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镇二程坝烈士陵园五烈士事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83317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华镇二程坝烈士陵园五烈士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华镇二程坝烈士陵园五烈士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华镇二程坝烈士陵园五烈士事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华镇二程坝烈士陵园五烈士事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华镇二程坝烈士陵园五烈士事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华镇二程坝烈士陵园五烈士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华镇二程坝烈士陵园五烈士事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1949 年 4 月 2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23 日占领南京,随后解放军向西南等地进军,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 月 9 日昆明和平解放。然而在滇中地区,地霸武装和国民党军队残部仍然十分猖獗。1950 年 3 月,原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第五大队部分干部 38 人,与楚雄地方干部会师后,立即组成 11 个工作组,在坝区进行征收 1949 年公粮的工作。当时,云南和平解放不久,国民党潜伏下来的匪特与反动地霸暗中勾结,策动暴乱,阶级斗争极其尖锐复杂。5 月初,原楚雄坝区永华、西美、东云、西云乡和哨区 7 个乡相继发生反革命武装暴乱。在这场殊死的斗争中

2、,陈海、王金英、李崇周、魏涌、王学成、李瑞庭、徐柏林、杜思禹、李凝、吴锡达、朱怀宽、李定国等为保护新生的人民政权壮烈牺牲,面对土匪吊打、口中灌沸水、塞粗糠、挖割躯体、活埋等灭绝人性的暴行,大义凛然,从容就义,与国民党匪特和地霸武装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用生命为楚雄人民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诗篇。长眠于此的五位烈士是英雄的代表,他们为了饱受剥削、压迫的东华贫苦大众过上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以下是五位烈士的英勇事迹。吴吴锡锡达(达(1929-1950 年)年)原名吴润苍,安徽款县洋渡区定潭乡中华村里河坑人。1942 年昌溪小学高小毕业。1943 年考入安徽省立徽州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园艺科,毕业后因家境

3、贫寒无力继续升学,于 1945 年应聘到该县洪琴乡完小任教。他刻苦自学,爱好文学、书法。他的家乡位于赣浙皖三省接壤处,抗日时期- 2 -十分活跃,吴锡达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他经常向群众宣讲:“我国是一个农业国,为什么农业落后,农民贫困,不是我们八字不好,而是因为国民党敲诈勒索,抓兵派款”。1949 年 4 月家乡解放,5 月他报考皖南革命干部学校,9 月响应组织号召参加西南服务团。其父母听说儿子千里迢迢要去异乡,难舍难分。临别时,父亲给他几枚银元,但他已立志投身革命大家庭,甘愿为革命吃苦耐劳,因此仍将钱交还给父亲。在南京会师时,吴锡达被编入云南支队第五大队第一中队。在艰苦的行军中,他负责编写中

4、队活动墙报学习园地,常常废寝忘食。1950 年 3 月来到楚雄县工作后,第一项任务是和另外两位战友,根据县委意见编写宣传材料,用墙报、黑板报和口头演唱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征收 1949 年公粮的有关规定,后参加了永华乡(现东华乡)征粮工作组。1950 年 5 月 4 日,吴锡达正在江登邑大庙忙于称粮调运时,匪首李仕安指使大批匪徒混入运粮队伍,趁吴不备,一哄而上,用扁担将他打伤,夺去枪支。吴锡达昏倒在地,流血满面,嚣张的匪徒仍继续行凶,有的把扁担都打断了。吴锡达身负重伤,苏醒后,怒斥土匪罪恶行径。土匪用谷糠和石头塞进他的嘴里,后把他拖出庙门,乱刀遍刺其身,最后掘坑活埋,牺牲时年仅 21

5、岁。杜思禹(杜思禹(1926-1950 年)年)曾名杜思愚,安徽省萧县黄口区杜集乡人。毕业于安徽省当涂师范学校,解放前夕,曾参加学联组织- 3 -的护校活动和反流亡斗争。解放后经学联介绍,入皖南干部学校芜当分校,在当涂地区搞招生工作,并在芜当分校学习,担任墙报主编。7 月随芜当分校并入皖南革命干部学校径县二部八队;9月参加西南服务团,编入云南支队五大队二中队六班。杜思禹在行军途中仍孜孜不倦地学习,每天都要读报纸,利用休息时间写日记和学习心得,积极为墙报写稿件,鼓舞群众的斗志,丰富行军生活。他曾把白己比作燎原烈火中的一根柴禾,要让革命之火烧得更旺。他自称是一个“革命迟到者”, “曾名杜思愚是自感

