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翻译2级经验[1]1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197530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事部翻译2级经验[1]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事部翻译2级经验[1]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事部翻译2级经验[1]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事部翻译2级经验[1]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事部翻译2级经验[1]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事部翻译2级经验[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事部翻译2级经验[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经验:备考经验: 转转 人事部二级翻译考试经验谈人事部二级翻译考试经验谈为方便自己和大家学习,作者提到的准备资料我会尽量找齐,将链接加上转帖如下:我本科的专业并非英语,但本专业的课程不多,空闲时间不少,没事就学英语,纯粹是兴趣使然,后来慢慢接触到了翻译。在校期间,我只是偶尔旁听过一些翻译课程,并没有系统地学过,主要还是靠自学,多做练习,遇有问题就向有经验的老师请益,因此本科时还算打了点基础。需要说明的是,我自学翻译的主要方法就是“对照法”,将原文和较好的译文对照着看,这是个笨办法,但在我看来却最为有效。谈到翻译教材或辅导书,虽然见到一本买一本,慢慢也攒了几十本,但却没有通读过一本,因为我总

2、是固执地认为实践高于理论,而书中的有些内容在实践中总是派不上用场,还不如多做些练习提高得快些。毕业后我从事的工作与翻译无关,但英语学习也没间断。2005 年春天,我决定参加年末的二级笔译考试。先买了本大纲,看了看样题,拟定了备考方案。综合能力考试不成问题,关键是实务考试。备考过程中我坚持勤动手的原则,我坚持勤动手的原则,每天英译汉和汉译英各做一段,真正动笔写,丝毫不马虎每天英译汉和汉译英各做一段,真正动笔写,丝毫不马虎。备考过程中切忌光切忌光看不练,即只看各种教材而不练习看不练,即只看各种教材而不练习,这样的考生几乎没有通过的希望。翻译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在实际练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

3、能找到各种问题。教材的例子往往比较典型,但弄懂这些例子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中就不会遇到新问题,没有哪本教材是万能的。必须要勤于,在练习中思考和总结。教材中的例子是别人咀嚼后的现成品,考生一定要学会自己去咀嚼,这个步骤断不能省。此外,练习中要动笔写,不能做视译。在平时训练中就要以考试的真实状况训练自己。口说和笔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过程,往往觉得看懂了,能翻译,但落到纸上的译文却不一定能令人满意。汉语是否通顺,英语是否准确,书法是否整齐,卷面是否干净,这都在考察平时是否动笔。关于资料,我自己根据大纲和样题准备了一些,简要介绍如下: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及其英译本2.中国翻译编辑部编的名作精译(青岛出版社)

4、3.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政府工作报告 2000-2009(中英文对照)及报告热词 WORD 下载 5.网上搜索的我国领导人讲话及其英译本6.时代和经济学家等外刊若干新闻电子杂志:时代、经济学人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下载汇总(更新中)【翻译考试真题来源】The Economist2009 年经济学人电子杂志下载最新汇总7.英语世界和英语学习若干需要指出的是,资料不贵多而贵精资料不贵多而贵精,时间有限,因此必须要找到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资料并好好利用。由于我在备考开始之时已经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技巧,所以备考过程中主要以练习为手段,侧重扩大阅

5、读面和提高双语水平主要以练习为手段,侧重扩大阅读面和提高双语水平。我看的这些书不一定适合所有备考者。如果是刚刚接触翻译的网友,我还是建议找几本翻译教材读一读。二笔考试无固定范围,指定教材也就是个参考,千万不可以此为据,猜题目、背译文等方法就更不足取了。2005 年 11 月的考试我顺利通过,但分数很低,由此我也猜测到评判标准之严格,同时也认识到唯有严格的评判标准方能保证证书的含金量。2006 年 1 月份我开始准备二级口译考试,由于过了二笔,底气很足,轻敌之念遂生,以为二口不过如此。5 月一考,大败而归,综合能力虽然勉强通过,但实务仅得 50 分。失败原因小结如下:第一,听力不过关。考口译,八

