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班主任工作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180237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与班主任工作(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1、班主任 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根据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的 全面发展。 组织和领导班集体,把班组织成为具有崇高的统一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自觉遵 守纪律和优良传统的集体。班集体的形成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又是强大的自我教育工具。班集体要充分 发挥教育作用,教育好每个学生,培养他们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 要面向全班开展教育工作,培养好全班每个学生。要针对各种类型学生的不同特点

2、予以帮助,发 扬他们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要特别重视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鼓励他们要有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 心。对表现好的同学,要教育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指导他们帮助后进的同 学共同进步。2、品德 品德即道德品质(moral trait),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 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 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 心理特征或倾向。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 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对身边的人充满善意,对社会有所贡献。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 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

3、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 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 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 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 “道德”这个词语。“道” 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 “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 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品德是多方面的,包括: “爱心”、“尊敬”、“言谈举止”、“团结友爱”等。3、班风 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内在与外在的共同表现。它是经过长期、细致的教育和严格的训 练,在全班逐步形

4、成的一种行为风气。良好的班风将为班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 压力,良好的班风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优良环境。良好的班风也体现了一个班级的 凝聚力,使班级里具有亲切、和睦和互助的关系,勤奋进取、文明礼貌的氛围,遵守班集体行为规范 和维护班集体荣誉的精神状态。有的班级氛围不好,会影响其他的学生。 班风的形成 班风的形成,不是局限于个人的风尚,而是整个集体的风貌。它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塑造班级成 员的良好形象,从而推动个人品德素养的发展,促进集体的良好作风。班风更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 神。班风建设中,班风标准和具体行为规范是目标,活动是骨架,舆论是灵魂,骨干是核心,训练是 动

5、脉。有此五者,一个推人奋进的班风一定能形成。 班风形成的原因 班风的形成一般是由班主任带头,品格风尚良好的学生为辅而自然形成的。然而其中品行恶劣的 学生则会带头破坏良好的班风,因而形成差的班风。 班风的作用 班风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良好的班风能够影响全体的团结,使得全体都有荣誉感,都愿意为自 己的集体出一份力,不去拖后腿,起到规范的积极作用。而一个恶劣的班风则会导致班级涣散,使全 体都不愿为班级做出贡献,最终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 班风就像一个集体的标准一样,引导 大家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4、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 他

6、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 在个人的道德品质构成中,道德情感具有 3 种作用:评价作用,即能以某种情绪状态,表明 某种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宜性; 调节作用,即能以某种情绪倾向,强化或削弱 个人对某种道德义务的认识和实践; 信号作用,即能以特有的情绪形式如表情、动作 ,向他人传递 其道德行为价值的 信息,或从他人的某种情绪形式获取自己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个人一旦对某种义务 和行为形成道德情感,就会积极地影响其 道德选择。某种道德情感一旦扩展为社会性的情感,也就会 程度不同地影响社会道德风尚。 陶冶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

7、形成和增强同 所获得的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变那种与应有的道德认识相抵触的道德情感。形 成和增强健康的、正当的道德情感,不但要诉诸个人理智,诉诸个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更需要 个人在实践中经受长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练。(考)5、马卡连柯 苏联教育家,作家。1905 年从小学师资训练班毕业后开始教育生涯。 1905 年起担任小学教师和 校长,在 15 年的教育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奠定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基础。 1920 年后先后主 持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公社,从事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提出了 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

8、方法,丰富了他的教育学理论。 1935 年马卡连柯任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内务人民委员部工学团管理局副局长 ,同时从事写 作、理论著述和学术讲演活动。 教育思想体系 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 体系的重要方面。认为通过组织健全、合理的教育集体来教育 学生,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方法。指出教育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只有在集体中、通过集体 和为了集体进行教育,才能完成培养集体主义者的任务。认为不可将学生看作受训练的材料,应视他 们为社会的成员、社会活动的参加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指出前景教育在人的教育和儿童集体的形 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应不断向集体展示一个又一个前景,提出新任务,引

9、导集体为实现新任务 而努力,鼓舞集体在追求美好前景中不断前进。强调教育者对集体及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教育和影响应 是同时的、平行的,集体首先应成为教育工作的对象。在劳动教育问题上,他认为劳动是教育的根本 因素之一,应成为集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劳动与教育并行的原则。马卡连柯还提出了尊重 和严格要求相统一的教育原则,认为对人的尊重和对人提出严格要求二者是统一的。6、班集体 班集体的概念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 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班集体的特征班集体不同于班级。班级是校内行政

10、部门依据一定的编班原则把几十个年龄和学龄相当、程度相 近的学生编成的正式群体。 第一,班集体是一个以学生亚文化为特征的社会群体,它传导和积淀着班级制度的社会文化基因 (教育目标、规范和组织模式)。 第二,班集体又是一个以教学为中介的共同活动 体系,它以课堂教学为中介,整合学校、社会、 家庭的教育影响,社会化的共同学习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 整合因素。 第三,班集体还是一个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正是交往和人际关系,动态地反映了 集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集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标志着集体形成的过程。 第四,班集体是一个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的社会心理共同体,集体心理的统一性和社会成熟

11、度 综合反映了集体主体性的水平。7、德育课程 课课程程设设置置小学低年级(12 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小学中高年级( 36 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 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为综合课程, 高中阶段采取模块设置的形式,力求体现课程的针对性。 课课程程目目标标 德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 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现行德育课程目标突出体现以下特点:全面性、基础性、序列性。8、道德意志道德意志: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 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

12、,也是构成个人道德品质的要素。 它能促使人们将自己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帮助人们自觉地调节自 己的言行和情感,克服内外部的各种困难障碍,坚持自身认定的行为方式,形成行为习惯。当人们坚 持某种道德的正义性并决心践行它的时候,就会在内心里产生一种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使人们 严格要求自己,果断地做出行为抉择,并努力保持自己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 因此在道德修养中,自觉地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就成为培养和造就个人道德品质的关键之一。9、 “居敬”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他指出, “读书之法,莫贵乎 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13、。此不易之理也。 ”所谓“局敬” ,就是读书时精神专 一,注意力集中。朱熹说: “读书须收敛此心,这便是敬。”又说:“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 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 方始看得文字精审。 ”所谓“持志” ,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 持。10、苏霍姆林斯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 17 岁即开始投身 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 至 1939 年就读于波 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

14、教师证书。1948 年起至 1970 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 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 1957 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 年起 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 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 1 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11、德育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 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 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15、,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 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12、明人伦“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 “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 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13、学校德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它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定正确 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个原则是由社会主 义学校德育的性质和任务

16、决定的。我们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校要培 养“四有”、“两热爱”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的原则。 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实际锻炼结合 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3)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学 生消极落后的一面,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告 诉我们,优点和缺点、先进和落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这种 矛盾斗争转化的结果。德育的规律决定了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必须同时进行。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 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