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与医院一起成长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180435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我们与医院一起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让我们与医院一起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让我们与医院一起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让我们与医院一起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让我们与医院一起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我们与医院一起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我们与医院一起成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近日,单位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春节联欢会。我虽不擅长歌舞,但也想献上一个节目。于是,我把今年春天拍摄的一组花卉图片,制作成小电影孤岛春光,再把以前的博文进行了删减和改动,插入“故乡的原风景”乐曲,最终形成了一个配乐朗诵的小节目。我与医院共成长我与医院共成长 1993 年我从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当时的丽水地区医院工作至今,已经整整 17 周年。这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和丽水共成长,和中心医院同进步。17 年来,为了事业,我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劳累,华发初生,感慨颇多,我收获了什么呢?我收获了成长的喜悦。17 年来,在前辈的指导下,我从一个初级医生成为一个高级医生,从练习

2、皮肤缝合开始到现在能主刀各类心胸外科大手术,从被动地跟从到主动地开展,从听老师讲课到给他人授课,我深切体会到职业生涯中成长给人带来的愉悦。我收获了学习的快乐。我院各届领导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鼓励年轻医师进修学习。就我而言,先后去了杭州、上海、北京等国内知名大医院进修学习,每一次,领导都非常支持。尤其是在北京阜外医院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心脏外科医院的学习经历更是让我的业务能力和学术视野迈上一个新台阶。北京阜外医院是亚2洲最大的心血管病中心,每年有将近万例的心脏外科手术病例,在那里,我不仅受到了规范严格的专业训练,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快节奏高效率的外科服务理念。在德国学习期间,我见识了德国医生的严谨,领略

3、了心脏外科学术前沿的进展,对于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有了更为直观的想象空间。我收获了团队工作的乐趣。众所周知,心胸外科是个 team work,单靠一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在我的医疗工作中,无论是同科室的主任、我的助手、护士,还是其他相关科室的同事,都为我整个诊疗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直接有效的帮助和配合。我曾经感慨,这样的同事关系,朝夕相处,密切程度绝对不在同胞兄弟姐妹之下。我收获了对医生这份职业的更多热爱和执着。面对劳累和辛苦,以及不可避免的繁琐和无休止的工作时间,我曾经动摇,也曾经谋到看似更风光更潇洒的职业,但经历了和中心医院共同成长的 17 年,我的信念比以往更加坚定:好好工作,当好医生!让

4、我们与医院一起成长推开窗户,向外望去,掩映在层翠叠绿中的孤岛医院被金色的阳光洒满。回首过去,她曾经的沧桑 和辉煌已经载入历史的画册。展望未来,拂面的春风带来了万物生长的气息,也奏响了一曲经历了风雨 和磨砺后茁壮成长、蓬勃发展的乐章。如今成长中的孤岛医院,就像破却了重茧的蝴蝶,就像雨后泛青 的草木,焕发着盎然的生机。 弹指一挥间。不经意我已经在孤岛医院工作成长了二十五年,参与并见证了医院这二十五年来所走 过的历程,乃至今天的成就。我想说:作为孤岛医院人,我由衷的感到欣慰和骄傲。这里是我的家,医 院的发展也就是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与医院共成长!记得我是 1987 年 7 月到医院报到的,作为一名

5、初出茅庐的小护士,内心充满着惶恐与担忧:我能行 吗?然而,随着对医院的了解,通过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得社会经验、工作经验都不足的我 慢慢地走向成熟。今天,再次回忆起当初的那种心情,还是像昨天一样清晰,但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我 对医院、对自己都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没有了忧虑,只有憧憬;没有了彷徨,只有信心!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我相信,我有能力把工作越做越好! 我工作后的第一个科室是内科。内科是全院最大最忙的科室之一。在这里我工作、学习了五年多的 时间,不仅仅学会了临床护理工作,也学会了监护仪、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呼吸机等仪器的使用与保 养。在这里我觉得自己的知识明显进步了,也体会到了团队

