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项2 教材知识回扣核心要点整合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172954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项2 教材知识回扣核心要点整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项2 教材知识回扣核心要点整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项2 教材知识回扣核心要点整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项2 教材知识回扣核心要点整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项2 教材知识回扣核心要点整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项2 教材知识回扣核心要点整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项2 教材知识回扣核心要点整合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二 教材知识回扣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一、物质的组成、分类三、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2胶体的性质和提纯丁达尔效应应电电泳聚沉提纯纯方法在加热热、加入 电电解质质、加入 带带相反电电荷的 胶体能使胶体 凝聚析出易错点一、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分析: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2、,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Na2O2是过氧化物。易错点二、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分析: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易错点三、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均是物理变化。易错点四、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

3、是物理变化。 分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易错点五、错误地认为SiO2,NaCl是分子式。分析:只有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才有分子式,如O2、N2、NH3、H2SO4、CH4等。由原子直接组成的物质如金刚石(C)、晶体硅(Si)、金刚砂(SiC)和离子化合物如NaOH,Na2CO3等均是化学式,不是分子式。化学常用计量 3注意事项(1)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要在烧杯中。(2)洗涤液要全部转入容量瓶中。(3)定容时要改用胶头滴管。(4)观察刻度时要平视。三、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

4、,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2几项重要推论3.阿伏加德罗罗定律及其推论论可适用于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但 不适用于液体、固体。易错点一、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 Lmol1。分析:二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不一定是22.4 L。易错点二、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分析: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

5、易错点三、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选用容量瓶时不说明容积。分析: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易错点四、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分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易错点三、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选用容量瓶时不说明容积。分析: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

6、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易错点四、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分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通常包括: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

7、I等)、强碱KOH、NaOH、Ba(OH)2、Ca(OH)2等、绝大部分盐(BaSO4、BaCl2等)。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通常包括:弱酸(CH3COOH、HF、HClO、H2S、H2CO3、H2SiO3、H4SiO4等)、弱碱NH3H2O、Cu(OH)2等、极少数盐、水等。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溶液中离子之间,以及离子与原子或分子之间发生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实质是某种或某些离子浓度的降低。2发生条件(1)生成沉淀(2)生成弱电解质(3)生成气体(挥发性物质)(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生成络合物3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所表示的在溶

8、液中进行的反应。(2)意义:体现了某一类反应的实质。(3)书写方法:“写、拆、删、查”四步法。三、氧化还原反应 1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化合价升高总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总数 失电电子总总数得电电子总总数 2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置换换反应应都是氧化还还原反应应; (2)复分解反应应都不是氧化还还原反应应; (3)有单质单质 生成的分解反应应是氧化还还原反应应; (4)有单质单质 参加的化合反应应是氧化还还原反应应。易错点一、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分析:(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

9、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易错点二、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分析: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易错点五、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分析: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

10、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易错点六、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分析: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 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在第1层 ,当第1层排满后,再排第2层,依次类推。 (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

11、过8个(当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 ,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3层不超过32个。 二、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记忆口决: 横行叫周期,共有七周期;三四分长短,第七不完全;竖行称作族 ,十八纵行十六族;族最特殊,三列是一族;二三分主副;一至八 依次现,到零为一遍;镧锕各十五,均属B族。 2元素周期律 (1)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 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实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易错点一、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分析: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但是不一定

12、含有中子,如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易错点二、错误地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子的种类数相等。 分析:(1)同一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数要大于元素的种类数。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F等。易错点三、错误地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分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属于非金属元素。易错点四、错误认为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分析:对于同主族元素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但对于不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则不存在此规律,如碱金属元素原子的原子 半径要大于下一周期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如:LiCl。易错点五、错误地认为离子键

13、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分析: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 排斥两种作用,离子键是这两种作用的综合(平衡)作用。易错点六、错误地认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分析:(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能称为共价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如Na2O2中含有非极性键,NaOH中含有极性键。易错点七、错误地认为H2、D2、T2是同位素。分析: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而不是分子。易错点八、错误地认为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分析: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如CH4、NH3、H2O、HF、Ne均是1

14、0个质子。正确说法是质子数相同的单核(原子核)粒子是同一元素,如1H、2H、3H、H、H、D都属于氢元素。化学能与热能 一、反应热 1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产生原因 化学键的变化:HE(反应物)E(生成物)。 焓的变化:HH(生成物)H(反应物)。 3表示方法:当H0时,反应吸热;当H0时,反应放热。 4测定 (1)仪器:量热计; (2)原理:Hcm(T2T1),式中C代表仪器和反应混合物的总热 容,单位是kJK1,m代表总质量,单位一般为g,T1、T2分别代表实验始、末的温度,单位是K。二、热化学方程式1含义:既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表示了反

15、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书写注意事项(1)要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常温常压则可不注明);(2)要注明各物质的状态;(3)要注明H的“”、“”号;(4)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H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但H的单位永远是kJmol1。三、盖斯定律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即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易错点一、错误地认为1 mol可燃物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就是燃烧热。 分析:燃烧热的定义是指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 放出的热量。如H2是指生成H2O(l)而非H2O(g)、C是指生成CO2(g

16、)而非 CO(g)等。易错点二、将酸碱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与中和热混淆。 分析:对于中和热的理解要注意: (1)中和热不包括电解质的电离和生成水合离子的热效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易错点三、比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大小和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时, 易混淆“”、“”号和单位。 分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用H表示,H由符号和数字组成,单位是 kJmol1,计算和比较时要包括“”、“”号。而化学反应中放出和吸收的热量没有符号,只有数值,单位是kJ。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 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变化的方向移动。 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 2压强 (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气体反应物的压强(实质上是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