6、天资愚笨,防止不懂装懂”。他在工作上不辞劳苦,在思想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部队进入贵州地界,杜思禹被调到中队部搞后勤工作。他起早贪黑地为全中队服务,炊事员生病,他参加做饭,帮炊事员背背包。行军时在后收拾炊具,挑着担子追赶部队。1950 年 3 月,杜思禹被分配到楚雄县永华乡(现东华乡)征收公粮。5 月 4 日吃过早饭,他由新街去上本东村检查交粮情况。土匪骨干郑兴文伪装成一副可怜的样子,要求允许用柴抵交公粮,待挨近时突然拦腰把杜思禹紧紧抱住。杜思禹奋力搏斗,正欲拔枪时,被暗藏的惯匪从隐蔽处跳出,用镰刀猛劈他的额部,顿时鲜血直流。埋伏在村里的土匪一涌而上,把杜思禹捆绑起来,穷凶极恶地质问为什么要征

7、公粮?杜思禹义正词严地说:“我们征粮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匪众无言以答,乱吼乱叫,用粗糠塞进他的嘴,边打边拖。杜思禹视死如归,走- 4 -出 500 米后昏倒。匪徒又继续将他拖了 200 多米,绑在山箐一棵松树上开枪打死。杜思禹牺牲后,当地农民群众十分悲愤,当晚将他的尸体就地掩埋,后又三移坟墓,安葬于楚雄县东华乡二程坝。附近学校的学生常到墓前进行悼念活动,传颂他的英雄事迹,立志继承他未竟的事业。李凝(李凝(1924-1950 年)年)安徽省贵池县殷江镇人,初中文化。1949 年 9 月参加西南服务团,编入云南支队第五大队第二中队,后分到楚雄工作。李凝身体瘦弱,凭着坚强的革命

8、意志,完成了 8000 里(其中徒步行军 3000 多里)的行军任务。还利用行军休整间隙,挤出时间,到驻地附近村寨宣传党的政策,调查社会情况,了解群众生活。1950 年 3 月,李凝分配到楚雄县永华乡开展征粮工作。5 月4 日晨,李凝正准备带领群众到紫溪山架设电话线,阴谋暴乱的匪首张家喜,伪装有要事商量,把李凝骗到家中,事先埋伏的匪众趁其不备,恶狼般扑上按住李凝的手脚,夺走手枪和子弹,并捆绑起来,然后拖出村外,边打边咒骂征粮是“抢粮”。李凝一身正气,严正回答:“征粮是人民政府的政策,合理负担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匪徒理屈词穷,叫着:“打!狠狠地打!”面对残忍凶恶的匪徒,李凝大声怒斥:“你们可以

9、打死我,但你们决没有好下场!”匪徒恼羞成怒,先用尖刀从李凝腿上割下一块肉,接着又- 5 -将尖刀插进李凝肛门,顿时鲜血如注,失去知觉。最后被拉到小百宰小坝边,吊在一棵树上开枪打死。朱朱怀宽怀宽( (1921-1950 年)年)楚雄鹿城人。1936 年考入云南省立楚雄中学,深受班主任马昭民(马坤,党员)的影响,追求进步,努力向上,尤其喜爱文学和篮球运动。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抗日宣传队,深入街头、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当国民党政府怀疑马老师是中共地下党员,准备抓捕的时候,朱怀宽和几个同学连夜护送马老师出城,到庄甸村同学家中隐蔽,随即帮助马老师安全离楚,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41 年,朱怀宽高中

10、毕业,次年到昆明,入海潮巷补习学校学习。1948 年,任教于楚雄鹿城中心小学。其时,楚雄地下党为团结进步青年在学校组织歌咏队、球队和夜校,他积极参加球队活动,并担任夜校语文教员。1950年 3 月,朱怀宽调东华征粮工作组。5 月 4 日,在永华乡江登邑大庙,与吴锡达、李定国一起忙于称粮调运时,突遭土匪用扁担袭击,倒地后遭一顿乱打,皮开骨断,血肉模糊。苏醒后他怒斥土匪决没有好下场,土匪又用秕谷、石头塞进他的嘴里。后被拖出庙门,挖坑活埋。李定国(李定国(1931-1950 年)年)楚雄鹿城人,自幼丧父,家境贫寒,1944 年考入楚雄省中,读初二时因母亲无力供养而辍学。为谋生计,先后到丰乐镇览金坡、双柏县大庄和永华乡百宰等地以教书为业。1949 年 8 月参加“民青”组织,以教书为掩护,在永华、百宰、上棚门、本东一带组织“农抗会”,开展“反三征”斗争。解放初,- 6 -李定国仍留永华开展接管政权、民主建政等工作。1950 年 5 月 4日在永华乡江登邑大庙征粮时,与吴锡达、朱怀宽一起被土匪杀害,牺牲时年仅 19 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