6、的和谐与凝聚力,大家时常加班加点,为了3挽救病人的生命,恢复病人的健康,甚至工作到通宵达旦。 作为内科的一名普通护士,我从不因工作忙嫌苦叫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节假日总是主动值班, 让家远的同事回家过节。在科里,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并热情帮助年轻刚毕业的学生,取人 之长,补己之短,与同事和睦相处;对病人如亲人,做到了态度和蔼,服务周到,治疗及时,从未与病 人发生口角,受到科室及病人的一致好评。平时我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苦练护理基本功,把学到的 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熟练掌握了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并掌握了如股静脉穿刺、颈外静脉穿 刺、静脉留置针等有较高难度的护理技术;无论白班,

7、还是夜班,我都始终如一,认真负责,严格执行 三查七对、无菌操作、交接班制度,及时巡视病房,做到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早预防、 及时处理,几年来,配合医生成功地抢救了许多垂危病人。例如:我科曾收治一名叫贺宗霞的敌敌畏中 毒病人,入院时病情极其危重,处于深昏迷状态,并数次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当时正值春节,人员紧 张,为了抢救这位病人,我主动加班加点,日夜守护在病人身边,5 分钟推一次阿托品, 10 分钟测一次 瞳孔、心率,半小时测一次血压,一小时量一次体温,输液、吸氧经过几个昼夜的紧张抢救,病人 终于达到了阿托品化,神志逐渐清醒,于是减少了阿托品的用量。但是在护理过程中,我发现病人出现

8、 了“反跳”先兆,于是立即通知医生,加大阿托品用量,又是一番紧张的抢救工作之后,患者病情终于 平稳,最后痊愈出院。出院时,病人父亲送来一块光荣匾,虽然这个春节我没有过好,但是我却觉得过 得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从死神手里挽回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像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许多 92 年 10 月,我被调入儿科。儿科在医学界俗称“哑科” ,病员特点是多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病情。我 以一颗慈爱之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位患儿。我院儿科只设 17 张床,但住院患儿有时高达 30 多人,经常加床。在病员多、工作量大、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听到患儿恐惧的哭声,看到家属心疼的泪 水,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一手过硬的头

9、皮静脉穿刺技术,我除了向护士长和老护士请教外,坚持认 真总结每次穿刺失败的教训,调整穿刺时紧张的心态。上班时我总是争取帮其他同事打针,下班后就在 一块纱布垫上反复练习进针角度和力度,有时还在自己身上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勤 学苦练、反复琢磨,我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98 年 4 月,我科收治一位名叫司梦雨, 年仅 8 个月,患室间隔缺损肺炎并发心衰的患儿。患儿住院期间先后 5 次发生心衰。记得有一天我刚接 了夜班不久,巡视病房时发现患儿液体渗出,需要重新穿刺,而此时患儿却出现了心衰,呼吸极度困难, 大汗淋漓、口周紫绀,心率 200 次/分以上,需要立即用药抢救。此

10、时是夜间,光线不好,而患儿的头皮 和四肢血管都显露不清,医生和家属非常焦急,患儿正一步步走向死亡。我凭着自己平时练就的穿刺技 术,一针见血,一次穿刺成功,使患儿获得了抢救时机。经过吸氧吸痰、强心利尿、镇静等抢救后,患 儿病情趋于平稳,心衰得以纠正,患儿的汗水也湿透了衣衫。我提醒家长得及时给孩子换一换衣服,以 防感冒。可患儿家长却说由于孩子发病急重,没来得及带换洗衣服。我还了解到患儿自出生后,由于先 心病,已先后在几家医院住院抢救,花去医药费近万元,她父母单位在军马场,效益不好,工资很低, 欠下了几千元的债务,真是贫困潦倒、忧心忡忡。于是我耐心地开导他们,告诉他们只有及早手术修补, 才能彻底根治

11、。并从家里拿来一些生活日用品和孩子换洗的衣物来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进院如进家的温 暖。当我看到患儿病情趋向好转,面色红润,穿着我拿来的干净内衣时,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2000 年初,我到了外科。外科是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之一,在这里,我又学到了更多的现代护理知识, 拓宽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并在短期内就掌握了外科常见多发病的护理。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还参与了 利用护理程序查房护理研究课题的实施工作。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我觉得自己的护理水平有明显提 高。在遇到诸如脑外伤昏迷、失血性休克、大面积烧伤等危重急症病人时,我都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对 病人做出全面评估,准确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病人的护理诊断,采取相应有效的

