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混淆错用的形似字(容易混淆错用的形似字(1 1)) 形似的字,猛一看,形体结构似乎一模一样,但仔细审辨,便会发现差异,通过对差异的 辨析,不难找到音义的区别 1.抔——杯 抔,左旁是手,义为“双手捧物”,音 póu作量词用,表示“一捧”,如“一抔黄土” 杯,左旁是木,本义木质盛酒器皿,后泛指一切杯盏用作量词,表示“一杯” 2.亢——吭 亢是象形字,小篆的写法,像人的项颈之形,本义就是“颈”颈是人体仅次于头的高部 位,所以含有“高”义,如“高亢”(声高而洪亮)、“亢地”(地势高的地)直颈昂首, 显出傲气,于是引申出“傲”义,“不卑不亢”中的“不亢”即不傲亢,古音 gāng,今 音 kàng 吭,亢左加口,表示“咽喉”,音 háng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喉咙歌唱 “高亢”常错作“高吭”,“引吭”常错作“引亢”,是不明亢、吭含义的区别所致 3.灸——炙 灸,火上是久,义为“灼”,音 jiǔ中医用燃烧艾绒卷熏灼穴位的方法治病,称作“灸 疗”灸疗”与“针疗”配合,称作“针灸疗法” 炙,火上是肉(肉字的变形),会意为“炮肉”(将生肉置于火上烧烤),音 zhì成语“脍 炙人口”,比喻好文章、好诗词受到读者交口赞赏。
常见将“炙”错读作或错写作“灸” 4.阻——狙 阻,左旁是阜(阝,俗称耳,在左,是“阜”的变形,义为土山),本义“险”凭险可阻, 故引申为“阻止” 狙,左旁是犬,音 jū,本指猕猴,后假借表“伏伺”义 阻、狙二字,区别明显,一般不易混淆错用;但与“击”组成“阻击”和“狙击”,却常 混淆错用阻击”的含义是:以防御手段阻止敌军进攻、增援或逃跑如“黑山阻击战” 狙击”的含义是:埋伏伺机袭击可见“阻击”和“狙击”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5.旷——犷 旷,左旁是日,义为“空而宽阔”,音 kuàng如“旷野”、“地旷人稀”引申为“心 境开阔”(旷达,心旷神怡)、“超越”(旷世、旷代)、 “遥远”(道旷)、“荒废”(旷工、 旷日废时) 犷,左旁是犬,本指“恶狗凶猛的样子”,音 guǎn g引申为“粗野”,如“粗犷” “粗犷”别义“豪放”,如“粗犷的笔触”、“歌声粗犷”常见将“粗犷”错读作或错写作“粗旷” 6.拙——绌 拙,左旁是手,本义“手不巧”,音 zhuō如“笨拙”、“弄巧成拙”引申为“不顺” (心劳日拙)、“劳尽”(计拙)常用作谦词,如“拙作” 绌,左旁是丝,义为“短缺、不足”,音 chù成语“相形见绌”,意思就是:相比之下, 显出不足。
常见将“拙”错读作“绌”,将“相形见绌”错写作“相形见拙” 7.宕——岩宕,宝盖头(宀,俗称宝盖,义为“深屋”),本义“石屋空洞”,音 dàng后假借用以形 容人物性格洒脱、放浪,或形容乐曲音调抑扬顿挫、文笔富于变化如“跌宕风流”“跌 宕不羁”“跌宕起伏”等 岩,山字头,本义“岩石”后兼作“巖”字的简化字,含义是“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岩是常用字,宕字不常用,所以“宕”常错读作或错写作“岩” 8.沽——估 沽,左旁是水,音 gū,本是古水名,即沽水(今密云白河)在古文里,沽通酤酤,买酒、 卖酒所以,沽也可作“买卖”解引申为“谋取”、“骗取”,如“待贾(价)而沽”、 “沽名钓誉” 估,左旁是人,本指评定物价的人引申为“料量”、“揣测”,如“估计”、“估产”、 “估量”旧时出售的过期未赎的衣服,叫做“估衣”,出售估衣的商店叫做“估衣店”估有“估价”义,因而“待价而沽”常错作“待价而估” 9.折——拆 折,手旁加斤斤是古斧字,手持斧,会意为“断”骨折”即骨头断了引申为“回 转”(转折、折返)、“弯曲”(曲折)、“损失”(损兵折将、折本)、“挫折、失败”(百折 不挠)、“翻转”(折腾、折跟头)等义。
