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字词零拾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17348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尚书》字词零拾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尚书》字词零拾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尚书》字词零拾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尚书》字词零拾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尚书》字词零拾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尚书》字词零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尚书》字词零拾(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 月 11 日發佈日期:2017 年 10 月 31 日頁碼:1/55尚書尚書字詞零拾字詞零拾雷燮仁雷燮仁“靈承于旅靈承于旅”尚書三見“靈承”一詞:多士:今惟我周王,丕靈承帝事。有命曰: “割殷。”多方:惟我周王,靈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天惟式教我用休,簡畀殷命,尹爾多方。多方:厥圖帝之命,不克開于民之麗;乃大降罰,崇亂有夏,因甲于內亂。丕克靈承于旅,罔丕惟進之恭,洪舒于民。多士一段,亦或斷句為:“今惟我周王丕靈,承帝事。 ”對比多方 ,這種斷句顯然是不對的。 “靈” ,善也,古書古訓習見,如詩鄘風定之方中 “靈雨既零”

2、鄭玄箋、 廣雅釋詁上等。 “丕靈承帝事”的“承” ,一般釋為奉。如屈萬里尚書集釋:“承,奉承不墜也,義見禮記孔子閒居鄭注。 ”而“靈承于旅”的“承” ,屈氏認為與“靈承上帝”的“承”異義,謂“靈承”即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 月 11 日發佈日期:2017 年 10 月 31 日頁碼:2/55“善於承保也” 。今按“承保”義同“應保” 、 “膺保” 、 “容保” 、 “保受” ,同義連言, “承” 、 “保”皆訓受。屈說不確。屈說之所以認為“靈承于旅”與“靈承帝事”的“承”不同義,乃循舊注訓“旅”為眾。對帝事曰承奉,對民眾也稱承奉,似有不妥,故改讀為

3、“承保” 。也有的尚書註釋類書籍訓“靈承于旅”的“承”為順,殆受王引之讀“時敘”為“承敘” 、 “承順”的影響。國語周語上:“時序其德,纂修循其緒。 ” “時序”即“嗣敘” 、 “承敘” 。 “敘” ,順也、循也。 “嗣敘”與“纂循”對言。讀“靈承于旅”為“善順于眾” ,亦有未安。多士言周王“靈承帝事” ,上天命周王“割殷” 。 多方言周王“靈承于旅” ,能用德, “惟典神天” ,故天命周王“簡畀殷命,尹爾多方” 。 “簡畀”讀為“簡代” ,同義連言,代也。一言“割殷” ,一言“代殷” ,兩事相仿佛。 “惟典神天”的“典”或釋法、或釋主。釋法者,即以神天之旨意為法則;釋主者,則謂主祭神天。 左

4、傳昭公三年“主辰”杜預注:“主,祀也。 ”成公五年“國主山川”杜預注:“主,謂所主祭。 ” 穆天子傳卷二“以為殷人主”郭璞注:“主,謂主其祭祀。 ” “典”釋主者,與“典”訓禮較為接近。 國語周語下 “省其典圖刑法”韋昭注:“典,禮也。 ” 穆天子傳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 月 11 日發佈日期:2017 年 10 月 31 日頁碼:3/55卷一“既致河典”郭璞注:“典,禮也。 ”此二處“典,禮也”皆作名詞,而“禮”亦可用為動詞。 “惟典神天”即主祭、典禮神天。無論釋法、釋主、釋禮,都是表達對上帝、神天的某種敬畏。可以說這兩段文字意思非常接近。今按古

