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健康养殖的细节深度思考 (18)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68230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健康养殖的细节深度思考 (18)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畜禽健康养殖的细节深度思考 (18)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畜禽健康养殖的细节深度思考 (18)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畜禽健康养殖的细节深度思考 (18)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畜禽健康养殖的细节深度思考 (18)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禽健康养殖的细节深度思考 (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健康养殖的细节深度思考 (18)(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肉雏鸡饮水的管理肉雏鸡饮水的管理雏鸡体内的水分含量约占 60-70,它存在于鸡体的所有细胞内。因脱水或排泄损失 10的水分就会引起机能失调,损失 20的水分会引起死亡。水对所有的生理过程,如消化、新陈代谢和呼吸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水可以通过吸收和排放而调节体温。每 100 只 1 日龄雏鸡应配有 1 个 4L 的饮水器,把这些饮水器适当地与料盘交替放置。为了不使垫料掉在饮水器的槽内,可在饮水器下放一个15cml5cm2cm 的板或砖,使饮水器稍垫高一点。饮水要每天更换,并要经常在注水前清洗和消毒饮水器,但饮水免疫前应按要求天数,不要对饮水器消毒,以免影响免疫效果。1 周后如果用水槽,每只鸡要有

2、1.8cm 的饮水空间。计算饮水空间,要计算槽式饮水器的两边。饮水器的摆放,应使鸡在不超过 2.5m 的范围内能找到饮水,饮水器高度应保持在鸡背高度。一般对肉仔鸡不控制饮水。鸡的饮水量一般是饲料的 1.5-2.5 倍,温度越高,饮水量越大。肉鸡育雏的关键时刻肉鸡育雏的关键时刻雏鸡出生后的保管、运输和育雏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雏鸡出生后的前 48 小时,管理环节中任何失误都会影响鸡只遗传潜力的正常发挥。在实际生产中,这些环节的管理很容易被忽视。因此,为了确保鸡群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应给雏鸡提供最佳的生活环境。本文着重讨论的是雏鸡出生后前 48 小时如何确保其舒适性的相关问题。育雏的中心环节是提供给

3、雏鸡最舒适的环境条件,雏鸡周围的环境温度对雏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育雏时我们应尽量控制好鸡舍内温度和空气流动,提供雏鸡最佳的生活环境。讨论雏鸡对温度的要求时,也不能忽视孵化这一环节。雏鸡无论在出雏箱、出雏大厅、储存间、运输过程中或者在育雏舍内,任何一个环节温度如果出现问题,都会产生同样的影响。随着整个肉鸡品种向宽胸型转变,雏鸡本身的特性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了解雏鸡对环境的要求,检讨与评价我们的饲养管理方法,制定出最适合雏鸡需要的管理方案。正常情况下,雏鸡出生后至育雏早期,正常的直肠温度应该在 40-40.5 摄氏度之间,温度平衡状态下雏鸡应该感觉到很舒适。雏鸡受热应激时,其直肠温度

4、会达到或超过 41 摄氏度。在实际生产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雏鸡在出雏和运输过程中受到热应激,但是到了育雏时又受凉。而且,从年轻种鸡群孵化出来的雏鸡无论在出雏、运输还是在育雏过程中都容易受凉。孵化环节孵化环节除了育雏期的管理,对刚孵化出来的雏鸡来说,出雏器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出雏器设计时的最大排热量是 0.11 瓦/枚蛋。但是,对于发育中的宽胸系胚胎来说,最新的研究表明胚胎的产热量达到 0.14-0.3 瓦/枚蛋,产热量与机器的排热量相差 27-173%。因此,当出雏器内因温度不均而造成部分雏鸡受到热应激时,会加快卵黄的利用,这部分雏鸡在鸡场就表现为脱水死亡。雏鸡在出雏器内比较常见的直肠温

5、度在 39.4-42.2 摄氏度之间。现场试验表明通过降低出雏器设定温度,能提高商品肉鸡上市体重,降低料肉比。正常情况下,一日龄的雏鸡仍表现为冷血动物的特性,它不能根据环境温度调节自己的体温。因此,如果环境温度降低,其体温也会降低。若干天以后雏鸡才逐渐具有体温调节能力,能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节其自身产热能力以抵挡温度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但是,雏鸡要到 2 周龄以后才具有完全的体温调节能力。通过现场观察,我们发现前 48 小时最为关键。在这一阶段,保持雏鸡的体温,使雏鸡直肠温度维持在 40-40.5 摄氏度之间非常重要。因为这期间雏鸡的肠道及甲状腺仍在发育,任何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应激都会造成生产性能的