折,音 zhé,但表“翻转”义读 zhē,表“经济损 失”义读 shé 拆,手旁加斥斥,义为“使离开”,手斥合体,会意为“开”如“拆开”、“拆信”、 “拆洗”等引申为“毁除”(拆除、拆墙)、“使散”(拆散、拆零)、“揭露”(拆穿)等 义拆,音 chāi ,但方言“拆烂污”中的“拆”,读 cā 10.汨——汩 汨,右旁是日,音 mì,河名,即汨水汨水发源于江西修水,流入湖南与罗水汇合,更名 汨罗江战国时楚大夫屈原因忧国悲愤投汨罗江而死,汨罗江因而成为人文名河 汩,右旁是曰曰,本文“说”,引申为“通达”(说即表达),水曰合体,会意为“使水 畅通”故汩字古义“治水”今义“水流的样子”,如“汩汩”汩,音 gǔ “汩汩”常错读作或错写作“汨汨” 11.佼——姣 佼,左旁是人,义为“美好”,音 jiǎo 常叠用,表示“胜过一般水平”,如“庸中佼 佼”、“佼佼者” 姣,左旁是女,义为“相貌美”,音 jiǎo 姣字不可叠用 佼、姣在古文里通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两字音、义均不相同佼佼者”是常用词语, 形容才貌或业绩出众的人常错读作或错写作“姣姣者” 12.侯——候 侯是象形字,甲骨文和小篆侯字都像箭中靶之形,原始含义就是“靶”。
古有“射侯”一 词,射侯即射靶后演变二等爵位的称谓(公侯伯子男),进而成为国君的称谓(诸侯)今 只作姓氏和地名 候,是由人侯组合而成的合体字,最初写作“ ”,后将中间的“亻”简化成短竖这个短 竖就成了侯、候二字形体区别的标志候,本义“等待”,如“候车”、“候补”、“候 审”后又作为时节,如“时候”、“气候”、“候鸟”等 候字常错作侯,而作为姓氏或地名的“侯”又常错作“候” 13.即——既即、既的甲骨文,都同吃饭有关系:“即”好像“就食”,“既”好像“食毕”古人用 “就食”表示“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概念,用“食毕”表示“已经发生”的概念正在 或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就是即、既二字的本质区别例如:“即兴”、“即席”、 “即将”,都是“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意思;“既得”、“既往”都是“已经发生”的意 思即使”、“既然”都是连词,都表示假设,但假设的前提不同:“即使”假设的前 提是还未发生,“既然”假设的前提是已经发生把握了二字的本质区别,就不会混淆错 用 14.耒——来 耒是传承字,不是“來”的简化字它原本写作“ ”(第一笔是一撇),1988 年发布的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改作“耒”(第一笔改为一横)。
耒,音 lěi,是古犁字,以它为偏 旁的字,如耕、耘、耙、耖等,都跟农耕有关系耒还是河名,即耒水,耒水北岸有座县 城,因耒水得名叫做耒阳 来字的草书跟耒相似,人们误以为“耒”是“來”的简化字,因而常将“来”(來的简化 字)错写作“耒”,或将“耒”误读作“来” 15.讳——违 讳,左旁是言,义为“因有顾忌而不敢言或不愿说”,音 huì如“讳言”、“隐讳” 成语“直言不讳”反其义:毫无顾忌地说出来引申为“怕人知道而掩饰隐瞒”,如“讳 疾忌医”、“讳莫如深” 违,左旁是辵(变形为辶,俗称走之,音 chí,作为部首表示行走),义为“离”,音 wéi久违”的“违”即本义:离别很久了引申为“背、不依从”,如“违背”、“违 反”、“违约”又引申为“不是出于本意”,如“违心” 16.徕——睐 徕,左旁是彳(音 shì,表示行走),有两音两义:一音 lái,义同“来”,引申为“招致”, 如“招徕”;一音 lài,义为“慰勉”,如“劳徕” 睐,左旁是目,音 lài,本义“瞳仁不正”,即斜视引申为“从旁边看”古文里有 “明眸善睐”,描写的就是“旁视”(左顾右盼)常作“视”的同义词,如“青睐”(正眼 看人,跟“白眼看人”相对),比如对人的喜爱和看重。