5、書中“旅”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用法,如: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鄭玄注:“國有故而祭曰旅。”孫詒讓正義:“凡言旅者,並指非常之祭而言,所旅者止於上帝四望。”周禮春官眡瞭“大旅亦如是”鄭玄注:“旅,非常祭,於時乃興造其樂器。”孫詒讓正義:“大旅是遇大災禱祈之祭。”周禮春官龜人“旅亦如之”賈公彥疏:“旅謂祈禱天地及山川。”禮記禮器“不足以大旅”鄭玄注:“大旅,祭五帝也。”論語八佾“季氏旅于泰山”何晏集解引馬融曰:“旅,祭名。”周禮春官司尊彝“大旅亦如之”孫詒讓正義:“大旅,即旅上帝也。”周禮春官典瑞“大祭祀、大旅、凡賓客之事 ”孫詒讓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6、10 月 11 日發佈日期:2017 年 10 月 31 日頁碼:4/55義:“大旅,即旅上帝四望。”綜合以上漢唐舊注以及清人注疏, “旅”是對上帝、山川、四望的一種特別祭祀。既可以用作動詞,如“王大旅上帝” ,也可以用作名詞,如“旅亦如之” 。 周禮春官掌次言“王大旅上帝” ,多方言周王“靈承于旅” ,理解為周王善奉對上帝之“旅” ,亦無不可。 多方言“靈承帝事” , “帝事”照字面理解為上帝所命之事,也可能讀為“禘事” 。 多士:“殷王亦罔敢失帝。 ”或謂“失帝”即違失上帝意旨,劉逢祿尚書今古文集解則讀“禘” 。 說文示部:“禘,諦祭也。 ” 禮記大傳:“禮,不王不禘。 ”鄭玄注:“凡大祭

7、曰禘。 ” 禮記大傳又云:“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也。 ”鄭玄注:“凡大祭曰禘,郊祀天也。 ” 禮記祭法:“有虞氏禘黃帝而雙嚳。 ”鄭玄注:“禘,謂祭昊天於圜丘也。 ” “禘”、 “祫”同。 周禮春官大宗伯 “以肆獻祼享先王”鄭玄注:“禘、祫,一名也。合而祭之,故稱祫;審禘(?)之,故稱禘。 ”【校案:大宗伯鄭注未見此說,檢古書, 魏書禮四之一:“王肅解禘祫,稱天子諸侯皆禘於宗廟,非祭天之祭。郊祀後稷,不稱禘,宗廟稱禘。禘、祫一名也,合而祭之故稱祫,審諦之故稱禘,非兩祭之名。 ” 】故禮記王制 “祫禘”連言。 “祫”亦可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 月 1

8、1 日發佈日期:2017 年 10 月 31 日頁碼:5/55“祫事” ,如儀禮士虞禮 “哀薦祫事” ,故“禘”亦可稱“禘事”。 “靈承”祭天之事,與“靈承”於對上帝之“旅” ,應該是同一回事。當然,讀“帝事”如字也是通順明了的。總之,以多士與多方 “惟我周王,靈承”句式對讀,讀“旅”為“王大旅上帝”之“旅” ,顯然比釋“旅”為眾更合適。但問題是,這種讀法對多方另一處“靈承于旅” ,似乎不順。為了說明問題,我們把這段文字全部抄錄如下,請注意斷句、標點與上引之不同。王若曰:猷,告爾四國多方,惟爾殷侯尹民。我惟大降爾命,爾罔不知。洪惟圖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下,有夏誕厥逸,不肯慼言于民;

9、乃大淫昏,不克終日勸于帝之迪,乃爾攸聞。厥圖帝之命,不克開于民之麗,乃降大罰,崇亂有夏。因甲于內亂,丕克靈承于旅;罔不惟進之恭,洪舒于民。亦惟有夏之民,叨懫日欽,劓割夏邑。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于成湯,刑殄有夏。這段話的層次非常多,需要簡單講疏貫通如下:從“猷,告爾四國多方”到“爾罔不知”為開場白,言周公將發佈命令予爾四國多方及殷侯尹民,爾等皆應知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 月 11 日發佈日期:2017 年 10 月 31 日頁碼:6/55從“洪惟罔天之命”到“乃爾攸聞”為一節。此節言有夏鄙棄天命,不能永遠敬念祭祀上天。 “惟帝降格于下” ,

10、或屬上句,讀“格”為“詻” ,即嚴厲的教令。 禮記王藻 “或言詻詻”鄭玄注:“詻詻,教令嚴也。 ”或屬下句,讀“格”為“嘏” , “降格”即降福。屬上句者,以“洪惟圖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與“惟帝降格于下”之間為因果關係。屬下句者,則“惟帝降格于下”與“有夏誕厥逸,不克終日勸于帝之迪”之間為轉折關係,即言上帝雖然降福有夏,但有夏耽于安逸,不肯憂恤民眾, “乃大淫昏” ,不能終日勉行上帝之道。我以為屬下句者更合適。一方面“降格” 、 “降福”等說法常見於古書和出土金文資料。另一方面,從整體來看, “洪惟圖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 ,與“惟帝降格于下”至“不克終日勸于帝之迪”這一大段之間,存在因果關