6、成是考听力。虽然我有一定的听力水平,但那是做选择题的水平,听懂个大概也能勾对 ABCD。口译考试却丝毫不能马虎,漏听或错听一点,全句的分就没了。漏听或错听一点,全句的分就没了。第二,笔记不过关。交替传译的测试内容之一就是笔记,而我在备考中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结果在实战中记得一塌糊涂。知道成绩后,痛定思痛,端正态度,认真备考 11 月的考试。主要方法如下:第一,加大听力训练强度,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加大听力训练强度,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即不在不在乎每天听多少,而是每天听懂多少乎每天听多少,而是每天听懂多少。我经常一个晚上只练习一段 10 分钟的听力,一个词一个词地抠。虽然进度慢,但收效很好。第二,学

7、着记笔记。推荐林超伦先生实战口译一书,书中对如何做笔记有相当详细的讲解。第三,精读教材。王燕老师主编的这本二口实务教材非常好,讲解透彻,我在第二次备考中细细阅读了几遍,收获很大。关于资料,仍是简要介绍如下:1.梅德明主编的汉英/英汉口译实践和新汉英/英汉口译实践四本书。这四本书是上海高口的辅导书,但也可用来备考二口,因为该套书内容广泛,所选材料也比较新。下载汉英口译实践(作者:梅德明)电子版梅德明新英汉口译实践-成功之路全套 MP32.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音频。记者会译员均来自外交部翻译室,水平之高,足可借鉴。记者会内容广泛,不排除考试中会涉及到相关内容。3.林超伦的实战口译。4.政经词汇,这

8、需要慢慢积累,没有哪本书是“一本全”。第二次考口译,顺利通过,兴奋之余也很冷静,就是刚入门而已,要走的路仍很漫长。补充内容:(一)选用哪本英汉词典?按 CATTI 考试规定,笔译考试考生可携带纸质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各一本参加考试。关于英汉词典,我推荐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英汉大词典是我国首部独立研编的综合性英汉词典,兼具百科全书的性质。这部“中国制造”的词典 1991 年出版后即成为联合国编译人员使用的主要英汉工具书,被誉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双语词典之一”。出版 16 年来,英汉大词典的影响已难以估量。截止 2005 年,英汉大词典已累计发行36

9、万册,迭次获奖。2007 年 4 月,英汉大词典(第二版)出版。新版除对旧版中的软硬伤勘误纠错外,更着重于更新专有名词和术语的信息,增补英语新词、新义、新用法。新版收录约 22 万词条,其中增 2 万余条新词新义,设附录 13 种。我于 2001 年购得英汉大词典(第一版),六年来日日请益,获益良多。在备考二级笔译的八个月中,这本词典更是须臾不可离手。2005 年 12 月我带着这本词典走进了二级笔译考试的考场。偶尔遇见的几个生词都没有逃出这本词典的范围。后来者是幸福的,因为你们可以带着英汉大词典(第二版)走进考场。对有志于从事翻译工作的学生而言,这本词典是一位良师。当然,请千万不要为了一时之

10、需而购买这本词典,因为带着平时使用的词典考试最顺手。我吁请大家在平时学习中也能勤于查阅,定有所得。(二)选用哪本汉英词典?关于汉英词典,我推荐吴景荣和程镇球二位先生主编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本词典由商务印书馆于世纪之交隆重推出,是我国迄今为止篇幅最大、收词最全、内容最新的一部大型汉英词典。本词典在我国著名英语专家、汉英词典主编吴景荣教授和外交部英语专家程镇球先生的主持下,由十多位活跃在当今英语界的专家教授通力合作、呕心沥血十余年编纂而成。值得一提的是,王燕老师也参与了本词典的编写工作。该词典收词广泛,全书条目近十二万,为我国同类词典之冠,注意收录政治、经济、文化、金融、高科技等方面的流行新词(含港、台词语),并提供各领域重要的专有名词及其背景简释,具有百科功能。释义准确,译文精当,所有词条和例证均经汉语和英语专家审定。从应考的角度说,带入考场的词典当然是越大越好。但这本词典的好处不仅仅是“大”,更重要的优点是例句丰富,这对考生大有裨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坊间汉英词典比较多。这本词典我用得比较勤,感觉比较顺手,但推荐这本词典仅是我的一家之言,供大家备考时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