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206195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农村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及社会发展需要而 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特定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的总称。每个区域都有其特有的 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和特点,因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 差异性。各经济区域均把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全面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农村经济区域化的共同特点是,集聚产 业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加快共同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强 统一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强区际联合,推进环境

2、保护一体化; 统筹管理,推进社会信息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农业 产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发展阶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将有限 资源实现最佳配置的体现,也是农村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必由之路。农村经济 生产的区域化,有益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标准和指导; 有益于“品种、知识、科技”三大更新工程;产品易集中收购和销售;容易实 现效益农业致富农民,推进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实现农村经济区域化,是推进 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综合 易县的自然地域、农村经济现状和农业产业化情况,将易县农村经济划分成八 大农业资源产业经济区。依据各区资源产业经济特点,进行产业定位,分区发

3、 展。 一 平原农牧资源产业区():位于易县东部山前平原,总面积 300.1km2,涉及 易州、高陌、凌云册、塘湖、裴山、高村 7 乡镇,119 个村,45862 户,160966 人。具有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质地良好、水资源开采便利、粮油农副产 品资源丰富等特点。 1.产 业特点:农牧产业占主导优势。本区是全县的粮油主产区,粮油产量分别占全 县总量的 55%、60%;也是供应县城居民消费的蔬菜生产基地,生产量占全县 蔬菜总产量的 44%;全县的肉牛育肥、良种肉牛繁育、秸秆养羊示范和瘦肉型 猪基地均分布在本区。粮油和养殖生产在全县农业中占有突出位置。 2.发 展目标:充分发挥耕地和农作物秸

4、秆饲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油、菜种植 与畜牧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实施以“三元”种植模式为特征的结构调整 方案,形成以农养畜、以畜促农、多业互补互促良性循环的农牧产业区,成为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北京农副产品(蔬菜、畜产品)的直供基地。 3.区 域发展措施:龙头建设。重点扶持塘湖肉牛产品加工、正四方牧公司、广源 养猪场等项目。优化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占地结构,改“二元”为“三元” 种植结构,实现种植与养殖互补、效益共赢的产业链条。强化水土资源管理。 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土地锐减势头;严格控制水资源污染;加大农田水

5、利 基本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科技投入。重 点推广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农业常规技术,提 高科技含量。适度规模养殖。采取公司加农户,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路子, 家家参与产业化经营,形成千万个小家与大产业互动的局面。加强配套设施 建设,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健全防雹、人工降雨体系。 做好灾害预报预警机制,提高应变能力,为农业产业化“保驾护航” 。发展乡 镇工业。重点建设舍龙城花岗岩开发、天然板材工业园区、康元林木科技有限 公司和亚林板业有限公司等项目,继续完善良村铸造和桥头三类建材工业小区 建设。 二 平原丘陵传统工艺手工业产业

6、区():位于易县东南部,总面积 44.9km2。 涉及尉都、凌云册和裴山三个乡镇,19 个村,7908 户,28545 人。区内农业气 候适宜,土地条件较好,拥有砚石矿特色资源,以此构筑了易水古砚的产业基 础。 1.产 业特点:鞋垫产业已成规模。东庄鞋垫加工产业起步早,是在市场引导下, 由农民自发参与兴起的。从业人员之多,生产规模之大,销售范围之广,已占 领东北、西南等国内市场,还远销俄罗斯等国。东庄鞋垫产业现已辐射到了塘 湖、凌云册、裴山等乡镇村,形成了名副其实、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经济。 易水古砚久负盛誉。易水古砚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世人 青睐。生产历史之久且久负盛誉。已形

7、成了石料开采、雕刻、销售为一体的采、 加、销产业体系。产品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大中城市。制砚产业已呈现出越做越 强之势。鞋垫、砚台的年产值占全区非农总值的 4050%,由此使农民增收 1040 元,占人均纯收入的 39.1%。 2.发 展目标:以鞋垫、砚台产业为支撑,以其品牌效应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 健全服务组织为保障,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冲出国门打入世界,把该区建成带动全县农村经济的传 统手工艺特色经济区。 3.区 域发展措施:健全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管理。成立县、乡、村三级砚台、鞋 垫产业协会,对资源、产品、市场价格等进行统一管理,完善营销网

8、络;成立 专业合作经济实体,有效解决单家独户经营规模小、实力弱、各自为战的松散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状态,提高产业整体的凝聚力。培育龙头企。以“龙头企业加小作坊或农户” 的形式进行产业化生产,规范加工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业活力。实施 精品战略。坚持以生产精品为主流的产业发展策略,以精品创品牌,以精品占 领市场,以精品创高效益,使精品成为整体产业内部活力的动力源。资源开 发与保护并重。砚石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也是易水古砚产业的基石,应给予 特别珍惜。统一规划,科学开采,杜绝资源浪费。加强宣传。尤其要加大对 我国南部

