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导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90378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导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导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导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导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导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导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对外则是一面旗帜。我们今天所倡导建设的精神文明是指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基础。它包含着广道德标准、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思想信念、群体意识、管理目标和前进方向。就是要培育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产生合力。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我们不仅需要这种力量来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力量来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

2、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切实把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档次和水平。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看到差距,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精神

3、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坚定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与时俱进,再接再厉,推进三明加快崛起和实现跨越。要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要求,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贯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为民利民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更需要通过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民思想道

4、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的进一步形成进一步突出重点、以人为本,促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加富有成效。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按照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先进命名表彰会议的要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新一轮创建

5、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我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抓住关键,在巩固提高上下功夫。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传统,扎实推进“和谐三明”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具体做到“五个围绕”:一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来

6、展开,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二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来推进,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共同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三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加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精神,以培育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为突破口,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四要围绕思想道德建设来深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三平精神”和“三明精神”,深入持久地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广为普及,成为全体公民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五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来进行,紧贴时代要求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