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52%20测量平差计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9500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552%20测量平差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1552%20测量平差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1552%20测量平差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1552%20测量平差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1552%20测量平差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552%20测量平差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552%20测量平差计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测量平差计算 课程代码:0155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以误差理论、最小二乘原理对测量外业观测的数据作数学分析,并评定其精度的一门学科。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理论,研究数据处理理论在测量中的应用,了解测量数据处理的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用经典的误差理论和比较前沿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合理的平差解算,以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误差理论和现

2、代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理解,增强学生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2、基本掌握测量误差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及应用;3、掌握条件平差、间接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4、基本掌握各类平差软件的特点及应用。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要先修实用测量技术 、 高等数学 , 计算机应用基础树立学生在测量基础原理、方法技术以及数学计算的基本理念和思想,同时本课程也为后续课程控制测量 、 测量程序应用 、 GPS 定位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二部分第

3、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观测误差的基本概念;22了解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懂得观测误差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这一事实;3掌握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及粗差的定义;4了解测量平差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误差的分类(重点)识记: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特点应用:辨别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二)误差产生的原因(次重点)理解:误差产生的三大原因(三)测量平差的任务和内容(一般)识记:测量平差的任务和内容第二章第二章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性

4、;(2)掌握衡量精度的指标。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偶然误差的规律性(重点)识记:偶然误差的概念理解:误差正态分布曲线应用: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性(二)衡量精度的指标(次重点)识记:衡量精度指标的概念理解:精度的含义应用:计算中误差、相对中误差和限差 第三章第三章 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协方差传播律及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协方差与协方差传播律;32掌握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3掌握协因数与协因数传播律;4掌握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5理解最小二乘原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广义误差传播律(重点)识记:方差与协方差、协因素的概念理解:误差的传播应用:误差传播公式应用 (二)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

5、次重点)识记:权的定义理解:权及单位权中误差的涵义应用:测量上常用的定权方法(三)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及其实际应用(次重点)识记:中误差计算公式应用: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应用第四章第四章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平差数学模型;2理解最小二乘原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平差数学模型(一般)识记:平差数学模型(二)最小二乘原理(重点)理解:最小二乘原理应用:测量平差准则第五章第五章 条件平差条件平差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条件平差原理; 42掌握条件方程的列立;3掌握条件平差中法方程的组成与解算方法;4掌握条件平差精度评定的方法;二、考核知识

6、点与考核目标(一)条件方程(重点)识记:条件方程的形式理解:多余观测数应用:条件方程的列立 (二)法方程的组成与计算(重点)识记:条件平差中法方程的形式应用:法方程的组成(三)精度评定(重点)理解:平差值函数应用:计算平差值函数中误差(四)条件平差计算步骤(重点) 应用:条件平差实际应用第六章第六章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附有参数条件平差原理;2理解附有参数条件平差方法的应用。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模型理解: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应用第七章第七章 间接平差间接平差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间接平差原理; 2掌握误差方程的列立;3掌握间接

7、平差法方程的组成与解算方法;4掌握间接平差精度评定的方法;55掌握直接平差法和应用。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误差方程(重点)识记:误差方程的形式理解:未知数应用:误差方程的列立 (二)法方程的组成与计算(重点)识记:间接平差中法方程的形式应用:法方程的组成(三)精度评定(重点)理解:未知数函数应用:计算未知数函数中误差(四)直接平差(次重点)应用:加权平均值及其精度计算(五)间接平差计算步骤(重点) 应用:间接平差实际应用第八章第八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2理解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方法的应用。二、考核知识点与考

8、核目标识记: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理解: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应用第九章第九章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概括平差函数模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概括平差函数平差的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理解:概括平差函数平差方法及应用6第十章第十章 误差椭圆误差椭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点位真误差及点位误差的含义;2掌握误差椭圆的参数;3理解相对误差椭圆意义。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点位误差(重点)识记:点位真误差和点位误差的定义理解:点位误差涵义应用:点位误差计算 (二)误差椭圆(重点)识记:误差曲线 理解:误差椭圆意义应用:误差椭圆参数计算(三)相对误差椭圆(次重点)理解:相对误差椭圆意义应

9、用:相对误差椭圆参数计算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平差系统的统计假设检验平差系统的统计假设检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假设检验的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理解:统计假设检验基本方法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 、 “理解” 、 “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7要求。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

10、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二、教材二、教材1 1、指定教材、指定教材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编,2005 年版。2 2、参考教材、参考教材测量平差 ,黄河水利出版社,刘仁钊主编,2007 年版。三、自学方法指导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

11、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

12、)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8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

13、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 5 学分,建议总课时 90 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 1 章绪论2第 2 章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6第 3 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16第 4 章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6第 5 章条件平差20第 6 章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4第 7 章间接平差20第 8 章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4第 9 章概括平差函数模型2第 10 章误差椭圆8第 11 章平差系统的统计假设检验2合 计90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

14、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20%、“理解“为 30、“应用“为 50。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 2:3:3:2。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 65%,次重点占 25%,一般占10%。9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证明题、计算题。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50 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六、题型示例六、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某三角形中,角 A、B 的中误差分别为 mA=2.4,mB=3

15、.2,则 C 角的中误差为( )A1.8 B2.5 C4.0 D5.6 (二)多项选择题1. 一组观测值为同精度观测值,则该组观测值( )A权相同 B单位权相同 C中误差相同 D真误差相同 E平差值相同(三)名词解释题1、权(四)简答题1、测量工作中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五)证明题1. 证明在条件平差中 V、L、L) 两两相关或不相关。10(六)计算题1、设有等精度观测(即权相等且都等于 1)的条件方程如下,试组成法方程。2、如下图所示水准网,已知高程点和观测数据如图所示。试根据间接平差求:(1)未知点 P 的高程平差值;(2)P 点高程中误差。01 01 02765 27 43321VVVVVVVVV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