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阶段学生违纪现状及其心理探析背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62199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教阶段学生违纪现状及其心理探析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义教阶段学生违纪现状及其心理探析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义教阶段学生违纪现状及其心理探析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义教阶段学生违纪现状及其心理探析背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义教阶段学生违纪现状及其心理探析背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教阶段学生违纪现状及其心理探析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教阶段学生违纪现状及其心理探析背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义教阶段学生违纪违法现状及其心理探析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国外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以及社会上拜金主义的负面影响,使中学生犯罪骤增,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三四岁至十八九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花季少年,处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时期,小小年纪的他们为什么会干出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违法犯罪事情,中学生犯罪有何特点,其犯罪的成因以及如何预防是广大法律工作者、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探讨中学生的违纪违法心理对于有效制止中学生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一、中学生违纪违法心

2、理分析一、中学生违纪违法心理分析第一是社会的不良诱因。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极少数不法分子制黄贩黄,黄色音像书刊和黄色网页开始泛滥,地摊文学比比皆是,对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腐蚀很大。社会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上滋生的少数食利阶层和新贵的高消费生活对中学生的吸引力相当大。据调查某地区破获的一个疯狂盗窃作案团伙,作案人员全是 14至 18 周岁的中学生,他们晚上结伙作案,白天泡歌舞厅、坐咖啡馆、上网吧,俨然一副阔少的模样。 第二是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家长的自身品行、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孩子起着潜2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归纳起来有这样五种情形:一是

3、家庭残缺型。父母离婚,家庭变故,使得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健全,缺少父爱或母爱,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自卑心理严重。二是溺爱型。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亲现象十分普遍,娇生惯养,宠爱袒护,使得“小皇帝”在家唯我独尊,一切以我为中心,一旦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蛮横撒泼,行为粗暴过激,做出令父母痛心疾首的事。前不久报刊上登载的一个初中学生杀害亲生父母的血案就是例证。三是粗暴型。有少数家长信奉棍棒教育, “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供他(她)吃饭穿衣,供他(她)上学念书,我想怎样教育就怎样教育,别人管不着,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或是出气筒

4、,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尊,棍棒教育的结果使得部分孩子整天精神紧张,唯恐哪天挨棒子,对家庭失去了依恋;另一部分孩子则由原来棍棒下的逆来顺受变得麻木不仁,产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对着干,破罐子破摔,甚至离家出走。四是不良影响型。少数父母自身品行不端,生活不检点,为孩子提供了模仿的反面典型。五是放任型。有的父母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忙于做生意赚钱,或是打麻将赌钱,难得能和孩子打个照面,用他们的话说对孩子教育是“无暇顾及”或“鞭长莫及”,有人甚至信奉“要成人自成人”,对孩子放任自流。以上列举的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应当引起家长的警觉。 第三是学校教育的缺陷。受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

5、“德育为首”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3有的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眼睛只盯住文化好的少数尖子学生,对后进生的管理缺乏应有的措施和耐心,有的甚至歧弃或放弃后进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就事论事,不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或者干脆将后进生推向社会,使他们放任自流,自暴自弃,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上面提到的中学生犯罪的客观原因只是外因,中学生犯罪的内因即主观原因是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是生理与心理上缺乏协调发展。现在的中学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生长很快,发育普遍提前,十四、五岁就长成大人的身材了,然而与他们大人身材的外表相矛盾的是心理发展的滞后和不成熟,心理脆弱表现在言行上偏激,易冲动,

6、做事欠考虑不计后果。第二是思想上缺乏严格的纪律、道德和法律约束,是导致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譬如有的中学生在校不守纪律,在社会上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为满足膨胀的私欲,铤而走险,走上了偷窃道路,一次得手,欲罢不能,在犯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第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缺乏辨析是非的能力。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置身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的中学生受自身文化修养、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综合素质的影响,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常常为一些假象所迷惑,而不能通过现象认识本质,他们中的极少数人对积极向上的东西消极抵抗,对消极的东西却趋之若骛,吸收很快,譬如有个学校组织学生观看

7、少年彭德怀,电影刚开始,学生就纷纷退场, 后来班主任老师跟踪寻查,发现电影院附近录像厅、游戏机室、台球室和网吧里全是学生。再如据报载某校一名优等生,一次在从家返校的汽车4上,搭识了几个“谈得来”的陌生人,当陌生人了解了他是孤身一人到校时,撕下了“和气”的面具,开口向他“借”钱,他只得将家长给的生活费全部“奉上”,以免得吃拳头。第四是在社会交往中缺乏应有的准则。有的中学生在社会上忘记了自己的学生身份,沾上了江湖习气,拉帮结派组成团伙,爱慕虚荣,为了满足吃、穿、乐,不惜铤而走险,有的偷盗摩托车“潇洒走一回”,有的“顺手牵羊”盗得钱包,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二、违纪违法行为的教育对策二、违纪违法行

8、为的教育对策(一)切实加强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人生价值大小,不取决于做什么工作、职务的高低,而取决于你是否爱岗敬业。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达到这个目标,要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纳入正确轨道。这就要求中学生树立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二)重视抓好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向。中学生对道德认识模糊,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事,因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对其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在道德教育中,首先注意道德灌输,制定道德规范,提高道德认识,使学生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

9、对的。其次,帮助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使之形成道德理想,能够鉴别,评价自己的行为好坏,自觉地把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进而提高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在这一过渡阶段中,教育者除了了解掌握学生爱5什么、恨什么、怕什么以外,更应该注意率先垂范,使己之言成为学生学习之“师”,使己之行成为学生效仿之“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引导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矫正违法违纪行为。(三)寻求新的、科学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学校现行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大都沿袭过去,缺少创新,于是出现了“老办法不行,硬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的困惑。途径和方法失当,导致了教育效果的事倍功半。因此必须改革德育方法,探求符合

10、学生思维、心理,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四)优化育人环境,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新一代人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与部队、派出所、乡镇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社会教育网络,净化社会文化市场,优化育人环境,切断学生与社会不良分子的往来,共同做好教育学生工作。(五)重视课外阅读指导。中学生热爱文学书刊,影视作品是令人欣慰的。但应看到,中学生观看文学、影视作品带有倾向性。许多人满足于涉猎情书、情戏、武侠小说,武打录像,而一些消极的作品往往是热衷于描写情场角逐,冤家斗打、金钱万能,甚至两性关系,污入耳目,腐蚀灵魂,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为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防止精神鸦片对学生的毒害,应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观看健康向上的作品,组织开展“好读书,读好书”活动。总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作为义务教育阶6段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学生违纪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因素,在坚持引导疏导的同时加强管理,从思想上提高对校风校纪建设的认识,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取得进步。单位:公安县黄山头初级中学第一作者:陈义勇 电话:15572090568邮箱:第二作者:范志刚 电话:15027126608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