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的生活习性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79824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鱼的生活习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草鱼的生活习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草鱼的生活习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草鱼的生活习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草鱼的生活习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鱼的生活习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鱼的生活习性(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鱼的生活习性2008-09-22 21:30草鱼又叫草完、草棒、原鱼,体长亚圆形,后部侧扁,色青黄,头宽平,吻微顿,口端位,无须。咽头梳形,两行利齿,善咬草茎,是一种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它的肠子较长,是体长的四五倍。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多与鲢、鳙、鲤鱼混养,经济效益显著。江河、湖泊和水库中的野生草鱼,数量也相当可观,它们原本是池塘中鱼,因涨水从塘中跑出,定居于自然水域而繁衍后代,成为野生鱼种。(1)草鱼属中下层鱼。通常在初春和深秋多在中下层活动,夏秋季节常常游至中上层觅食。在最热和最冷时候,躲进水的深处栖息;温度正常时到处游动,不过白天活动较少,夜间多游到水上层和岸边觅食。草鱼性

2、情活泼,游速似箭;也喜群游,水中被淹没的浅滩和水草区,常有草鱼的踪迹。(2)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以水域中及岸边的草性植物为主食,兼吃人工饲料。摄食量相当大。特别爱吃苦草茎叶、黑藻、青草、嫩苇芯、南瓜花、浮萍和菜叶;对人工投放的混合饲料:酒糟、菜子饼、番薯、面团、米饭粒等,也都喜欢吃;对荤饵中的田螺、幼蚌、活蚯蚓、活虾、青蚂蚌、蝼蛄、蟋蟀、油葫芦、牛粪虫等也很感兴趣;饥饿时,就连芦苇叶和树叶都吃。(3)食欲与水温及水质有关。水温在 2530时,其摄食量最大,日摄食量可达体重的 40%左右;水温在 25时停止摄食。草鱼适应能力很强,在 038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存。但要求水质清瘦,但要求水质清瘦,肥水

3、不适宜草鱼生或活。肥水不适宜草鱼生或活。(4)生长发育快,每年春夏之交产卵,当年鱼可长到 5001000克,三冬龄鱼体重可达 3000 克。在江河湖泊和等自然水域中,几千克重的大草鱼很平常,最大个体可达 40 多千克,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钓草鱼的招法与钓其他种类的鱼差不多,只是要针对其生活习性,及时调整钓具、饵料并采取其他应变措施。 草鱼以食草为主而得名,俗称草棍。是北方地区主要垂钓品种之一。由于它仅能在大江大河的泅涡草丛中产卵,故静水中的草鱼都是人工放养的。草鱼的食量大,生长发育快,星罗棋布的鱼塘、湖泊、水库都是草鱼出没的地方。幼鱼期,常在岸边浅水区有水草生长的地方觅食;体重大于 500

4、克时,在水域的上、中、下三层均能钓取。深秋和早春中、下层多,而夏秋季则中、上层多。草鱼性温顺,食性杂,除了吃嫩草外。活虾、活蚯蚓及各种香味的面食、糟食它都吃。要根据这些特性选用施钓技艺。 ()选好钓位 雨后涨水时,通往水库、湖泊、江河的沟汉,应是首选钓位。其次是水草丛生的明水区或芦苇、浮萍附近的明水区。在这些地方钓草鱼,往往比预想的效果还要好。 (二)打窝的方法 1禾苗法 从农田里捡些谷物、蔬菜等废弃的间苗,选一根顺直的扫帚竹或树条(长约 5O6O 厘米)作骨架,将禾苗绑扎在架上,呈上细下粗状,在粗端再捆一块适重的臭砖诱饵即成,持其细头投入钓域。若水深在 60 厘米以上时,必须用绳在细头一端挂

5、一小块硬质泡沫塑料,使其刚好露出水面,借此标定窝位,以利投竿。 2稗草法在没有采苗的情况下,可就地捡取稗草、狗尾巴草等无异味的陆地嫩草。制法与禾苗法相似,不同的是,这些草秆较长,不须用竹、树条作骨架,可直接捆成草把,底部带块适重的石头就行。为了增强诱鱼力,可在草把中夹点苏子叶或有香味的诱饵 (三)钓饵与钓具 草鱼对不同质的饵料有明显选优弃劣的特点。大青虫、青蚂炸、掺有草每酱为添加剂的基础饵,是钓草鱼的首选钓饵。嫩草、菜叶(芹菜叶除外)、瓜果叶、芦苇嫩心等,均须晒蔫用线绑在钩上,否则甩钩易脱落。此类饵适宜夏秋浮钓。在早春和深秋,应用底钓配炸弹式钩装粮食或半糟食,再加挂串钩,用青虫、河虾等荤活饵装

