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173907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例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宽甸县第二高中宽甸县第二高中 阎秀萍阎秀萍2012 年年 8 月月2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设计思想设计思想】自从地理课程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十多年来一直受到重视。在辽宁减负的大背景的前提下,如何在课堂上高效的完成三维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对目前从事高中地理教育的老师和领导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地理学科因初中不参加中考,学生在高中呈现出地理底子薄、理解难度大、兴趣低下,学生越学不

2、会越不愿意去学。在课堂上总是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整体地理水平不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常规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才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节大气的运动和第二节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基础上,说明同一地区天气为什么不同以及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天气为什么不同等问题。这是本章联系实践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很好教材。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锋与天气,二是低压(气旋) 、高

3、压(反气旋)与天气。课时2节课,本节课例就锋与天气的内容进行分析,由于锋面与气团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在讲述锋面时首先介绍气团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变化情况。气团和锋面的形成、发展、变化时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然后分析冷锋、暖锋、以及准静止锋对天气的影响。【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课改,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心里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应该清楚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较差。在本节课学习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因此他们对于天气变化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理性认识较弱。本节课就要使学

4、生对天气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3(2)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3)掌握冷锋和暖锋在过境前、过境时与过境后天气变化。(4)学会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和锋面系统示意图的绘制。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冷锋、暖锋等各类图,训练学生独立分析、推理的能力。(2)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简易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的预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冷锋、暖锋、

5、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与天气的影响。 (2)锋面系统中冷锋、暖锋面的判读 【教学方法】 (1)本节课基本方法为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适时采用直观演 示、阅读、讨论、对比、绘图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学习,在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2)对“锋面系统”部分内容的教学在,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冷锋、暖锋的形成、运动,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分感知,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学用具】 多媒体、天气预报图【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采用情景教学法 学生: 欣赏视频“天气预报” 。 教师: 要想看懂和

6、听懂天气预报,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视频的观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2.【锋面结构与特点】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 播放锋面动画,第一遍慢慢播放;播放第二遍前,设问: 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学生: 欣赏锋面动画,了解其结构,思考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空间分析能力。3.【冷锋】4采用多媒体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 教师: 播放冷锋动画。 学生: 观察冷锋过境,自主探究某地在冷锋过境前

7、、过境时和过境后分别处于什么气团控 制下,天气如何呢? 设计意图: 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 者。 教师: 播放第二遍冷锋动画,播放前设问: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 升情况如何?冷锋降水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 学生: 分组讨论;发言时,每组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下一组发言时,只需 说出不同的观点。 教师: 走到学生中,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 学生的学习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讨论、相互辩论 中突然闪现。师生共同探讨,可以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学 习知识、掌握知识。4.【暖锋】 采用探究实

8、践法和激励教学法 学生: 参照冷锋动画,动手画一画某地在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三张示意图;然 后上台展示成果,其他同学点评。 设计意图: 由于时间的关系,学完冷锋后学生稍感疲倦,注意力有所不集中,让学生动动 手,把心收回到课堂上。通过绘制,加深对暖锋的理解。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感 觉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 习。5.【准静止锋】 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学生: 阅读案例“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天气”和欣赏准静止锋动画。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再通过动画演示进一步

9、巩固知识。6.【比较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采用图表对比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教师: 展示图表和播放三种锋面的动画。 学生: 欣赏动画;配合教师,完成图表。 设计意图: 采用对比法对本课的易混淆知识点进行对比总结。通过比较,让学生比较深刻 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进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比较项目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锋图示意图锋面符号降水区的位置5锋面坡度气压气温变化降水强度暖气团上升状况冷暖气团位置过境前过境时天气特征 过境后我国典型锋面天气7.【巩固提高】 结合本节的知识完成教师指定练习册的部分习题。8.【争当天气预报员】 采用角色扮演法 教师: 展示一张简易天气

10、图,请学生上台播报某地的天气形势, 要求:用专业术语描述和分析。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天气预报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让学 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终身受用,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 口头表达能力。9.【学生反馈】 学生: 把这节课感觉到困惑的内容反馈给教师。 教师: 当场解答学生的问题;如果时间有限,建议学生写张便条交给科代表。 设计意图: 学习好的学生有可能结合课堂外的知识提出疑问,后进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或多 或少都存在疑惑;给学生创造平等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6【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 (1)一、锋面

11、系统1、气团:概念及分类 过境前:2、冷锋 过境时:过境后:过境前:3、暖锋 过境时:过境后:4、 准静止锋:连续性阴雨天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回顾本节内容的教学,有一下几点体会:1、利用学生生活中感知到天气来引入,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和共鸣。2、利用图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地理学中,读图是关键。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答或合作完成,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多媒体的使用,增加他们对地理课堂的兴趣,也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体,用他们的思想,通过小组合作,寻找知识,完成知识体系图,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经过反思我发

12、觉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1、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需要改进。本节课中,学生单独演示、回答讲解虽然比较多,但是学生集体回答的比重仍然偏大。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不容易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得原本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被掩盖。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时更多地使用: “ 你说呢?”“ 你认为呢? ” “你的观点呢?” “ 你的看法呢?” “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 再想想看? ” 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改进自己教学中在这方面的不足。2、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不够。我应该把今年以来的容易被学生关注的不同天气现象联系进来,让学生分析判断,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7可以借助学生熟知的古诗词,感受地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