“招徕”顾客与得到顾客的“青睐”,含义完全不同,但徕、睐常混淆错用 17.炮——泡 炮,左旁是火,本音 páo,本义将生肉连毛一起烧烤后成了一种烹调方法,如“炮羊肉” (饭店里的菜单上多错作“爆羊肉”),但这个“炮”不读 páo 而读 bào炮成为重武器的 名称,是发明了火药之后的事作为重武器的“炮”原本写作“砲”,是一种抛石机械, 后来发明了引燃火药发射弹丸的武器,才用“炮”命名,实际上是假借字这个“炮”读 pào 泡,左旁是水,本音 pào,本义“浮在水面上的气泡”气泡一破便无踪无影,因此,人 们用“泡影”比喻落空的事情和破灭了的希望泡还读 pāo,含义是“鼓起而松软的东西” ,如“豆泡儿”、“眼泡”;也指“体积大而分量轻的物品”,如“泡货”有一种落叶 乔木叫做“泡桐”,许多人错读作 pàotóng,正确的读音是 pāotóng 炮、泡二字,一般不会混淆,但跟“制”组成“炮制”和“泡制”,却容易混淆炮制” (páo zhì)本是一种制作中草药的方法,后被假借用以形容胡编乱造,成了贬义词泡制” (pào zhì)是制作酸菜的方法,无“编造”义 18.持——恃持,左旁是手,本义“握”,如“持枪”。
引申为“掌握、控制”,如“把持”、“持论” 又引申为“谨慎、稳重”(持重)、“挟制”(挟持,钳持)、“支撑”(坚持,持久,保持)、 “抗衡、对抗”(相持)等义 恃,左旁是心(俗称竖心,是心字的变形),本义“赖”,即自觉有所倚仗,如“有恃无恐” 、“恃才傲物” 持、恃二字,一般不会混淆,但跟“自”组成“自持”、“自恃”,却容易混淆因此, 要根据持、恃二字各自的本义,辨析“自持”、“自恃”含义的区别自持”义为“自 我克制”,“自恃”义为“以为有所倚仗”从词性分析,“自持”是不及物的,后面不 能带宾语;“自恃”是及物的,后面要带宾语 19.菅——管 菅,草字头,音 jiān ,是一种茅草茅草没有多少价值,于是产生了成语“草菅人命” ,比喻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残杀 管,竹字头,本是黄帝时代的一种竹制六孔乐器后世将管状乐器统称“管乐”管的特 征是细长中空,于是人们将具备此特征的物件也称作“管”,如“管道”、“钢管”、 “管材”、“血管”从管子里看外面,视阈很小,由此引申出“管窥”、“管见”,表 示见识浅陋古时有一种管状钥匙,叫做“管钥”,由此衍生出“管家”、“掌管”、 “管理”、“管教”、“管制”等词。
菅字不常用,人们不谙其义,以为它是“管”的简化字,往往将“管”错写作“菅”,将 “菅”错读作“管” 20.嘈——噪 嘈,口旁加曹,义为“喧杂”,音 cáo如“嘈杂” 噪,口旁加喿,本义“群鸟争鸣”,音 zào引申为“刺耳的声音”,如“噪音” “嘈杂”与“噪音”,都有喧闹的意思,所以容易混淆常见将“嘈杂”错写作“噪杂”21.圹——塘 圹是“壙”的简化字,右旁是廣(简化为广),本义堑穴,即掘地成穴,音 kuàng,引申为 “墓穴”,如“打圹”(挖墓穴)由“穴中空”引申出“空旷”,如“圹埌”(原野空旷辽 阔) 塘,右旁的唐,本义“堤”,如“海塘”(海堤)钱塘江因堤而得名,《钱塘志》云: “……立防海塘,募致土石一斛与钱一千,来者如云,……塘成,因名钱塘钱塘筑于 浙江入海处,浙江下游因而得名“钱塘江”塘,又是池塘的称谓,古代的池塘,圆形的 叫做池,方形的叫做塘现代汉语“塘”只做池塘的称谓 圹字不常用,人们以为“圹”是“塘”的简化字,往往将“塘”错写作“圹”,将“圹” 错读作“塘” 22.宣——渲 宣,宝盖头,本义“大室”,即宽敞明亮的厅堂古代皇帝的正室就叫做“宣室”由 “敞亮”引申出“公开、传布”,如“宣传”、“宣布”、“宣扬”、“宣泄”、“宣判” 。
渲,水字旁,音 xuàn,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即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起烘托效果 由此引申为比喻夸大,如“渲染” 宣、渲二字音义皆异,一般不致混淆错用,但常见将“宣泄”错写作“渲泄”宣泄” 的“宣”义为“公开”,“泄”义为“吐露”,“宣泄”即吐露心中的积郁以达到舒散的 目的;而“渲”没有“吐露”的含义 (23)沾——玷沾,水字旁,音 zhān ,本是古代河名(沾水)后世赋予“沾”字“浸湿、浸染、附着、。