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198262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本文由 LHJ2004LHJ 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http:/www.tech- 2010-7-13 14:18:39 中国食品科技网 1 2 3 下一页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进出口食品安全,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 中华 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及其实施条例和 国务

2、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 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进出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粮食、水果、食用活动物的安全管理依照有关规定 执行。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 主管全国进出口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 在国家质检总 局的统一领导下,依法做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实施注册管理、 对向中国境内出口食品的 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实施备案管理、 对进口食品实施检验、 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

3、实施备案管理、 对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实施备案管理、对出口食品实施监督、抽检、对进出口食品实 施分类管理、对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诚信管理。 第五条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诚实守信,保证食品安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 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条检验检疫机构从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人员 (以下简称检验检疫人员) 应 当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接受相应的培训。 第二章食品进口 第七条国家质检总局对向中国出口食品的国家或者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 并根据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需要进行回顾性审查。 国家质检总局依据中国法律法规规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国内外疫情疫病和有毒 有

4、害物质风险分析结果,结合前款规定的体系评估和审查结果,确定相应的检验检疫要求。 第八条进口食品应当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检疫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 布前,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 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实施检验。 首次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 收货人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交国务院卫生行 政部门出具的许可证明文件,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进行检验。 第九条国家质检总局对向中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制度, 注册工 作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执行。 向中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应当向国家质检

5、总局备案。 申请备案的出口商 或者代理商应当按照备案要求提供企业备案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注册和备案名单应当公布。 第十条进口食品需要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手续的, 应当取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 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后方可进口。第十一条对可能存在动植物疫情疫病或者有毒有害物质风险的进口高风险食品实行指定口岸入境。指定口岸条件及名录由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并公布。第十二条进口食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规定, 持下列材料向海关报关地的检 验检疫机构报检: (一)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等必要的凭证; (二)相关批准文件; (三) 法律法规、 双边协定或者议定书等规定需要提交的输出国家 (地区)

6、 官方检疫 (卫 生)证书; (四)首次进口预包装食品,应当提供进口食品标签样张和翻译件; (五) 首次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 应当提供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许可证明 文件; (六)进口食品应当随附的其他官方证书或者证明文件。 报检时,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将所进口的食品按照品名、品牌、原产国(地区)、 规格、数/重量、总值、生产日期(批号)及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其他内容逐一申报。 第十三条检验检疫机构对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报检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 受理报检。 第十四条进口食品的包装和运输工具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并经检验检疫合格。 第十五条进口预包装食品的中文标签、 中文说明书

7、应当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第十六条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标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以 及与质量有关内容的真实性、 准确性进行检验, 包括格式版面检验和标签标注内容的符合性 检测。 进口食品标签、说明书中强调获奖、获证、产区及其他内容的,或者强调含有特殊成分 的,应当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进口食品在取得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之前, 应当存放在检验检疫机构指定或者认 可的监管场所,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 第十八条进口食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 由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合格证明, 准予销售、使用。 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合格证明应当逐一列明货物

8、品名、品牌、原产国(地区) 、规格、数/ 重量、生产日期(批号),没有品牌、规格的,应当标明“无” 。 进口食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出具不合格证明。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 护项目不合格的,由检验检疫机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出具退货处理通知单,由收货人办 理退运手续。其它项目不合格的,可以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 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第十九条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 收货人应当事先向所在地检 验检疫机构申请备案,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填制准确完备的收货人备案申请表; (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对外贸易经

9、营者备案 登记表等的复印件并交验正本; (三)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四)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组织机构设置、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 (五)拟经营的食品种类、存放地点; (六)近 3 年从事食品进口、加工和销售(品种、数量)的相关说明; (七)自理报检的,应当提供自理报检单位备案登记证明书复印件并交验正本。 检验检疫机构核实企业提供的信息后,准予备案。第二十条进口食品的收货人应当建立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进口食品的卫 生证书编号、品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 式、交货日期等内容。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 年。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本辖区内收货

