工作。一是经常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和有关时事政治知识,对孩子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居民的综合素质。二是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场所,通过读书班学习、听形势报告会、观看反邪教警示教育片、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为少数民族群众交流讨论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三是提供党内事务“一门式”服务,提供关系接收、党费缴纳、学习资料发放等多项服务内容,精心搭建好为少数民族党员服务的平台。四是以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以“求团结、促进步、思稳定、谋发展”为主题,通过图片展览、民族知识讲座等形式,使党

7、的民族政策和法规深入人心。(二)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极大丰富少数民族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建成了社区民族知识馆。为进一步增进各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社区和谐稳定,社区千方百计筹集 20 万元资金建成了面积达 300平方米的社区民族知识馆,内设民族风俗廊、学习室、综述厅、名人厅、服饰厅、工艺厅等,并陈列了涉及各个民族的 服装和饰物等实物,深受各民族居民最爱。二是建成了部分民族标志性景观和活动场所。社区专门建有民族标志性建筑物,精心点缀的“民族连心桥”和绚丽多彩的民族公园,营造出浓浓的民族亲情;社区“民族风情文化长廊”荟萃了 56 个民族风情,成为小型聚会、座谈和演唱活动的理想场所

8、。三是民族特色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社区通过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体育联谊活动,包括邻里拔河和登山比赛、游览凤凰山主题乐园和吉利汽车城、赴九峰山景区赏梅、江南水乡乌镇旅游、与本地居民一起包烧烤、饺子、裹汤圆,共度新春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组队参加区少数民族传统文艺体育活动等形式,极大丰富了少数民族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少数民族居民大多能歌善舞等特点,社区先后举办了“各族齐相聚、欢乐一家亲”文艺晚会、 “和谐花香飘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汇演和民族宣传周等活动。(三)依托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尽可能满足少数民族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一是精心制作了服务联系

9、卡。对涉及少数民族有关政策等问题进行认真解答,努力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竭力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二是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居民群众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积极为下岗失业的少数民族群众推荐到街道社区家政服务中心、物业公司等单位就业。三是帮助少数民族困难居民解决生活困难。主要开展帮困救助和“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 (四)依托社区平安服务中心,着力维护少数民族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依托社区平安中心的警务室,组建 5 个调解组织,30 名专兼职调解员,及时掌握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各类需求和动态,建立健全预警预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等制度,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尤其对辖区流动少数民族人

10、口管理,认真排查调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协调解决、妥善处理少数民族群众与周围居民的矛盾纠纷,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五、发挥五个五、发挥五个“重要作用重要作用”街道关工委充分运用社区的独特资源优势,坚持共育共建共享,充分发挥了少数民族居民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社区建设中的建言献策作用。少数民族居民是社区大家庭的一员,他们有不少优秀人士为社区建设发挥作用,有的担任人大代表,有的担任楼群党小组长,有的担任楼组长,有的担任治安巡逻员,有的担任小区信息员。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等各项重大活动中,少数民族居民代表积极参与,为搞好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建言献策。他们中有的还被业主推选为小区

11、业主委员会的成员,直接参与小区的管理建设。二是公益活动中的带头推动作用。在爱心募捐、捐助社区“爱心超市”等活动中,他们带头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帮助困难群体;在筹备民族饰物馆时,他们纷纷拿出自己服装、头饰、用具、乐器、饰品等免费送给社区作为展品; 30 多人组成的社区民族志愿者服务队,积极为居民提供便利的法律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几年来,社区居民累计有千余人次享受各项优惠优待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高度好评。三是文明创建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家庭积极参与“文明城市” 、 “文明社区” 、 “文明小区” 、 “文明楼群” 、 “文明家庭”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与汉族同胞一起携手浇

12、灌文明之花。四是民族文化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拥有 30 多名演员的社区“民族之花文艺轻骑队” ,经常活跃在街道、市区各类演艺活动场合,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支耀眼夺目的“乌兰牧骑” 。他们自己创作和表演的卓玛 、 唐古拉冈 、 蒙古人 、 五彩霓裳等 10 多个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文艺作品,深受各族居民喜爱。五是平安建设中的维护稳定作用。社区通过开展“民族文明经营示范户”和“民族工作积极分子”评选表彰等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对辖区内卖核桃糕、葡萄干等乱设摊的新疆维吾尔族等流动少数民族,引导他们依法经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市容卫生的整洁,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较好地发挥了少数民族居民

13、在维护稳定和构建和谐社区中的“稳定器”作用。六、建立六个六、建立六个“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社区始终把制度建设置于突出位置,并着眼长远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使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一是组织领导机制。社区通过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式、新办法,使活动不断冠以新的内容,不断出新。二是教育引导机制。社区定期组织少数民族居民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和有关时事政治知识,并通过读书班学习、听形势报告会、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使党的民族政策和法规深入人心,确保政治立场坚定。三是典型宣扬机制。社区利用宣传橱窗、宣传展板等

14、多种宣传阵地及时宣扬少数民族居民中的先进事迹,表彰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导向作用,极大地调动起少数民族居民参与创建工作的热情。四是双向服务机制。一方面社区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了便捷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组建少数民族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建设,使社区各族群众团结共事、和睦相处,形成建设和谐社区的强大合力。五是工作调研机制。社区坚持每年召开四次民族工作专题会议,每季度听取民族工作汇报,每个月检查有关民族工作进展,并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居民家庭走访,从而及时了解掌握少数民族居民的相关情况和各种动态,并不定期向街道和区民族宗教管理部门进行汇报,有效增强

15、了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六是实事实效机制。社区按照办实事、讲实效的原则,积极主动关心困难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并将落实民族政策,帮助社区困难群众作为增进民族团结的主要手段,通过走访社区困难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社区空巢老人,使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深入人心。民族工作无小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全力打造服务少数民族居民群众的“民族家园” ,积极构建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的温馨和谐文明新社区为主要目标,以深化服务为手段,积极为少数民族居民群众排忧解难;以开展创新为源泉,积极探索社区民族工作的新的长效机制,从而把民族团结工作和民族文化的创建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使社区的各民族居民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蔚然成风,让社区民族团结之花结出更多累累硕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