6、下降。48 小时以后,一般只有在那些管理非常差的鸡场,才会出现雏鸡的直肠温度较低的现象。荷兰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出雏后将部分雏鸡放置在出雏器内 4 天,控制温度使雏鸡的直肠温度维持在 40-40.5 摄氏度之间,其余的雏鸡放到肉鸡场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育雏,结果第一周的死淘率分别是 0.35%和 2%。另外一组实验结果显示:将雏鸡放置在最佳环境条件下饲养 8 天,直肠温度维持在 40-40.5 摄氏度之间,8 日龄时体重可以达到 250-280 克。雏鸡的运输环境雏鸡的运输环境雏鸡是比较适合于运输的,只要条件适宜,一日龄肉鸡雏鸡很容易从运输过程中恢复过来。雏鸡的卵黄大约含有 2 克的脂肪和 2.

7、5 毫升的水分。脂肪中含有的能量能维持雏鸡 3 天之需。如果环境温度低于 26 摄氏度,雏鸡卵黄中的水分同样能维持 3 天。但是,如果环境温度达到 40 摄氏度,卵黄中的水分 8-10 小时就能耗尽。所以,雏鸡运输过程中如果有短暂的热应激,即便对成活率没有影响,但也会影响到鸡只的增重。某试验结果表明:在运输过程中让雏鸡遭受 1 小时 40 摄氏度的热应激,雏鸡 16 日龄时生长速度有明显影响,而且这种增重上的影响在此后的生产性能表现上一直存在,难以弥补。通过对雏鸡采食量变化的观察,发现初级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热应激的临界温度是 35-36 摄氏度左右。雏鸡在前 48 小时暴露在临界温度以上,会降低

8、雏鸡前 2 周的饲料摄入量,并且死淘率增加。所以,在运输过程中雏鸡周围的温度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否则会影响将来的生产性能。装满雏鸡的鸡盒盒内温度要高于雏鸡盒外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一盒 100羽、每羽重 40 克的雏鸡产生的热量是 165btu/小时(174KJ/小时)。如果空气停止流动,一辆装满雏鸡的客车车内温度每分钟将会上升 0.6 摄氏度,这样的话,雏鸡周围温度将在短短的 10 分钟之内超过 40 摄氏度。种鸡年龄与体温种鸡年龄与体温在实际生产中,雏鸡直肠温度也因种鸡周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同样环境条件下,来源于年轻鸡群的雏鸡直肠温度有时只有 38.3-39 摄氏度,而来源于老龄种鸡群的雏鸡

9、直肠温度大约在 40 摄氏度左右。这就说明来源于年轻种鸡群的雏鸡容易受到冷应激,这样的鸡群不会发挥出应有的遗传潜力。这种现象也被下列试验所证明:将来源于年轻种鸡群和老龄种鸡群的实验组雏鸡分别暴露于 20 摄氏度 2.5小时,对照组鸡群饲养在 33 摄氏度的条件下。实验期间测定雏鸡的产热量、直肠温度和血浆中的 T3 浓度(一种参与机体体温调节的物质)。结果显示:雏鸡经冷应激处理后,来源于年轻种鸡群的雏鸡产热量明显比来源于老龄种鸡群的雏鸡要少,因此,来源于老龄种鸡群的雏鸡能以较高的自身热量维持适当的直肠温度,但是,来源于年轻鸡群的雏鸡就没有这个能力。而且,雏鸡经冷处理后,来源于年轻种鸡群的雏鸡,其

10、血液中的 T3 浓度也低。原因分析:1.老龄种鸡和年轻种鸡将母体内脂类物质传输到种蛋内的能力不一样。2.发育中胚胎利用卵黄脂类物质的能力受种鸡群年龄的影响。3.除了种鸡年龄因素外,孵化过程也影响脂肪酸的利用和吸收。所以,有证据表明雏鸡体温调节能力的转变会受到卵黄中脂类物质的影响。这可能就是老龄种鸡和年轻种鸡所产一日龄雏鸡在体温调节能力上差异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尽量避免种鸡早开产,特别是对目前的宽胸系品种更要注意,因为早产的种蛋蛋重、蛋黄都较小,蛋黄所含的脂类物质也较少,孵化出的雏鸡对环境要求较高,容易产生质量问题。育雏环节育雏环节育雏温度对雏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也很大。下列的实验

11、结果是育雏温度过低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育雏温度 30-32 摄氏度 育雏温度 24-26 摄氏度雏鸡出生重 g 37.30.46 37.20.4912 日龄体重 g 248.32.32 240.82.64料肉比 1.36:1 1.40:1饲料摄入量 g 335.92.86 336.42.1812 天死淘率% 0.54 2.25由于雏鸡长时间的接触垫料,所以,育雏时垫料温度非常重要。雏鸡到达时垫料温度应至少达到 29 摄氏度以上。另外,垫料也必须保持干燥,潮湿的垫料就如同蒸发冷却效应一样。通过现场观察,我们发现雏鸡比较喜好的垫料温度是在 32-33 摄氏度。较低的垫料温度和育雏温度还会增加