6、钩。具体钓法有以下几种: 1手竿钓法 用采苗、稗草打窝,手竿近岸垂钓。鱼多时可在诱饵两侧用双竿夹钓。钓大草鱼立大钩粗线,多用上中下间距为56 厘米的 3 只串钩,坠在前(死坠)钩在后,用 2O 厘米长的支线与主线相联,其脑线长度 1015 厘米为宜。 2海竿钓法 可浮钓,也可底钓。浮钓可不用集团约,而改为3 坠双串钩进行悬钓。 3抛砣法 配自动三用插座或绷子竿,用重坠借助摇线的惯性把饵钩抛远。这种竿一人看 57 支没有困难。 4拦钓法 主线必须长于能跨越通向水库或江河沟汊的宽度。把大于 0.8 毫米粗的主线缠在线拐上,在主线的适宜长度-头端的 10米以外,每间隔 11.5 米处打一死结,留出能

7、挂上钩的套扣,用 1米左右的脑线一端拴上 812 号渔钩只,另一端拴上枚曲别针,以利往主线上的套扣中挂(有制式联接器或转环更好)。再用硬质泡沫塑料修剪成 533 厘米的块,用长约 0.8 厘米的渔线一头拴塑料块,一头拴曲别针,挂在主线上的套扣中即可。用此法拦钓,应采用耐水泡长效钓饵。装钩后挂上大漂,把主线一端固定在岸边木桩上,渔者手持线拐边走边放线,绕过沟汊对岸,把线抻直,并固定在岸边的木桩上,即可静等取鱼。也可以用小帆船送线,节时省事更好玩。5 草鱼为何吃草草鱼为何要吃草呢? 一句话,遗传所致。 不防先从它的食性说起。它们从鱼苗到夏花阶段,以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食。鱼种阶段随着口径增大和

8、咽喉齿发育,可摄食芜萍、小浮萍、紫背浮萍、幼嫩水草和陆生旱草。成体以水生植物及江湖岸边被淹没的陆生植物为食。其中水生植物以凤眼莲、聚草等为首选,而不吃金鱼藻、喜旱莲子草等;陆生植物中以缩根黑麦草、稗草、苣荬菜、紫花苜蓿、苏丹草等为最佳草料,也喜食各种瓜叶、菜叶和甘薯叶等。 那么,草鱼如何吃草呢?众所周知,各种草是具有纤维素的植物,一般不容易被拉断,但草鱼又不能“囫囵吞枣”地把整根草吞食,而要加以消化吸收。再者,在草鱼上下颌上,又没有见到能切断草、磨碎草的牙齿,它用什么办法把草切断、磨碎?原来,在草鱼咽腔内,有一个小型“碎草机”,着生在咽喉部位,因此也称“咽喉齿”。咽喉齿是鲤科鱼分类的根据。如青

9、鱼的饵料主要是螺、蚌之类,“粉碎”工作就要靠咽喉齿来完成的。其咽喉齿与人的臼齿相似,形状略同,齿面微凹,相当坚硬。草鱼就不同了,吃的不是螺蚌类,而是富有纤维素的草料,因此草鱼的咽喉齿不同于青鱼的咽喉齿,每侧各有两行带花纹的梳形牙齿,齿面呈锯齿状,两侧咽喉齿交错相间排列,牙齿的上面有一层坚硬的角质垫。草鱼上下颌咬住草后,靠头甩动把草拉断,再送入口内,由咽喉齿将草“切碎”,然后吞入消化道内。这副能磨碎草的“粉草机”就是“遗传所致”之故。 草虽然被拉断、切碎,送入消化道内,但草的营养成分终究少一些,再加上草鱼对草类的消化率差,因此它的肠比较长(肠长为体长的 2-3 倍),以扩大摄食量,弥补营养的不足

10、。据测定,草鱼对草类的摄食量为体重的 40%,最大可达 60-70%,所以草鱼有“草包子”的俗称。 由于草鱼有爱吃草的习性,因此它多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喜欢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泛水区域及水草丛生的湖泊、河道中生活,以满足它食欲的需求。 明白了草鱼的生态习性之后,垂钓方有据可依。凡是草鱼的钓点,必须有水草,所用的饵料必须以“草”为主,沉入水的中下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由于草鱼摄食量大,所以吞食钩饵时,浮子会很快下沉,然后又很快上浮,继而移动(被拖走),这时才可起钓。当发现草鱼上钩后,不要急于拉线,而是要放线(俗称“遛鱼”)。草鱼知道“上当”后,痛苦难忍,拼命拉着钩走,这时就要“遛”(放线)。让

