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一名学者型教师》曹斌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做一名学者型教师》曹斌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努力做一名学者型教师曹斌锋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来吊街中学支教一学期快到尾声了。虽然在校只有短短的 13 周时间,但各位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帮助让自己倍感温暖。上周星期五下午,史校长安排我就“如何做一名学者型教师”这一话题,今晚和大家交流时,我真的诚惶诚恐。一是自己太平凡,人又愚笨,本身就对何谓“学者型教师”的内涵懵懂无知;二是在座的各位老师本身都比我优秀,而且有许多老师就是我心目中佩服和向往的学者型好老师!正因为如此,我当时心里其实是想推掉这一差事的,但后来又想,这毕竟是学校安排我的一项工作,即使再难,我也必须接受下来吧!更何况古语说的好: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也
2、只有不怕在在座的各位老师前面暴漏弱点,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上长进。因此,虽然心中依然忐忑不安,但是我还是想占用大家几分钟时间,完成这一任务。的确,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只要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可以说我们也就选择了平凡。在教师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像农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像科学家,进行发明创造;不像商人,卖了商品,收获金钱;不像服装设计师,设计出新颖的服装有句古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然而只有真正做过教师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幸福。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奔着金钱的社会现状,要想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我觉得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善于思考、勤于研究、乐于奉
3、献。一、一、 “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是一个学者型教师必需的素养是一个学者型教师必需的素养作为教师,在教育这块土地上不但要善于“舌耕” 、 “笔耕” ,更重要的是善于用“心”去耕耘,用“心”去思考,因为成功的机遇常常青睐于善于思考的人。1.如何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有利于初中一二年级和初三毕业年级的教学,并使学生在进入初一时顺利实现小学、初中知识的顺利衔接,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我们应该思考。2.从学生角度来说,现在咱们学校的留守学生如此之多,家长管理失控,学生厌学之风抬头,他们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思维理念、学习方式都与以前的学生大不相同,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教学,按照过去的方法肯定不行,我们
4、应该思考。3.从教材角度来说,由于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新教材与原有的旧教材在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构建、教学的方式、教学理念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为我们如何处理处理新旧教材的差异提出了一个不能回避并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应该思考。4.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说,学生知识体系、能力结构、思维理念、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材的编排体例、知识板块、能力层次、教学目标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课堂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不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不研究他们“变”在哪里,不研究应对的策略,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的滑坡。这些问题我们也应该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找出应对的办法,我们才可能在未来的个人发展中
5、抢占战略制高点,把握战略主动权,才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获得成功。在此,我们必须彻底屏弃传统的吃老本的观念,以一个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快,终身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做教师的也应该有一种危机感,以一种“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去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味。二、二、 “勤于研究勤于研究”是一个学者型教师必备的条件是一个学者型教师必备的条件这里的“研究” ,是从“知己、知彼、知书、知法”的角度去研究的,因为“知己知彼”就能战无不胜, “知书知法”方能能攻无不克。1.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是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因此
6、研究自己,就是对自己这三个“维度”进行研究,这里我以语文老师为例说明,具体内容是:深度专业领域的研究:如语文基础知识、文章学、文言文、写作等知识的研究要深入深刻。广度相关领域的研究: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必须是“杂家” 。天文地理,宏观微观,甚至对阴阳八卦都应该有所涉及,要广博广泛。高度相关理论的研究:中外的教育理论,尤其是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如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比较,钱梦龙、于漪、魏书生、张孝纯的比较,通过分析研究,吸取精华,为我所用,达到高度。在此基础上,还得研究自己教学的长处、短处有哪些?对这些短处,怎样去“充电”?什么时间“充电”?用什
