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01920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体感知: 1.较长的词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两阙的内容相对独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 写狩猎的场景,下阕写诗人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 ,上阕写边地风光,下阕写将士怀 乡之情。 这首词是否符合这个规律呢?试做简要说明。 2困难语句疏通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疏通文本。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实则是我们教学中常常被忽略的地方,如果 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对文字和内容的基本理解,鉴赏就无从展开。基本完成一首词的理解应该 分成两个层面:字句理解和情感把握。整体感知阶段的两组问题恰恰对应这个两个层面。1上阕最后一句辛弃疾说“把吴钩看了”

2、 ,他的另一首词破阵子中也有“醉里挑灯看 剑”的句子。这里的“吴钩看了” “挑灯看剑”有何深意?他登临高处“拍遍栏杆”究竟是 要抒发何种心情? 设计意图: 1这首词中的“英雄失路”的痛苦在集中体现在“看”和“拍”两个字上,授课过程中不按 诗句的顺序逐次进行,而是直取中心,可以使一下子抓住全词的整体感情。 2 “吴钩看了”“挑灯看剑”是辛词中非常著名的句子,辛弃疾是英雄,英雄的剑应该是用 来杀敌的,可是不被重用的稼轩公,却只能对着自己的吴钩空悲叹。语文课的真正价值就在 于引导学生学生关注和品味这些“有意味的形式”。2辛弃疾是一位英雄,却又饱读诗书。隶事用典是辛弃疾词的重要特征。他用典并非炫耀 自

3、己的才学,而是要借古人之事写自己心中块垒。请完成下列表格,尝试用四字短语概括 典故内容,并找出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思考诗人使用这个典故要表达的情感。涉及人物典故内容作者态度表达的作者情感张翰思乡归隐休说不_(填入两个字的动词)归隐之乐许汜刘备桓温 设计意图: 1.用典是中学生学习诗词的难点之一,中学生的相应储备不足,很难感受到典故之美。 因此不妨直接点出“用典”的实质作用借古人之事写自己心中块垒。以此为出发点,引导 学生去研读文本,既没有剥夺学生的参与权利,又能保证时间。 2.用四个字概括典故内容,在作者情感概括中必须使用两个字的动词,这些内容依然着 眼于对学生在语言形式的方面的引导和训练

4、。3情景关系是研读古代诗歌的重要技巧。在基本把握住诗人情感的基础上,我们共同研读 一下诗人笔下的景象。据史料记载,建康赏心亭是一处绝佳的风景,但诗人在上面那种心 情下去欣赏这山川美景,会生出怎样的感受? (1)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落日 (4)断鸿设计意图:1情景关系中“情”为主, “景”是宾,在基本把握住诗人情感的前提下再来分析情景关系 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如果拘泥于本文本身的顺序,非要从上阕的景开始分析,效果未必理想。2情景关系中,值得关注的是“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中蕴含的“移情”手法。教师在 授课中不妨将学生已经学过的类似诗词名句帮学生进行一下梳理、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