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康复的实践和发展展望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191725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社区康复的实践和发展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社区康复的实践和发展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社区康复的实践和发展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社区康复的实践和发展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社区康复的实践和发展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社区康复的实践和发展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社区康复的实践和发展展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论文集我国社区康复的实践和发展展望曹丽敏孙晓明陈夏尧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服务指导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残疾人康复得到了西方国家的重视,美、英等国把战时获得的康复经验运用于和平时期,建立了一批康复中心,对伤残者进行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当时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大都是在医疗和康复机构进行的。机构康复虽然能够解决较复杂的残疾问题,但疗程长、费用高、受益面小,且残疾人长期生活在康复机构中,脱离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不利于残疾人重返社会。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尝试通过在社区与家庭水平的康复服务来弥补机构康复的许多不足。如英国通过全民健康服务系统( N H S ) ,由全科医生负责所辖卫

2、生区域中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获得了好的效果。1 9 7 6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经济的康复服务途径社区康复( c o m m u n i t y b a s e d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简称C B R ) ,以扩大康复服务覆盖面,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经过三十年的实践,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推行社区康复,其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特点得到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认同,社区康复的内涵和工作模式也在不断的衍生。近年来,社区康复作为社区发展的一项战略,进入了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阶段。1 社区康复的概念1 11 9 8 1 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

3、委员会对社区康复的定义即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进行的,包括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1 21 9 9 4 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对社区康复的定义社区康复是社区发展计划中一项康复策略,其目的是使所有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社区康复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残疾人亲友、残疾人所在的社区以及卫生、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1 32 0 0 4 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对社区康复的重新定义社区康复( C B R ) 是指| 以社区为基

4、础的康复,是为社区内所有残疾人的康复、机会均等及社会包容的一种社区整体发展策略。C B R 通过残疾人和家属、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所在社区、以及相关的政府和民间的卫生、教育、职业、社会机构和其它机构共同努力,贯彻执行。C B R 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残疾人能最大限度地增强他们的躯体及心理能力,享受正常的公益服务和机会,并为社区和整个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激发社区的积极性以通过社区内部改变的方式促进和保护残疾者的人权,例如,消除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障碍。1 4 根据国际上对社区康复的定义,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对杜区康复的定义1 3 4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论文集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

5、区发展计划中的一项康复策略,是在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采取社会化方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全面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从以上对社区康复的定义可以看出,社区康复的内涵及利益共享者介入程度已有所发展,这种发展是以残疾和康复的概念为中心,强调维护人权,消除不平等和贫穷,社区包容,以及扩大残疾人组织的作用。2 我国社区康复工作发展和取得的成绩我国的社区康复从1 9 8 6 年正式起步,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C B R 系统。二十年来,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经历了起步、试点、推广、全面实施四个发展阶段。2 1 起步阶段(

6、1 9 8 6 , 1 9 9 0 年)2 1 11 9 8 6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香港和菲律宾举办了“现代康复原则、计划与管理”研讨班,为我国培养了十余名社区康复骨干;同年,国家卫生部在山东、吉林、广东、内蒙古四省( 区) 城乡开展了社区康复试点,对社区康复的发动、组织管理、技术支持、康复训练和实现残疾人全面康复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此同时,国家民政部开始在城市探索社区建设新课题,在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社区服务内容中包括了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2 1 21 9 8 8 年我国开始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全国开展了抢救性的白内障复明手术、J , J b 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

7、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三项康复工作,首次将残疾人康复服务深入到乡村基层,为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1 9 8 8 年中国残联成立后,先后在沈阳市、大庆市、佳木斯市、长春市、咸阳市、兰州市等地区进行社区康复试点,探讨依靠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参与,依托现有卫生、教育等相关机构的技术力量与设施,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2 2 试点阶段( 1 9 9 l 1 9 9 5 年)2 2 1 国家制定了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计划要点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等国家计划,明确提出,逐步推行社区康复,把康复医疗落实到基层,建设充实一批骨干康复机构,既进行残疾预防和康复医疗,又承担人才培训和科研,同

8、时指导社区康复工作。全国社区康复“八五”实施方案作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一个独立的方案,明确提出依托城乡基层组织、医疗预防保健网、社区服务网、残疾人组织、福利企事业单位、残疾人家庭,建立社区康复网络,使残疾人在社区和家庭得到实用、易行、经济、有效的康复服务。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1 9 9 1 年) ,使社区康复工作有了法律保障。2 2 2 “八五”期间,全国建立了6 4 个康复示范社区,对社区内残疾人康复状况进行普查,开展d J L 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后功能训练、聋儿听力语言家庭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精神病患者劳动技能训练,并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开展多层

