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传》读后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题目:作业题目:曾国藩传曾国藩传读后感读后感专业及班级:专业及班级:纺织 1302 班,纺织 1304 班姓名及学号:姓名及学号: 周炎华(1310150403)李宇江(1310150413)具体的分工:具体的分工:李宇江 写读后感,做 PPT周炎华 课堂演讲 曾国藩传读后感借着这次马克思主义概论课课外实践的机会,我和小组成员认真阅读了曾国藩传 。作者: 何国松;出版时间: 2010-01-01;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这本书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功与过. 探究了其内心的负荷与无奈。里面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
2、的过程;深刻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与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们眼中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呢?一,读书作为曾子的后人,曾家祖祖辈辈都是半耕半读,有书读天赋的小孩从小就让他以读书为业,目的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会读书的就务农,以供养全家。因此,在曾国藩还是孩提时,就背负起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重任。让人佩服的是,当他三次参加院试而不中后,他没有消沉,而是为自己改名“涤生”,意
3、思是:洗涤自己、重获新生;立志“不考取功名不成家”,直到二十三岁考中秀才后才娶妻生子。更可贵的是,他中进士、点翰林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玩命地读书。他拜唐鉴为师,研读程朱理学,开始钻研考据学,同时还注重诗词歌赋的写作,不断地弥补自己学识的缺陷,不断 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终于以渊博的知识闻名整个翰林院。在自己的低位与财富都到达了一定高度后,仍然孜孜不倦的从书中学习知识,这在当今社会都是很难得的品质。二.修身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并终身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座佑铭以自勉。其进入翰林院后,并不
4、急于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心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拜倭仁为师,开始“正心”“修身”。他天天写日记,晚上临睡前,把一天来所为的事,不分大小逐一记下来,然后问一问自己,今天所作的哪些符合正人君子的行径?哪些不符合正人君子的要求?这一习惯曾国藩一直保持到临死前的一晚。正是他对自己近似苛刻的检点,完善了他的人格,塑造了“曾国藩人格”魅力。曾国藩的人格修养,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 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
5、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诚。敬,静,谨,恒”五个字看似简单,但是曾国藩坚持了一生,也由此造就了其完美的人格。三.带兵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 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曾国藩信奉“惟有德者能宽服民,其次莫如猛”。所以持“宁可错杀,不可轻放”, 谓之“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曾氏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尚在次之。选择哨官营官,以“朴实稳当”,是第一义。须重在实心办
6、事,有忠义血性;其次在能吃苦,号令严明,有智谋。后来与太平军作战,在军情紧急时也毫无畏惧,数次抱定必死之心写下遗嘱。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四.远见在国难当头之时,曾国藩以及他的学生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他很有创新精神,购买国外仪器设备,雇佣外国专家进行科技研究,技术创新。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
7、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虽然最终他发起的洋务运动没能突破封建统治的重重障碍,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但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提供了经验。评价:在阅读了曾国藩传之后,我想起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那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的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曾国藩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读书,他懂得自己需要什么,不断弥补自己学识的缺陷,他总能从自己实际
8、出发,实事求是的去学习。 二是镇压太平天国。他选择官兵以“朴实稳当”为第一要义,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这也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作风。我感觉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中国人,他身上有着典型中国读书人的特质,那就是修身,齐家和治国。尽管他服务的是那个腐朽的满清王朝,但是抛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他那份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人的爱仍值得我们尊敬。曾国藩是个真正的学者,从他二十三岁考取秀才,到三十二岁致力于朱理学,再到三十八岁编成曾氏家训,贯穿了其不断拜师不断学习各家流派的前半生。他后半生虽不断征战,且经历坎坷,但是仍不忘自律与学习。每日坚持写读书笔记,检讨自己的行为,并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曾家虽屡次封侯,
9、但曾国藩对子女要求很严,教育子女更是中国近现代的典范,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曾国藩在教育上选拔和培养了一批人才。在其攻克金陵之后,首先组织修复江南贡院,招贤纳士。他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先后提拔了赵烈文、黄翼开、薛福成等一批对日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幕僚。不仅如此,曾国藩也是识才的伯乐。他的很多门徒如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都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人物。他重新创建了金陵书局,不仅翻译和出版国内经典典籍,还翻译了一大批国外的科技著作以及文化、政治思想书籍,为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第一次思想
10、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在攻打平天国之前, 他深知,要打败强大的太平军,靠政府那些懒散无能的绿营、八旗兵是不行的。于是就立即另起炉灶,在湖南筹办湘军。他非常重视对军队的训练,不惜重金加强军备。由于湘军在军费上没有政府来源,曾国藩便克服重重困难,四处筹款建军。在军还未训练完毕时。它不轻易出师作战,这也为他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后来与太平军作战时,他在军情紧急时也毫无畏惧,数次抱定必死之心写下遗嘱。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曾国藩另一个可敬之处是,在国难当头之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他购买国外仪器设备,雇佣外国专家进行科技研究,技
11、术创新。虽然最终他发起的洋务运动没能突破封建统治的重重障碍,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但也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提供了经验。有这样一句话,叫“当官要读曾国藩 ,经商要读胡雪岩 ” ,中国有多少包括毛泽东、蒋介石在内的政治家、政客都把曾国藩作为官场的圣经,同时也把曾国藩本人当作的教父。的确,从一个普通的湘乡子弟,走到官居一品的大学士,曾国藩是一个仕途上的成功者。他的挺,他的忠,他的严,他的谨,的确为中国封建社会官僚之极,也正因此他才能坐到中国封建官位之极。纵观他的一生,我们觉得曾国藩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最后我想用四个词来形容他:睿智,坚守,严谨,忠贞不渝。读了这本书我们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我和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以后要多读一些像这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