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德育的地位与德育系统工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86444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论德育的地位与德育系统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再论德育的地位与德育系统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再论德育的地位与德育系统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再论德育的地位与德育系统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论德育的地位与德育系统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论德育的地位与德育系统工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再论德育的地位与德育系统工程再论德育的地位与德育系统工程天津市塘沽一中昂永宁老师在谈德育的地位与德育系统工程一文中,论述了素质教育的含义,即, “素质教育就是使全体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获得发展。 ”并以此得出:“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素质,德育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放在重要地位。 ”他的主要论据是青少年时期是人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关键期,所以,学校更要重视德育。第二个论据是,我国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要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由中国的国情和性质决定,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为了实现德育的目标,学校必须加强德育系统

2、工程的构建,他认为应构建四个德育系统工程:(一)构建以爱国主义为重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突出“三热爱”(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每月设计主题教育内容:一月元旦节日为契机,辞旧迎新,颂祖国建设成就;三月五日“向雷锋同志学习”提词,纪念日进行文明月教育;四月五日清明节继承革命先烈贵志做接班人主题教育;五月四日青年节的青少年立志成材教育;六月少先队营火晚会;九月尊师爱生教育;十月颂祖国主题教育。(二)构建以“做人”为主线的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体系,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从学生一言一行抓起。(三)构建以学校为主阵地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入

3、学校,净化社区环境、秩序,创造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四)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和育人群体。主要以开展重师德、立师规教育,开展班主任培训等,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昂永宁老师初步论述了德育的地位,又阐述了德育系统工程构建的四项工作,我们认为,学校德育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我在这里再谈德育的地位,就是要重新认识德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占什么位置,是从属地位还是重要地位?还是放在首要核心地位。如果认识上不去,德育的工作动力2就不足、就不高。所以,德育工作者本身就要把德育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去认识,这样就是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才能真正地干好德育工作。对德育的地位认识,从素质教育出发: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4、,具体体现在党的教育方针上,而且德育的地位、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由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有政治性(执政党制定的德育文件)、计划性和时代性(不同时期论述不同)三个特点。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早就讲:“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建国初期党制定的方针,培养人首先是培养德,德是第一位的,突出了政治性(政治挂帅),教育青少年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建设任务重了,改革开放需要知识技术人才,邓小平同志根据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根据新时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写入 1

5、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强调了又红又专的思想,德育仍然是首要地位,培养接班人为政治任务。1999 年 6 月 15 日,中国第三次全教会召开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全教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强调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内容包括,对学生开展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简称为五育,德育=五育,这是在改

6、革开放多年来重视智育,忽视德育,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背景下,又重新认识德育的重要性。1999 年,北京市召开教育工作大会,制定了 21 世纪初叶,首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奋斗目标。大会报告中指出:“要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德、智、体、美有机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成为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 ”这段3话,在对学校德育的地位的认识上更高了、更全面了、更深刻了,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位置,改变了以教学为核心的提法,但又强调了改进德育工作,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德育创新的课

7、题提了出来。到了 2004 年 2 月,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课题。学校德育工作已经不适应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了,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重新认识,总结德育工作。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是非常必要的,又是非常紧迫的。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改革发展的变型期,价值观多元化,中国传统与世界现代文明碰撞激烈时期,必须创新德育,文件出台的宗旨是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学校而言,就是加强改进德育工作,现在是立足于现实,研究具体措施如何德育创新,才能给中国教育带来希望,才能

8、赢得民心,必须对德育的系统工程再认识。(一)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构建过去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现在重新定位,社会是学校教育的依托,社会环境(文化与传媒、社会治安与社区秩序)大环境影响家庭,更影响学生,社会教育要下大力气整顿,文件中的有具体措施要看落实。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小的社会组织,是学生的生活之地,家庭教育好坏,家长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25现象),所以,家长学校的功能必须发挥,必须改革家长学校的建设,改革家庭教育方法,整体提高家长素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合拍。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体。我们的责任当仁不让。学校德育又是学生

9、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都应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放在首位,重点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校主要工作是指导家庭教育,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社区、军营、博物馆、敬老院、先进人物教育学生。(二)把德、智、体、美、劳有机的结合,整合学校教育活动,抓住课4程改革契机,突出德育地位。德育与智育是学校的两大教育活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智育中有德育,德育中有智育,是相互渗透的统一体。德育与智育的目标一致,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两种方法、两种途径。智育中有育人内容、有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因素。德育中有智育的教育内容,组织远足、参观、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可以增加知识量,启发学生智慧,

10、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课程改革正是智育改革实现三维空间的目的。研究智力德育要通过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爱读书习惯、独立作业习惯、课堂参与习惯、自主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的目的。体育、美育、劳技本身是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的途径。(三)加强全员德育,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体系学校由学生、教师两大人群组成,教师群体又由干部、教师、后勤、教辅人员构成,干部管理育人,教师教书育人,后勤服务育人,校长要亲自抓、书记亲自管,加大实施力度,人人教育学生、人人管理学生,人人管理学校,这样,学校校风才能转变,德育工作才能良性发展,才能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