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85653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从产生到现在,汉字约有 6000 年的历史。汉字产生后,历经上古文字、中古文字和近、现代文字三个阶段,一直使用到现在,对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美国的路易亨利摩尔根(Lewish.Morgan)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 ”这足以看出汉字的发明对中国甚至世界文明的重要性。汉字,对中华民族,甚至对一些还有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而言,作用是如此的巨大,那么,我们不仅要问,具有悠久历史的汉字是如何产生和发

2、展的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讲一下汉字的起源。(一)汉字的起源关于汉字的起源,我们中国自古便有这样一个传说仓颉造字。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 ,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

3、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仓颉在洛南造字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而在仓颉造出字的当天晚上, “天雨粟,鬼夜哭。 ”就是说天上下了一场谷子的雨,鬼在夜里偷偷地哭泣。当然,这个传说带有浓厚的神话色

4、彩,而我们也知道,汉字的形成是不可能只靠一人之力而完成的,它是由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不断创造发展而来。而仓颉很有可能是黄帝手下的一个史官,由他负责整理和规范了文字的使用。那么,汉字真正的起源是什么呢?郑州大学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要知道汉字的起源,人们就要从文字的发展规律以及文字本身关于它的一些内容上来讲述。首先,文字起因于社会治理、文化传播的需要。有一些学者这样认为,文字产生于记录语言的需要,这个说法不很确切,因为它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语言已经产生了几十万年,分为音节的语言也有二万多年了,为什么文字的产生还不到一万年?其实,文字不是语言的伴娘,它是一种根植于

5、社会的事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字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需要。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在书中这样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这就是说文字起因于社会需要:既有认识的需要,又有管理的需要,还有传承文化的需要。而且他的说法还表明,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次,文字产生于农业经济确立、氏族公社出现之后。文字起因于社会需要,这仅仅是一种原则的认识,它还不足以回答文字的产生时代问题。那么,文字产生于哪个时代呢?根据已知的世界文字史来看,文字是发生在农业经济确立、氏族公社出现之后。因为,在此之前,人类社会处于采集渔猎经济时代,那时候,生产力低下,,社

6、会还不能组织成为庞大的复杂的群体,还没有使用文字的需要;而农业经济的确立,使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发展起了饲养业、手工业等产业,人类社会的组织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最终导致了氏族公社的出现。而氏族公社的公共管理事务要比过去的社会组织复杂得多,仅靠自然语言,显然是不足使用了,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使用文字的需要,这时候,文字就应运而生了。再次,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 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文字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

7、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文字起源于原始图画,这已经成为现代学者的共识。但实际上,从图画到文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经历了许多变化。许慎把对文字的创制过程,从伏羲算到黄帝,时间跨度达到 2000 年之久,文字形制的变化有八卦、结绳、书契,最后才是文字。而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比如水文,东巴文,它们都是发展了千年以上的文字,可是至今仍未到达甲骨文那样的成熟阶段。由此可见,文字的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从简单的图画符号到形成

8、甲骨文这种体系比较完整,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又有很多形声字的文字系统,远不是几百年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在原始社会那个步履蹒跚,节奏缓慢的社会里。最后,华夏文字起于多源,汉字是华夏文字多元起源的优胜者。考古资料证明,华夏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那么华夏文字的起源也应该是多元的。 在文字出现的早期,象形文字可以工作得不错。可是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有些语言不能用形象表达了中国这块大地,在距今 8000-5000 多年的时候,就形成了六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文化圈,它们对于中国文化的早起形成都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些地域文化出现在新石器文化的晚期,社会在此时已先后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一般来说,这个

9、阶段的社会也应该到了发明应用文字的阶段。而考古证明,这一时期,在上述的文化圈内,都有图符的出现。这些不同的地域,各有图符,各有传承。应该说,它们都是华夏早期文字。而汉字的祖先只是当时诸多文字中的一种,后来随着中华大地古老文化的逐渐融合统一,文字也就慢慢地统一成了汉字了。(二)汉字的形义联系讲完了汉字的起源,下面我们来讲下汉字的形义联系。古老的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范增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等优点,是世界上其他文字所没有的,是独一无二的。鲁迅先生所说,中国文字有三美,就是说中国汉字的间架结构与点线笔划组合,保留和传承

10、了我国古老文明的精华与神韵, 可以和绘画等艺术相媲美。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汉字的表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汉字的初创时期,侧重于表现词的内容(意义) ,字形与词的意义密切联系,因形示意,而表音文字则侧重于表现词的声音。二是意义不同的字,可以声音(读音)相同,但字形一般不同,所以,在汉语里同音字很多,而同形字却不多。汉字的形意结合,主要是说汉字是形与意地统一体,在表意上是象形的延续。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