11、係,且“洪惟圖帝之命,”與“厥圖天之命,”這兩段之間又是並列關係。“厥圖帝之命”至“劓割夏邑”為一節。 “厥圖帝之命,不可開于民之麗,乃大降罰,崇亂有夏。 ” “崇”訓重。因有夏鄙棄上帝之命, “不克開于民之麗” ,於是上天大降懲罰,使有夏嚴重混亂。 “不克開于民之麗”不好理解,有多重釋讀,大意是說對民眾如何如何不好。 “因甲于內亂,丕克靈承于旅”為一句,與“厥圖帝之命,不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 月 11 日發佈日期:2017 年 10 月 31 日頁碼:7/55克開于民之麗” 、 “乃大淫昏,不克終日勸于帝之迪”句式相仿。 “甲”通“狎” ,習也

12、。因狎習于宮內淫亂,不能“靈承于旅” ,指不能善奉對上帝之“旅” ,與“弗永寅念于祀”相類,是指對上。 “罔不惟進之恭,洪舒于民”為一句,是指對下。王應麟困學紀聞:“洪舒于民,古文作洪荼。薛氏曰:大為民荼毒也。 ”原注云:“薛季宣書古文訓 。 ”上不旅于帝,下則荼毒于民,皆指夏王而言。 “亦惟有夏之民,叨懫日欽,劓割夏邑。 ”則指夏民而言。總而言之,夏王、夏民皆有不是, 墨子非命上引仲虺之誥曰:“我聞有夏,人矯天命,佈命于下,帝伐之惡,龔喪厥師。 ”說的正是有夏王與夏民之不是。故天降命于成湯, “刑殄有夏” ,罰罪滅絕了有夏。從以上串講不難看出,整個段落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舊釋“旅”為眾,是將

13、“因甲于內亂”屬上句,以“丕克靈承于旅,罔不惟進之恭,洪舒于民”為句,故以眾解“旅” ,以對應“洪舒于民”。實“乃大降罰,崇亂有夏”句意已全,再附之以“因甲于內亂” ,似顯多餘。屬之下句,則夏王于上天、于下民的種種劣跡均有交待。同時上天“崇亂有夏” ,不僅罪及夏王,也辜及夏民。對夏、商、周王而言,敬天、祀天是頭等大事。 “國之大事,惟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 月 11 日發佈日期:2017 年 10 月 31 日頁碼:8/55祀與戎。 ”順民、安民則是其次的。尤其是對夏、商王而言,他們自認為“受命於天” ,如商紂王在“大命不摯”即國運丕危的情況下 1

14、,仍然自恃天命不移:“我生不有命在天?” (見西伯戡黎 )周革殷命,才總結夏、商滅亡的教訓,提出“天棐忱斯” (詩大雅大明 ) 、 “天命靡常” (詩大雅文王 ) 、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左傳僖公五年引周書 )等新的天命觀,強調以德治國,強調“懷保小民,惠鮮鰥寡” (無逸 ) ,民眾在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才有所提升。有夏因“弗永寅念于祀” 、 “丕克靈承于旅”而亡,成湯受命革夏。有殷因商紂王“昏棄厥肆祀” (牧誓 ) 、 “棄闕其先神而不祀” 、“不肯事上帝鬼神” (墨子引泰誓軼文)而亡,而周王因“靈承帝事” 、 “靈承于旅”而奉命“割殷” 、 “簡代殷命” ,兩者正成對比,也說明我們對“靈承于旅”的釋讀可能更接近周公的厚意。“公功肅將祗歡公功肅將祗歡”洛誥云:王曰:“公定,予往已。公功肅將祗歡,公無困哉。我惟無斁其康事;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 月 11 日發佈日期:2017 年 10 月 31 日頁碼:9/55“公無困哉” , 漢書元后傳 、 杜欽傳皆作“公無困我” 。逸周書祭公云:王曰:“公稱丕顯之德,以予小子揚文、武大勳,弘成、康、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