10、人的进口和销售记录进行检查。 第二十一条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口食品实行风险监测制度, 组织制定和实施年度进口食品 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进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组织对进口食品进行风险 监测,上报结果。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进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调整对相关进 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管措施。 第二十二条进口食品原料全部用于加工后复出口的,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出口食品目的国 (地区)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贸易合同要求进行检验。 第二十三条检验检疫机构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食品时, 可以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进口食品收货人、报检人、代理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

11、;对有违法行为并受到行政处罚的,可 以将其列入违法企业名单并对外公布。 第三章食品出口 第二十四条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出口食品符合进口国家 (地区) 的标准及合 同要求。 进口国家(地区)无相关标准且合同未有要求的,应当保证出口食品符合中国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第二十五条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容器等进货查验记录制 度。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如实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依照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对其出口食品进 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报检。

12、上述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不得少于 2 年。 第二十六条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备案制度, 备案工作按照国家质检总 局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 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食品原料种植、 养殖场实施备案管理。 出口食品原料种 植、养殖场应当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办理备案手续。 实施备案管理的原料品种目录(以下称目录)和备案条件由国家质检总局另行制定。出口 食品的原料列入目录的,应当来自备案的种植、养殖场。 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公布备案的原料种植、养殖场名单。 第二十九条备案种植、 养殖场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对

13、备案种植、 养殖场实施监督、 检查, 对达不到备案要求的, 及时向所在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 机构通报。 生产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向备案种植、 养殖场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通报种 植、养殖场提供原料的质量安全和卫生情况。 第三十条种植、养殖场应当建立原料的生产记录制度,生产记录应当真实,记录保存不 得少于 2 年。备案种植、养殖场应当依照进口国家(地区)食品安全标准和中国有关规定使 用农业化学投入品,并建立疫情疫病监测制度。备案种植、养殖场应当为其生产的每一批原料出具出口食品加工原料供货证明文件。 第三十一条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食品安全实施风险监测制度, 组织

14、制定和实施年度出口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组织对本辖区内出口食品 实施监测,上报结果。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在风险分类基础上调整对相关出口 食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管措施。 第三十二条出口食品的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规定,持合同、发票、装箱单、出 厂合格证明、 出口食品加工原料供货证明文件等必要的凭证和相关批准文件向出口食品生产 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报检时,应当将所出口的食品按照品名、规格、数/重量、 生产日期逐一申报。 第三十三条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出口食品分类管理要求、 本地出口食品品种、 以往出口 情况

15、、安全记录和目的地国家(地区)要求等相关信息,通过风险分析制定本辖区出口食品 抽检方案。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抽检方案和相应的工作规范、规程以及有关要求对出口食品实施抽 检。 有双边协定的,按照其要求对出口食品实施抽检。 第三十四条出口食品符合出口要求的, 由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规定出具通关证明, 并根据 需要出具证书。出口食品输入国家(地区)对证书形式和内容有新要求的,经国家质检总局批 准后,检验检疫机构方可对证书进行变更。 出口食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由检验检疫机构出具不合格证明。 依法可以进行技术处 理的,应当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合格后方准出口;依法不能进行技术处 理或者经技术

16、处理后仍不合格的,不准出口。 第三十五条出口食品的包装和运输方式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并经检验检疫合格。 第三十六条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运输包装上注明生产企业名称、 备案号、 产品品名、 生产批号和生产日期。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出具的证单中注明上述信息。 在保证产品可追溯 的前提下,经检验检疫机构同意标注内容可适当调整。 需要加施检验检疫标志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加施。 第三十七条出口食品经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符合出口要求运往口岸的, 产地检验 检疫机构可以采取监视装载、 加施封识、 加施电子锁或者使用全球定位系统等方式实施监督 管理。 第三十八条出口食品经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符合出口要求的,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 按照规定实施查验,口岸查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口。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将有关信息及时通报产地检验检疫机构, 并按照规定上报。产地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不合格原因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第三十九条对装运出口易腐烂变质食品、冷冻食品的集装箱、船舱、飞机、车辆等运载 工具, 承运人、 装箱单位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装运前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