7、么方式“充电”?这样研究,在教学中我们方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2.研究学生,做到“知彼” 。研究学生,就是要心目中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可进行以下研究。一是学生学习语文现状怎样?可以用两个词概括:“无奈、无趣” 。不学,考试占 150 分,要学又无兴趣,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 。二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低效” 。因为语文课学不学分数不见长,有时甚至不学分数还高些。三是产生这种现状教师有何原因?四是对上述问题我们有何的对策?这样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审视我们的教学,方能有的放矢, “导”有所获。3.研究教材,做到“知书” 。一是新教材“新”在何处?比较新旧教材在知识体
8、系、编排体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二是新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各课之间、单元之间、各册之间的知识点、能力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们应该研究。三是要研究新教材的使用.如何运用教材来教语文,既“用好教材” ,还要“跳出教材” 。四是要研究新教材的不足。如小学语文,对“语法、文言文知识”不负责的删削,我们在初中必须补充。4.研究教学,做到“知法” 。一是研究教学中用什么办法来激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无趣、无奈、无效的现状,找出对策。二是研究教学中教师的重心应放在何处。新的学生观要求一堂好课,不重在看教师讲得如何
9、神采飞扬,谝得天花乱坠;而重在看教师是怎样“导”的。因此教学重心应该重点研究用什么办法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三是研究教学中“讲”与“不讲”的辩证关系。不能简单的以为新课程就一概否定“讲” 。 “讲”与“不讲” ,是辩证的统一,该讲的还是要讲,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正确地把握“该讲”与“不该讲”的标准。这个标准有人归纳为“两讲三不讲” 。两讲: 知识的难点,因为难,不讲学生便难于理解,必须讲。知识的重点、关键之点,不讲便不能把握,必须讲。而且必须讲深、讲透。两讲要做到“泼墨如云” 。三不讲: 文本中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不讲。文本中的知识、学生还没掌握但通过
10、自学能把握的不讲,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把握。文本中的知识,教师讲后学生也不能把握,不讲。要敢于“舍得” 。舍”才有“得” 。三不讲要做到“惜口如金” 。5.集体研究。要进行集体研究,形成教研组、备课组特色。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给每个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就是有准备的教师,也会难以迅速适应这些新变化。新出现的问题繁多,靠单兵作战很难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了,必须靠群策群力才能办到。三、三、 “乐于奉献乐于奉献”是一个专家学者型教师必要的前提是一个专家学者型教师必要的前提乐于奉献,是一种无私、无怨、无悔的爱的奉献。目前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特别是以前教育的市场化倾向,给教育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
11、师生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买和卖的关系,学生是顾客,顾客是上帝。加之一些媒体的不负责任的宣传,学生的确难教,教师的确难当!同时,看看社会的某些部门,工作轻松,待遇优越、风险不高;想想自己,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待遇不高,责任不小!的确心中难以平衡!那么,作为当今的教师,尤其是要想成为一名成功教师,就必须具备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美德。乐于奉献就应该淡薄名利、甘守清贫。虽然人们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但是,教师却是清苦贫寒的。甘守清苦贫寒方能爱岗敬业、无怨无悔,方能在金钱与名利的诱惑面前,在行业不正之风的侵蚀和社会偏见的压力面前,坚守岗位,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全心全意地为社会造就人
12、才、贡献力量。乐于奉献就应该把学生当作子女一样关爱,全身心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之中。因为要完成构建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系统工程和艰巨任务,离不开我们的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方能感染、影响、促进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素质的形成。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做到全身心的爱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关怀他们,在品德上关爱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他们就会“亲其师,重其道” ,师生之间就会“其乐融融” ,这样,我们就会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 、教育发展,在呼唤着一大批好老师。我们都想做好老师,那么就从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做起;从批改好每一本作业,辅导好每一名学生做起;从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茁壮成长做起。教育无小事,小事也需大智慧。的确, “舍”与“得”是辩证的统一,有“舍”才有“得” 。作为一个真正的教师,虽然我们舍弃了很多东西金钱、名誉、潇洒、轻松;但是只要我们奉献了,付出了,关爱了,就可以收获到社会的尊重、家长的拥戴、学生的爱戴,享受到其它部门享受不到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成功的快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