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04624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阅读(12 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予独爱莲之出

2、淤泥而不染(2 分)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D. 无案牍之劳形1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2 分)(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13.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2 分)答: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

3、精练,骈散相间。15.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参考答案:11.D 1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衬托莲之高洁。(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13.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14.C 15.(1)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2)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答案(八) (广西百色卷)200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

4、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 (2 分)可爱者甚蕃 蕃: 不蔓不枝 蔓: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11翻译下列句子。 (4 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 ,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 、 “牡丹之爱”呢?(2 分)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 分)(

5、六)2008 年海南省 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9、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可爱者甚蕃(pn ) B、出淤泥而不染(x)C、濯清涟而不妖 (zh)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 分)( l )香远益清 益: ( 2 )亭亭净植 植: ( 3)陶

6、后鲜有闻 鲜: ( 4)宜乎众矣 宜: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八) (广西百色卷)20079、多 长枝蔓 10、C 1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 、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

7、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七)湖北鄂州市 2007 年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

8、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菡萏:未开的荷花。异馥:异香。芙渠:荷花。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 分)不蔓不枝( )陶后鲜有闻(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

9、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 分)甲文:_乙文:_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 分)(七)湖北鄂州市 2007 年20长枝节,生出枝节 少 停止 合宜,适合(2 分) 21C(2 分) 22(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 分)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

10、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3 分) 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 “可闻” “可吃” “可用” ,有实用价值。爱莲说复习题及答案三峡练习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 2.填空题。 三峡选自 ,三峡是( )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 ) ,字( ) , ( )学家。 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故渔者歌曰:(“ , 。 ” ) 3.解释下列加点

11、字的意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绝巘多生怪柏( ) (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猿鸣三声泪沾裳(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重岩叠嶂: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晴初霜旦: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12、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略无 嶂 蔽 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

13、1.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3.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4.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 色。 (三)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5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16下列加点词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沿溯阻绝 绝:.断绝 .极、最 C.缺乏 D.穿过 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水落而石出者 而:.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绝: 发: 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