9、次人员培训,普及康复知识,举办各类培1 3 5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论文集训班7 8 期,为各省培训技术骨干5 3 6 4 人次,各地举办培训班1 0 0 3 期,培训康复人员3 8 1 8 0 人次,初步建立了一支社区康复队伍。2 2 3 试点阶段的工作在建立社区康复工作体系、确定服务内容、开展人才培训和社区康复评估等方面都取得了经验,为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2 3 推广阶段( 1 9 9 6 “ - - 2 0 0 0 年)2 3 1 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在“八五”工作的基础上,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了新拓展和调整。确定了残疾人普遍开展康复训练,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10、,使3 0 0 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的目标。重点工程任务包括了白内障复明、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假肢矫形器装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以及重症精神病者的综合防治,覆盖各类残疾人。言语交流、个人生活活动自理等基本能力为重点。智力残疾儿童系统训练、肢体残疾者系统训练,训练以提高残疾人日常生活能力,如运动功能、这些基本能力的改善和提高,是残疾人最大量、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现实情况,解决残疾人当前最迫切需要的基本康复问题,必须通过社区康复这一基本途径。因此,“九五”社区康复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建立形成社会化的康复服务体系,即在各级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指导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

11、组织管理网络、服务指导网络、社区服务网络,以普遍开展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服务。2 3 2 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的实施,使2 2 5 万名肢体残疾人、7 8 万名聋儿、6 万名智力残疾儿童、1 0 9 万智力残疾儿童和1 2 2 5 万名精神病人在社区得到了有效的康复服务,社会化的社区康复工作体系逐步形成。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了一批康复服务指导机构,开展康复训练,进行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中国残联组织全国性康复培训班2 0 期,培训技术骨干1 0 0 0 余名,各地组织培训基层康复人员近万人次。编写系列康复指导丛书3 0 种2 0 余万册,康复训练光盘5 种近千盘,对提高基层社区的技术能力,提

12、高残疾人康复意识,指导社区、家庭康复训练起到促进作用。2 3 3 为加强分类指导,总结推广社会化的工作经验,中国残联在全国1 0 个省确定了1 0 个县、区作为重点联系单位,指导联系区、县成立政府领导,卫生、民政、教育、残联等部门组成的社区康复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制度,确定技术指导机构,成立专家指导组,使用全国统一的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指导制作简易训练器具,组织残疾人在社区和家庭进行康复训练,开展转介服务,初步摸索出基层康复训练与社区康复服务的工作方法,基本原则,服务模式和内容等,为全面推进社区康复工作奠定了基础。2 4 全面实施阶段( 2 0 0 1 年至今)2 4 12 0 0 2 年,党的

13、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贫困残疾人约有2 3 0 0 万人,约占残疾人总数的4 0 ,占全国贫困人口的3 6 。因此,带领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是广大残疾人的诉求。贫困残疾人生活要实现小康,更多的是依靠残疾人自身条件的改1 3 6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论文集善,社区康复工作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五”社区康复方案在总结“九五”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残疾人的需求实际出发,结合全国正在开展的社区建设新形势,提出了建立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的目标。进一步将康复训练与服

14、务纳入社区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特殊教育等发展规划和业务范畴,明确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康复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从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出发,明确康复服务的内容,规范康复训练的流程,继续实施一批包括新开展的脑瘫儿童系统训练、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和麻风畸残疾康复等各类残疾人康复训练的重点工程任务,使5 1 0 万残疾人得到康复训练与服务。2 4 22 0 0 2 年第三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提出了到2 0 1 5 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远景目标。中国残联等六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

15、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以社区为平台,加大工作力度的指导方针,将推进社区康复、把康复服务引入家庭作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主要措施;2 0 0 4 年,中国残联、卫生部、民政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将社区康复服务纳入社区建设和城乡基层卫生服务;2 0 0 5 启动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等: 作;同年,中国残联、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基层卫生工作的意见,要求基层卫生机构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中国残联与财政、发改委、卫生、民政、教育等六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方案。国家一系

16、列关于社区康复工作的重要举措出台,体现了国家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社区康复工作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社区康复工作也由点扩展到面,迈入了全面实施的发展阶段。2 4 3 “十五”期间,6 4 2 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相当于“八五”、“九五”的总和;全国6 2 1 个市辖区、1 0 8 6 个县( 市) 开展了康复训练与服务,2 4 6 万名肢体残疾者、5 1 万名脑瘫儿童、1 1 8 万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了系统康复训练,训练有效率达到8 8 以上;通过国家彩票公益金资助,3 0 0 0 多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了矫治手术;全国1 4 0 0 多个社区配发了训练器具,培训了1 5 3 4 名社区家庭康复人员;编写、发放康复普及读物2 0 种6 0 万册,制作、发放康复训练V C D 4 种4 8 万盘,康复训练挂图1 8 万套、9 万册,康复知识折页1 8 套3 6 万张。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迅速扩大,广大残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