11、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如左传上说“止戈为武” 、 “皿虫为蛊”都是人们熟悉的例子,使用的就是以“形”说“意”的方法。由于汉字表示词或语素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表示特定语音的字母,所以很有学问的人看到生字也可能读不出音来, 听到生词的音也可能写不出字来。同一个汉字,古今的读音不同,在不同的方言和外族语言里也往往代表不同的读音, 但它所代表的意义却相去不远。表意文字渊源于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是“用形象的轮廓或符号来显示意义” 。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世间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使得表意文字的代表汉字天然

12、的就具备了象形文字的一些特点。汉许慎就是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来说解字义的。如“气、玉、泉”三个字,指明是“象形”或“象某行” , “企、采、戒”三个字用“从某从某”或“从某某”表明会意。因此段玉裁才说:“行在而声在焉, 形声在而义在焉” 。于是乎我们就可以说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在携带信息方面就比表音文字有了优势。张文轩在汉字贮存文化信息的特殊功能一文中提到“汉字在贮存文化信息方面有双倍的能力。一方面,同拼音文字一样,有写成文献的功能,可给人们展示古今中外绚丽多彩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它又有自身的特殊形体优势, 可表现其主人华夏民族在历史舞台上的种种生活面貌和心态, 而这一点正是任何纯表音文字所做不到

13、的” 。举个例子来说, “美”这个字。什么是美? 大羊美,可见美的古义,是说大羊的味道美。汉字形义联系的紧密程度与其文化蕴涵的特点紧密关联, 汉字作为一种传载信息的符号, 在其形成之时就体现了造字者的创造思维, 在其后的使用过程中, 其传载的文化信息又不断被辨认和认同。汉字作为一种文化信息的载体, 其价值始于造字思维, 而在用字的过程中又有新的变化。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汉字在形义方面的四种类型。第一类汉字,即古人造字时以形直接表达字义,其形义联系容易被我们现代人所认同的一类文字。这类字在造字时的形义直接联系限制了其蕴涵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可能; 而容易被今人认同,又说明该字所传达的并不是古代社

14、会特有的文化信息。比如“人” 字, 描摹的是一个人的侧身形象, 其字形描摹的与字义所指的都是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人。一般来说, 这类文字并没有蕴涵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功能。第二类汉字,在造字时用间接曲折方式以形表义, 但这种联系是容易被今人所理解的。如“大”字以“大人” 的形象表示“大小”之“大” , 今人完全可以理解, 这是因为“大小” 的概念无法直接描摹, 所以, 用具有“大” 的性质的“大人” 形象来间接表示, 这种思维方式在古今都是一致的, 也因此失去了从中窥见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的可能。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有些字形义联系的表层理据易为人理解, 而其深层理据却不易辨

15、别。如“羡” 字,以“次” (涎的本字) 、 “羊” 会意。 说文解字中讲:“羡, 贪欲也” 。 “次” 像人在馋涎下滴, “羊” 即为“贪欲” 之物。联系“美” 、 “羞” 等字,不难看出,羊在先民饮食习尚中的特殊地位,羊在古代社会是一种美食代表, 因而羊才会被古代造字者选择为诱美之物的代表。 “物” 字的情况相仿。 “物” 泛指天下万物。 “物” 字为什么要以“牛” 来充当义符,就是表义符号呢? 说文解字这样写道:“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 。我国的农业经济发端甚早,在原始农业中,牛以其力大体壮,刻苦耐劳,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联系牛在古代祭祀中的祭祀主

16、角地位及历代刑法中的屠牛之禁等一系列现象, 可以肯定, 古人观念中具有一种强烈的重牛意识。这类字的形义构成的深层理据中存在着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蕴涵,只是因其蕴涵于较深层次,因而隐晦性较强。第三类汉字,是造字时虽以字形直接表义,但由于其存有与今日文化不同的历史文化蕴涵,超出了今人所能理解的范围。汉字不是直接表示音素或音节的字母,而是用成千上万个符号去表示或区别不同的语素、词的意义,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从而代表了语素的声音。这样,汉字记录的就不只是汉语结构系统中的语音单位,而且还是一个有构词意义的构词单位。汉字的字形不仅记录了语言中的一个音节,而且还表达了语言中的意义。汉字是一种表意字。这主要表现为:这类字毫无例外是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价值的。如“红” 、 “绿” 、“紫” 等表示颜色的文字,都以“糸” 作义符。 “糸,细丝也,像束丝之形。 ” “糸”是古代服装的质料。能够表示颜色的事物很多, 造字者为什么只选择与颜色联系并不紧密的“糸”充当其代表呢?这表明颜色与人的衣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代社会, 服装的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