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度偏离理论看汉语口误的独特效果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17404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零度偏离理论看汉语口误的独特效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零度偏离理论看汉语口误的独特效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零度偏离理论看汉语口误的独特效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零度偏离理论看汉语口误的独特效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零度偏离理论看汉语口误的独特效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零度偏离理论看汉语口误的独特效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零度偏离理论看汉语口误的独特效果从零度偏离理论看汉语口误的独特效果 【摘 要】口误是正常人语言表达的一种偏离,是语言零度形式的负 偏离,是具有负面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口误的幽默效果是负偏离向正偏离的 转化,是出其不意获取了正面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关键词】零度偏离理论;汉语口误;乖张;幽默效果零度和偏离是语言学的一对基本概念,零度指的是语言表达的规范形 式,偏离指的是语言在交际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必然发生的各种各样 的变异形式。从文化、心理角度对偏离进行价值判断,正偏离是具有较强的表达效 果,积极的、正面的偏离。例如:“他的笑容很疲惫。”负偏离是对提高表达 效果不利,影响交际的消极的、

2、负面的偏离。例如:“真是好驴当作心肝肺 !”所以说口误是正常人语言表达的一种偏离,是语言零度形式的负偏离 化,是具有负面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口误的幽默效果是话语零度形式先经过 负偏离然后再正偏离化的结果,是出其不意获取了正面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1口误是话语零度形式的负偏离化如果把准确无误的话语当作语言的零度形式,那么不规范的话语就是 语言的偏离状态;口误属于不规范的话语,绝大部分日常生活中的口误会产生 不利的言后之果,处于负偏离状态。例如:(1)广东电视台一位主持人在天河 体育场主持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演奏会,女主持人走到钢琴王子面前,说: “克莱德曼的先生,我想向您提一个”话还没说完,就因为

3、“德”这个音 节出现惯性连动后置,不经意加了一个“的”,这小小的口误使语意变了味儿, 全场立即爆发“人仰马翻”的哄笑。 会场的气氛因为这个口误变得尴尬和微妙。再如:(2)在一个国际大 会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以主席身份致辞,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 “我们有来自中南美洲的代表,像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危地马拉、乌圭 拉”老先生把“乌拉圭”念成“乌圭拉”。站在旁边的人赶快偷偷地捅了 老先生一下:不是“乌拉圭”“噢!”不等那人说完,老先生已经改口了,大声念:“拉乌圭!” 老先生的口误使得台下嗡嗡声一片,会场秩序被打乱,影响了国际大 会原有的庄重气氛,这就是话语表达从零度形式向负偏离转化的体现。2口

4、误可能导致的歧义和误解一般情况下,作为对言语表达的负偏离,口误总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 响,视程度不同,产生的误解和歧义也不尽相同。例如:(4)业务员打电话给客户:“你好,上次跟你说的事儿怎么样了?哦, 这样啊,那你哪天就到我这儿来方便一下吧!”他其实是说:你哪天方便到我这儿来一下。但语序颠倒了以后就成了 其它的意思,如果听者为异性,一定会非常难堪。(5)负责接待电话查询货物的某物流部员工,因为过节这几天浑浑噩 噩的,搞不清楚订单的内容,在回答客户询问货物是否到达时顺口问了一句:您是什么东西?这句话,了解问话人的工作性质也许不会太在意,但遇到较真的主就 不一定了,非得与你探讨一下它的意思不可。(6

5、)数学老师故意做错一道题,让同学找差错,一个同学很快发现并 指出来。老师高兴地说:“很好!你看出了老师的破(ding 去声),正确的做 法应该是”想必,后面的话大家都听不到了,只顾偷偷地笑,害羞的女同学红着 脸低下头去其实,老师想说的是“破绽”。(7)大学时,老师讲杨朔的散文雪浪花提了一个问题,让同学回 答。一个腼腆的男同学被叫了起来,他以很不流畅的声音回答说:“有几个姑 娘在海滩上提着裤子”刚出口就引起哄堂大笑,小伙子脸更红了。散文中写的其实是几个姑娘在海滩上提着裙子(怕水打湿)。3口误隐含的乖张乖张含有“违异之意”,主要指违背规律、古怪离奇,不合时宜,不 合情理等,是幽默产生的重要源泉。而

6、口误,特别是一些错得离奇口误,恰恰 歪打正着地满足了言语幽默必须具备的不和谐、不合逻辑、荒谬、出乎意料等 条件,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8)有一次帮老板订酒店,想问问人家有没有什么免费上网之类的服 务,却怎么也想不出来怎么说好,于是就问对方:“请问,你们这里有什么特殊 服务吗? ”对方奇怪地看着我:“什么?特殊服务?我们可是正规酒店!” 真是 百口难辩啊!(9)老爸和老妈吵架,一向老实巴交的老爸实在忍无可忍,大吼一声: “我给你滚出去!”全家都笑了,只有老爸笑不出来。例(8)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悖“情”的滑稽。例(9)是对我们民族文 化中根深蒂固的男子“大丈夫”和女子“温柔贤淑”的一种违异。(