11、其筋疲力尽后,才收钩、拉近,但也不能猛然起钩,因其力大,也有挣脱的可能,须用“捞海”轻轻从头部捞入,再猛然起“捞海”,这时草鱼才能被擒。 垂钓时用“草”(如芦苇芯、嫩草)来钓草鱼,也不见得什么草它们都咬钩。这里面有件事必须交代清楚:草鱼的咽喉齿长成后,还有脱牙换齿的过程,一般 5-6 月(收割大麦的季节)是它们“换齿”的时间,所以此际垂钓时,必须以特别嫩的草或特殊加工的“混合饵料”作为引饵,才能使草鱼来咬钩;否则,虽然草鱼在此际处于饥饿时期(换齿),但由于饵料啃不动,它们宁愿饿着,也不咬钩,这就是谚语“难钓五月”的由来。 垂钓者寻找钓场,还根据草鱼粪便出现的位置(相当于“鱼星”)下钩。 有人说

12、草鱼在晚上是不吃食的,这可能有些误解。渔民说:“马无夜草不肥,草鱼无夜草不长。”说明草鱼在安静的夜晚是吃食的,这对当前开展“夜钓”又出了个新点子。垂钓杂志今年第 2 期在得克萨斯钓中国草鱼一文中介绍了“夜钓草鱼”的经验,不防可以借鉴。夏秋钓草鱼三招夏秋钓草鱼三招 浮钓法 夏秋早晚水的表层温度适宜,草鱼多在水域的中上层活动、觅食,故宜底钓。底钓,先要打草窝,在岸边杫一些鲜嫩的青草捆成把,甩在水面上,稍等片刻,草鱼便来光顾。浮钓草鱼的钓饵,以铁性草尖唱主角。铁性草在路旁、田坎上到处都有。取草尖嫩茎部分,约 3 厘米长,一根一根地横穿在鱼钩上,每次可穿 4-5 根。理顺,去其长叶部分,便可将饵钩甩到

13、草窝旁边,待鱼上钩。 半浮钓法半浮钓法 夏秋的中午、下午,水面表层温度高,草鱼多在水域的中下层游动、觅食,故宜钓半浮。半浮钓,也要先打草窝。与浮钓不同的是把青草捆成把,用一根绳子,一端在青草上,另一端以短于水深50 厘米 上石头。将青草、石头一并甩入水中,青草便在水的中层悬着。不一会儿草鱼便会来进 ,不时可看到青草的碎叶、碎茎和草鱼的粪便等,浮到水面。半浮钓法,最好用串钩。一则可以钓水域中不同层次的草鱼,二则咳以分别穿上铁性草尖、嫩玉米粒、红薯粒等钓饵,以投草涂之所好。这种钓法,往往上钓率极高。 底钓法底钓法 夏秋的中午、下午温度高或表层水温也高,草鱼多在水域的底层活动、觅食,故宜底钓。底钓,

14、可先用 合伺料、啤酒槽、红薯、玉米粒、嫩玉米粒、青草捆上石头打窝。最好是塘主平时喂鱼的饵料,效果更好。钓饵用铁性草尖、红薯、嫩玉米粒、煮得烂熟的老玉米粒等草鱼吃的,鱼类与所有动物一样, 食也受条件反谢影响。 以上钓法,钓点 应选择塘主经常喂食台的正前方或左右侧。草鱼吃上钓之后,浮漂的反应往往是抖动、抖动后 方向 下沉。此时一提竿,一条欢蹦乱跳的大草鱼,便从“鱼间”拉到人间。简介】编辑本段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 carp 。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

15、草鱼属的唯一种。又称白鲩,草根鱼,厚鱼。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浅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其他各鳍浅灰色(见图)。为中国东部广西至黑龙江等平原地区的特有鱼类。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中最负盛名者当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青鱼(Myloph

16、aryngodon piceus)、鲢(Hypophthalmictu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世界著名的“四大家鱼”,虽均为我国特有鱼类,而草鱼以其独特的食性和觅食手段而被当做拓荒者而移植至世界各地。其体较长,略呈圆筒型,腹部无棱。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无须。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略带草绿,偶鳍微黄色。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河湖洄游习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 10 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草鱼摄食的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