12、护理措施,主动执行护 嘱,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使许多危重病人转危为安。这一项目还被我院推荐为社区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在门诊换药室期间,通过听祝主任讲课、查阅医护资料、跟随医生实践等方式,我又熟练掌握了清创 缝合、伤口换药、脓肿切开、拔指甲等多项技术。并坚持做到微笑服务,耐心解答病人疑问等,为维护 医院的良好形象尽了自己一份微薄之力。4虽然,我没有机会见证医院发展的每步历程,但我感受到了强劲的发展气息。新大楼即将落成,现 代化病房大楼,布局流程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而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更为这个优美的环境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也正在努力的争创“三甲

13、” 。医院 是每一个员工的家,我们因为拥有这么好的家而快乐迅速成长,每一个员工同时也在为总院这个大家庭 的发展而默默的无私奉献!医院在成长,伴随一起奋斗的日子,我也学到了,成长了,收获了。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护士,就要 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事业。岗位平凡,但从事的职业不平凡。 小草虽小,但一样能铺就绿色无垠的大草原!当初进入医院的那份自豪如今又升级成一种责任,医院是我 家,家要继续发展,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任重而道远,我要用满腔的热情,百倍的精力,不断地学习, 探索实践,补充自我,完美自我,完美人生,与医院继续一起成长,与医院一起走向辉煌!我与医院共成长 作者/来

14、源:蒋玉蓉 日期:2011-1-17 12:36:31 刚刚过去的 2010 年对我们每一个杨中心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大家的努力终于换来医院上等级的 荣耀,我的欣喜之情更是难以言表。 1986 年,年仅 18 岁的我卫校毕业后被分配进了杨中心外科病房(现在的老年医院) ,当时的病房条件 很差,没有空调,只有办公室有台电扇,夏天做完治疗,我们都热得汗流浃背。没有电梯,手术后的病 人只得由工人用担架抬到三楼。做外科护士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很锻炼人。像救治脑外伤病人,从术 前准备到术后生命体征观察都靠自己一个人(当时没有 icu 病房) ,对病人的监护责任使我的脑神经高度 紧张,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15、,往往身心疲惫,可每当看到病人康复出院,感觉自己的辛苦还是值得的。 还记得 90 年代初,我院面临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经过全院职工齐心协力,终于我院得到了专家们的 一致好评,在全市二甲医院评审中成绩名列前茅。这次我院能成功上等级,是几代杨中心人的共同愿望 和期待,更凝聚了我们全体员工的心血和汗水。 风雨曾经坎坷几何,如今的杨中心,历尽沧桑与世事变迁,拥有了今日的春华秋实。现代化病房大楼, 布局流程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装修一新的门诊楼,集化验、诊疗、体检、药房于一体,彰显着 人性化、亲情化的管理。而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为这优美的环境增添了靓丽 的色彩。 对杨中心,我有

16、着深厚的感情,60 年代末,我在杨中心产科出生,18 年后来到这里工作,怎么能说不 是一种缘分呢?记得第一天来报到,就听老一辈讲我们的医院在新中国成立前一年正式建立,在这 62 年 不平凡的岁月里,我院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发展壮大,一代代杨中心人呕心沥血,共同见证了医院从小 到大、从弱到强的的风雨历程。 如今的我青春不再,却自有一份从容和自信。当我沐浴着医院荣誉的光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宿 感油然而生。因为我相信,个人的命运、荣辱始终与医院的兴衰紧紧相连没有医院的发展,就没有 我们的发展。所以这次为了医院能够成功上等级,我们门诊每一位同志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加 班加点,为了练习心肺复苏的操作,护理部每个人双休日都放弃休息来医院练习,做到人人过关 如果说过去的杨中心只是襁褓中的婴儿, 62 年后的今天,她已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无论医院发生 怎样巨大的变化,不管是二级甲等还是三级乙等,我想,有一点却始终如一,那就是打造百万杨浦市民 信赖的好医院,传承仁、诚、勤、和的医院精神。 衷心祝愿我院在未来的日子里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沿着正确的航向,不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