7、10)单位招了一批打工妹。填表格的时候,有人在政治面貌一栏写 下:“圆睑”两个字。大家听了不觉莞尔,为打工妹对“政治面貌”一词的新奇 理解。通常人们在习惯性地遵从常规的表象下,潜意识中或多或少存在打破 和谐、批评秩序的冲动。当秩序出现混乱,崇高被丑化,敬仰的东西被戏谑, 卑俗与高雅混为一谈,庄严变得油滑,人的高贵理智被嘲笑,权威被捉弄,人 们潜意识中的破坏与批评的冲动便将自然而然地宣泄出来,感觉得痛快。例如: (11)那天,我多喝了几杯,看到那么多领导在场,太激动了,于是向领导敬 酒时脱口而出:“来,让我们同归于尽吧!”关于“傻干部”的口误笑话也出自 “捉弄权威”这一“乖张”文化的 法则。例如

8、: (12)文革期间,某造反头头在批判大会上激情洋溢地朗诵毛主 席著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用手向下猛地一指:“是从天上掉下 来的! 下翻一页,大声:“吗?” 此外,有关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的口误也特别多,主要是源于一个人成长过 程中对老师又爱又恨的复杂感情:(13)刚上课 10 多分钟,我同桌就举手说:老师我想上厕所。 老师很不高兴的说:都多大人了还上厕所?(14)体育课上,老师说:“同学们听我的口令,双手平举,双脚叉 腰。”高难度呀!结果那天同学们的腰全扭了。(15)老师说:“你们都给我站黑板上去!” (16)大学时金工实习必须在机床上进行,指导老师说要男生与女生 合作,xx 与

9、 xx 一个床,大家笑得差点晕倒。4口误的幽默效果是负偏离向正偏离的转化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貌有丑而可观者,有虽不丑而不足观者; 文有不通而可爱者,有虽通而极可厌者”。貌丑而可观,文不通而可爱,都是 负偏离的正偏离化;貌不丑而不可观,文通或理顺而令人生厌,却是正偏离的 负偏离化。如:(17)某喜剧演员故意很陶醉地说:“这段音乐(le 去声)很 好听”于是观众们真“乐”了,哈哈笑过不停。转贴于 http:/ 话语的正负偏离是一种文化心理价值和社会语 用条件的评价,语境起着很大的作用。口误虽然会导致说话人交际意图的误递, 但在某些特定情境中,因为听话人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语境推断出 说话

10、人所要表达的真意,这时说话人所发生的口误就能在听话人心中产生愉悦 感。如:(18)读小学时,快到中秋节了,历史课上,老师叫我读课文,我读 书一向很大声的:“张骞经过重重困难来到了大月饼(大月氏”老师同学们大笑之余终于知道我确实太思念月饼了。(19)学校规定所有学生要穿校服,但有的学生只穿校服上衣,没穿 校服裤子。班主任非常生气,说:“没穿裤子的都给我站出来!”另外,故意使用口误,是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自娱自乐、自我 解压的一种独特方式,能使学生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有效的放松,有些甚至还 有融洽同学间关系的作用。(20)老师叮嘱在马路边早锻炼的同学: 早恋(炼)是好的,但要注 意安全。说实话,

11、老师的口音不能不让大家往歪里想啊。(21)后进生说:我的成绩不好,拖了全班的大腿。口误有时又表现 为一种语言变体,借助正话反说,造成“逆谐”的修辞效果。如:(22)上班 的厂车上,一女孩问我:“我的电脑不行了,老是死。”我说:“那你回去查 查病毒看,记得要升级杀毒软件。”第二天一大早,车上又见她,我随口问了 句:“查过了没?怎样?”女孩大声说:“气死我了,查了半天,说是没(梅)毒。你说怎么办 好啊?” 这时,全车的人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我还莫名其妙,回来仔细一 想,完了,全误解啦!(23)小张对小丽关怀地说:“下雨了,别忘了打伞, 湿身(失身)是小事,淋病(淋病)了就麻烦大了!”如果得到了社

12、会文化语用心理因素的圆满解释,获得了具体语境条件 的强有力的支持,口误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转化为成功的表达。请看红楼梦 在描写焦大醉酒骂人时运用了这样的句子:(24)“不和我说别的还可以,若 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焦大喝得酩酊大醉,说出这种话来是十分自然的,它符合“醉后狂言” 这一特定语境。围城中也有一段描写: (25)鸿渐摇头叹气,急得说抽去 了脊骨的法文道:“苏小姐,咱们讲法文。我爱一个人,爱一个女人 另外,懂?原谅,我求你一千个原谅。”这段话显然违背了语言规范的要求,但是却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因为方鸿渐面对苏小姐的爱情攻势不得不回绝时,由于同事们在场,加上紧张、惧 怕、羞愧等

13、心理负荷的重压而显得语无伦次。再看果戈里钦差大臣第四场 县长的一段台词:(26)“让他们每人手里拿一条街,真他妈见鬼,我是说一把扫 帚,每人手里拿一把扫帚,把通往旅馆去的整条街都扫得干干净净。” 该剧借这一口误,把县长惊慌失措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最值得一提的是出自英国无名氏之手的一首小诗吻,(27)我跑 上门,打开楼梯,说完睡衣,穿上祷告,关上床,钻进灯,所有这一切都是因 为,道晚安时你给我的一吻! 乍一看,这首诗的语言表达颠三倒四,混乱不堪,但它的绝妙之处在 于:用语无伦次的叙述来表现作者因为一个吻而神魂颠倒的情景,巧妙的语序 颠倒让人拍案叫绝。 参考文献 1 应天常.节目主持艺术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94. 2 美刘墉.说话的魅力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9,251 3 徐晓彬.语言“短路”J咬文嚼字.2001,(10) 4 聂焱.三一语言学导论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2,79-120. 转贴于 http:/ 来源:http:/ 推荐 臂力 论文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