12、腹水症的发生率。当雏鸡受凉时,会增加代谢功能以保持体温,代谢量的增加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也就造成右心室的工作量增加,继而发展成腹水症。结论结论要发挥鸡群最大的生产潜能,除了给雏鸡提供足够的饲料和饮水以及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外,必要时还应通过检测雏鸡%禽饮水免疫操作把握三环节禽饮水免疫操作把握三环节农民养殖家禽,给家禽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是减少家禽发病,降低淘汰率,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而给家禽免疫接种常用的有点眼、滴鼻、刺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气雾免疫和饮水免疫等多种免疫接种方法,而饮水免疫具有省时、高效、操作方法简便,且可避免频繁捉提家禽而减轻应激反应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与其他免疫

13、方法相比较,家禽饮水免疫具有其独特的优点,要有效地提高饮水免疫的免疫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免疫失败,养殖户在具体操作时务必把握以下三大环节。 1.1.饮水免疫应选择合适的疫苗饮水免疫应选择合适的疫苗。并非所有的疫苗都适合于饮水免疫,如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油乳剂灭活疫苗、鸡痘甘油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等。如对不适合采用饮水免疫方法进行免疫的疫苗而采用此法免疫,那么只会造成免疫失败。而适合饮水免疫的疫苗是高效价的活毒弱疫苗,如鸡新城疫弱毒疫苗、禽霍乱弱毒疫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等。同时,要确保饮水免疫的质量,对劣质、过期、保管不当的疫苗应绝对禁止使用。2.2.稀释疫苗应

14、把握适宜的浓度和适度的用水量稀释疫苗应把握适宜的浓度和适度的用水量。采用饮水免疫稀释配制疫苗可用深井水或凉开水,饮水中不应含有任何使疫苗灭活的物质,如氯、锌、铜、铁等离子,此外饮水器要保持清洁干净,不可有消毒剂和洗涤剂等化学物质残留,饮水的器皿不能是金属容器,可用瓷器和无毒塑料容器。饮水免疫的疫苗应保持适当的浓度,疫苗用量一般应高于其他途径免疫用量的 2 倍-3 倍,稀释疫苗的用水量应根据家禽大小来确定,可参照如下用水量:1 周龄-2 周龄,每只 8 毫升-10 毫升;3 周龄-4 周龄,每只 15 毫升-20 毫升;9 周龄-10 周龄,每只 20 毫升-30 毫升;7 周龄-8 周龄,每只

15、 30 毫升-40 毫升;9 周龄-10 周龄,每只 40 毫升-50 毫升。稀释疫苗宜将疫苗开瓶后倒入水中搅匀,为有效地保护疫苗的效价,可在疫苗稀释液中加入 0.2% -0.5%的脱脂奶粉混合使用。此外,配制好的疫苗稀释液严禁受阳光直接照射,如在炎热季节给家禽施用饮水免疫时,应尽量避开高温时进行。3.3.饮水免疫前后应控制家禽饮水和避免使用其他药物。饮水免疫前后应控制家禽饮水和避免使用其他药物。施用饮水免疫前的家禽,应提前 3 小时-5 小时停止供水,具体停水时间长短可灵活掌握,一般在天气炎热的夏秋季节或家禽饲喂干料时,停水时间可适当短些,在天气寒冷的冬春季节或家禽饲喂湿料时,停水时间可适当

16、长些,使家禽在施用饮水免疫前有一定的口渴感,确保家禽在半小时内将疫苗稀释液饮完。为保证家禽机体饮用后充分吸收药物,在饮水免疫后还应停水 1 小时-2 小时。此外,家禽在饮水免疫前后 24 小时内,其饲料和饮水中不可使用消毒剂和抗菌素类药物,以防引起免疫失败或干扰机体产生免疫力。秋季育雏室温巧控制秋季育雏室温巧控制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较成年鸡体温低 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 2 周龄后才逐渐完善,所以秋季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雏鸡采食饮水的多少,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饲料的消化吸收是否正常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都与环境温度是否适宜有直接的关系。温度过低时,雏鸡畏寒而密集,影响卵黄的吸收,影响抗病能力,有的发生感冒下痢,严重时互相挤压扎堆儿造成大量损伤和死亡。温度过高则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食欲减退,体质较弱,发育迟缓,引起啄癖,也易感冒和感染呼吸道疾病。 秋季温度低且昼夜温差较大,因此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也越高。初期日温差应控制在 3之内,到育雏后期日温差应控制在 6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