9、大中城市宣传覆盖面。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把产品信息推向全国 和全世界,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以此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 率。 三 丘陵林果旅游资源产业区():位于易县最南端,总面积 160.2km2,涉及独 乐、山北、塘湖、管头四个乡镇,43 个村、12987 户,45549 人。山区、丘陵、 平原俱全,具有土地类型的多样性。林业、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 有省级狼牙山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森林公园。 1.产 业特点:林果业是该区的特色产业。以生产水李为主的设施林果在独乐乡已 悄然兴起,人均果树 2 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约 70%来自林果业。独乐乡已成为 全县名副其实的林果专业乡

10、。果品总产量占全县果品总产量的近 20%。旅游 业系该区的第二主导产业。借助狼牙山国家级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旅游景点的 机遇,区内旅游业呈日趋火热之势。2003 年旅游业给当地农民人均增收 200 元 左右。 2.发 展目标:依托县校、乡校联合,实施科教兴乡、兴区域产业战略,不断提升林 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冲破营销瓶颈创新品牌,实现林果生产品牌化、旅游资 源配置功能化、蔬菜生产产业化、生产经营标准化,把该区建成全县林果产业 的领头羊、旅游产业的生力军。 3.区 域发展措施:创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狼牙山果脯厂,谋划柿果储藏、加工 企业和地膜芸豆深加工企业。打造知名品牌。集中精力从生产、管理到市场

11、营销,全力打造 1 至 2 个品牌,以精品取胜,使产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高知 名度的品牌。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根据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标准,尽快出 台适合易县操作性强的可执行标准,并付诸实施。以全面提升林果产品质量。 加强市场建设。重点建设狼牙山果品批发市场,扩大场地规模,完善配套设 施,强化市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岭东和石家统果品产地市场,作为狼 牙山市场的延伸。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农家游质量。重点建设索道、道 路、绿化、环保设施、餐饮购物服务等配套设施。规范颇具农家特色的农家游, 以增加旅游品种,弥补区内服务设施之不足,提高旅游区的整体功能。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

12、p:/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四 丘陵牧业杂粮产业区():位于易县丘陵地带,总面积 546.4km2,涉及 高村、裴山、塘湖、白马、流井等 10 个乡镇,119 个村、32521 户,111572 人。 具有适于旱作种植较大面积的旱地,气象条件适宜,土壤环境条件好,饲草资 源丰富等资源特点。 1.产 业特点:小杂粮产业已渐起步。该区是全县小杂粮生产的集中区域,小杂粮 产量占全县小杂粮总量的 47%,其中甘薯占全县总量的 34.2%。区内建有谷子、 甘薯和旱作农业精品示范园。已形成全县甘薯和谷子两大生产基地。畜牧生 产初具规模。牛、猪、羊饲养量分别占全县饲养量的 252

13、6%,家禽占 22%。 区内建有百泉养牛、养羊精品示范园,瘦肉型猪场 2 个,家禽养殖场 16 个,家 禽存栏 18490 只。 2.发 展目标:抓龙头带基地,抓示范创品牌;抓生态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抓服务组织建设,促产业协调发展。将小杂粮纳入产业化轨道,创具有绿色认 证标志的小杂粮品牌。发展草业,挖潜秸秆潜力,以草促畜,实现种植与畜牧 产业互促互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3.区 域发展措施:提高小杂粮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成立小杂粮专业协会,对小杂 粮生产进行协调、指导,确保小杂粮生产有依托,加工有方向,销售有目标。 强化小杂粮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增加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

14、 质量,着力发展绿色、有机小杂粮。谋划龙头加工企业,实现加工、包装增值, 提升档次,创出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发展草业,恢复草场植被。实施天 然草地植被恢复与保护工程,改良草场 6 万亩,人工种草 4 万亩。 五 丘陵林渔游资源产业区():位于易县中心地带,介于丘陵与浅山过渡区域。 总面积 218.3km2,涉及梁格庄、西陵、大龙华、安格庄 4 乡镇,40 村、10404 户,35874 人。具有山地和丘陵双重地理特点。蓄积着全县 95%以上可养水面 资源。.有以山水为景的南湖和龙湖、以生态景兼道教文化的云蒙山、科教兴村 的柴厂华夏第一村和最具近代文化特色的清西陵等。集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一体,

15、是全县旅游功能较完善、旅游品种最多的区域。 1.产 业特点:统揽全县水产养殖于一区。渔业是本区的优势产业。全县水产养殖 95%的资源和产量均出自本区,渔业产值占该区农业总产值 25.6%,占全县渔 业总产值的 92.6%。旅游业蓬勃发展。该区旅游业堪称全县旅游业的“龙头” 。 景点多,品牌多,功能较完善,旅游直接收入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 81.2%,综 合收益占 91.4%。 2.发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展目标:发展林草,改善生态;挖潜水面资源潜力,提高水产养殖产出量;优 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整体功能。把该区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水产丰富、 风光秀丽的水产之乡和旅游胜地。 3.区 域发展措施:发展林草,改善生态。景点周围适度发展观赏树种和经济林种; 景区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保土固沙;配合实施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保护 项目,改良草场,为发展牧渔业奠定物质基础。改造中低产水面,提高单位 面积产量。开发不同水层资源发展立体养殖;科学施肥,提高水面肥力;加强 科学管理,提高水产品科技含量;适度发展网箱养殖,以其高投入获取高产出、 高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